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各种重危疾病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 ,我院ICU自1998月~2002年6月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ARDS50例。经用呼吸机通气 ,综合治疗好转痊愈44例 (占88 % ) ,死亡6例 (占12 % )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50例病人中 ,男22例 ,女28例 ,年龄2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上述患儿确诊后给予相应临床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保持呼吸道通畅、实施氧疗、给予机械通气、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给予抗生素等。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好转所占比例(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分别占60.0%、33.3%、6.7%)为93.3%;对照组治愈+好转所占比例(治愈12例、好转9例、无效9例,分别占40.0%、30.0%、30.0%)为70.0%。观察组患儿的治愈+好转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此类患儿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疗法急救,观察组(50例)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法急救,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中显效3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中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98,P<0.05)。结论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法,可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提升临床疗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该疗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收住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除采用常规组的治疗措施外,加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58例患者中,常规治疗组有17例(占65.4%)并发ARDS,死亡1 0例(占38.2%);地塞米松治疗组有10例(占35.7%)并发ARDS,死亡2例(占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的疗效显著,能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96例晚期早产儿机械通气的原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36+6周的96例晚期早产儿,对其机械通气原因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儿占住院早产儿总数的77%,其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晚期早产儿约占住院早产儿总数的5.8%。机械通气主要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炎、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呼吸暂停、肺出血、气胸。疗效:治愈78例,好转8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4例。结论晚期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病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炎、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呼吸暂停、肺出血、气胸。机械通气治疗有效提高危重晚期早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ARDS。均予机械通气及内科综合治疗,9例行持续血液滤过术(CRRT)。结果 痊愈8例,改善6例,有效率63.3%:CRRT治疗有效率44.4%,死亡14例,病死率63.3%,其中死于MODS占78.6%,直接死于ARDS占214%。结论 ARDS不只是呼吸问题,应重视ARDS-bMODS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生后10 min~6 h。2男女比率2.63∶1。3本组29例患儿,病死率20.69%,未愈占13.79%,好转及治愈率65.52%。4死亡患者死亡时间:生后3 d内。5.29例患儿中20例孕母合并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等妊娠期并发症;29例患儿中早产24例;体质量<2500 g21例;剖宫产18例。5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Pa O2、OI值明显升高,Pa CO2、Fi O2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窗窄,临床症状重,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高。早期发现,经及时、合理的辅助通气治疗、及早使用固尔苏(猪肺磷脂注射液),多数患儿预后良好。2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母亲妊娠期并发症等为本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8例心胸外科手术后合并ARDS病人经抢救存活20例,残废8例,占28.65%。结果:8例最终均死亡,占28.6%。结论:提高ARDS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迅速施行有效的呼吸支持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旨在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从而及早发现并给予有效治疗。方法选取30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呼吸支持、固尔苏等治疗,观察患儿发病时间、转归情况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新生儿中,25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结论足月新生儿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有:剖宫产、胎粪或羊水吸入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机械通气,采用较低的呼吸参数,能有效降低多脏器功能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肺不张、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0.
景艳 《淮海医药》2010,28(1):48-49
目的提高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足月新生儿中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为娩出后0-14 h。本组24例患者通过合理的辅助通气治疗,2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住院时间6-27 d。男女比率为18∶7(OR2.14)。结论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窗宽,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高。早期发现,经及时、合理的辅助通气,多数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6年6月收治的22例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的经验.结果 22例ARDS患者,带机时间为1~20d,平均带机时间6d:机械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PH、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8例存活,4例死亡,病死牢18.18%.结论 早期及时有效的使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防治创伤造成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佐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ARDS的足月新生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注射液15mg静脉滴注,2次/d。比较两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呼吸窘迫缓解时间治疗组(4±1.0)d,对照组(7±1.5)d;发生并发症治疗组6例(37.5%),对照组9例(64.3%);病死患儿治疗组2例(12.5%),对照组5例(35.7%),两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佐治足月新生儿ARDS可缩短呼吸窘迫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ARDS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抢救休克,保持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胃肠功能;同时采用美国TUCO公司的PB840型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痊愈27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例,无气胸、纵隔气肿发生。结论选择正确的机械通气模式,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炎症反应、尽快纠正休克、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措施是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压氧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资料。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高压氧结合常规疗法,对照组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意识清醒、惊厥控制、颅高压消失、脑干症状消失、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时间的变化。结果观察组138例患儿治疗12周后,痊愈82例,占59.42%,好转54例,占39.13%,无效2例,占1.45%,总有效率为98.55%。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压氧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水平。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析其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将患儿按照家长知情同意的原则分为常规组(20例)和干预组(26例),常规组患儿行气管插管持续正压通气和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干预组患儿在常规组所采取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珂立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统计,患儿发病时间为出生后0.5~12h,其中发病时间〈6h的患儿41例,占89.1%,发病时间〉6h的患儿5例;干预组患儿痊愈15例,总有效率为92.3%,常规组患儿痊愈8例,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多为出生后6h,珂立苏作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心理护理后将患者镇静取俯卧位,行机械通气,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俯卧位通气后未出现心率、血压、呼吸变化,血氧饱和度好转。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有利于痰液引流,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好转,早日脱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01月至2013年09月间收治的5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入院后经确诊后均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气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58例患儿治疗后PH、PO2、PCO2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显效53例(91.4%),有效3例(5.2%),无效2例(3.4%),治疗总有效率(96.6%)。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无创辅助通气进行治疗,不仅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易懂,能明显减轻对患儿造成的创伤,且不易引发并发症,该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促进预后改善有着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丽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3):42-4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应用的疗效。方法ARDS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治疗组采用面罩NIPPV治疗,选择压力支持通气(PSV)和呼气末正压(PEEP),PEEP水平为8~12 cm H2O;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通气前呼吸频率(RR)为(25.4±2.1)次/m in,PaO2为(112±3.6)mm Hg,氧合指数(O I)为(315.5±20.5)mm Hg,辅助通气时间为3~8d。治愈8例,死亡2例。结论对早期ARDS患者,NIPPV治疗有利于改善肺的氧合功能,减轻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机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倪红英  芦宝龙  陈琨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10-1410
目的分析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ARDS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联合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监测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肝功能等。结果24例患者痊愈出院,12例治疗失败,总成功率达66.7%。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能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范洪起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43-2944
目的 研究压力支持加呼气末正压通气( PSV+ PEEP)治疗轻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分析15例早期使用PSV+ PEEP治疗轻症ARDS的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患者中存活8例,死亡7例,病死率46.7%.1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PaO2、PaO2/FiO2、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且无一例发生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PSV+ PEEP较接近自然呼吸,较少发生气压伤,人机同步较好,并能改善愈后,可作为治疗轻症ARDS的主要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