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近年来随着公民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对血站护理技术操作要求越来越高,树立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热心为每一位献血者服务是护理人员应尽的义务,尤其是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在公民献血中,常常看到献血者的精神状态和体质的不同,有时可引起某些献血反应,如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大量出汗、心跳加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我国颁布《献血法》以来,部队官兵已成为无偿献血队伍的主力军。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青年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献血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精神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因此,医护人员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来消除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紧张恐惧感尤为重要。现将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我国颁布《献血法》以来,部队官兵已成为无偿献血队伍的主力军。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青年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献血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精神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因此,医护人员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来消除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紧张恐惧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少数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一系列血管性迷走神经反应,通常称为献血反应,严重者心率减慢,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发生休克。在无偿献血、机采成分血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芝  戴清  凌应霞 《蚌埠医药》1995,13(1):37-37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采血后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短暂性综合反应。我站自1991年下半年~1993年上半年就46,054例自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反应的108例原因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孟趁乔  张俊兰 《河北医药》2007,29(9):1023-1024
献血反应俗称晕针反应,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献血员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1],当机体不能适应时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体征.表现为面色苍白并伴有轻度出汗、眩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失去知觉,严重者可伴有惊厥.这些副反应严重的制约着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所以,做好无偿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预防和献血员的护理是保障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及采集血液质量和数量的保证,本文对献血时献血者发生副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促进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发生献血反应的重复性献血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重复献血者128名,其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8.0%、24.2%和7.8%,其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作息时间不合理、空腹和劳累、献血环境问题以及二针穿刺或者是疼痛刺激,精神因素、晕针晕血。结论在预防重复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应该注重宣教工作,加强对献血者的体征询问和体检,为患者者提供更好的献血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的素质,从而减少重复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葡萄糖酸钙对于预防成分献血反应的作用。方法:将347名献血小板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2支10%葡萄糖酸钙共20ml口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出现精神紧张和劳累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成分献血前口服葡萄糖酸钙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王琳  王庆华 《淮海医药》1997,15(3):42-43
参加公民义务献血的初次献血.在采血过程中或采血后少数会出现轻重不同的晕厥等不良反应.如何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分析其原因,做好献血前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金彩  沈莉  张蕾  刘少莉  罗亚麒 《河北医药》2012,34(17):2690-2691
机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机采血小板是目前成分献血的主要形式,其采集量逐年增加.但在采集过程中,少部分献血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相关的献血反应.献血反应的发生是一种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将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市38156名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案例共计358例,对发生献血反应者的献血量、献血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次数相关,初次不良发生率86.8%,第二次11%,多次仅为2.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程度与献血量不呈正比例关系,1次献血量〈200ml发生不良反应率为28.7%,1次献血量200~300ml发生不良反应率为56.2%;1次献血量在〉300~400ml发生不良反应率仅为15.1%,三者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者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与献血次数存在一定的关系,与献血量的多少没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献血护理中对降低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采血点1的献血人数5 430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对采血点2的献血人数5 664人进行一般护理,观察两个采血点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采血点1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采血点2的献血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即加强心理护理,能明显降低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4.
<正>献血是指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输给需要补充血液的患者,以挽救他们的生命或对原发病起到支持作用,为原发病的治疗提供前提和可能,在无偿献血良性发展的今天,在完善献血服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维护和壮大固定无偿献血队伍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血站和血液中心有必要在在此方面多做工作,执行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对无偿献血这一新生事物从好奇到认同直至参与,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路程,在整个献血过程中,每个人对相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比较放松,有的比较紧张,个别的甚至出现恐惧,这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认识水平、人格的特点、遗传状况、健康状况、环境因素等等。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献血反应主要表现为大汗、头昏、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献血法》的颁布实施和无偿献血工作的推广深入,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流动采血车在街头采血已成为无偿献血血液采集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采血车内相对简陋、狭小、拥挤的空间里,面对众多的初次献血者,  相似文献   

17.
汪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88-689
<正>近几年来,机采血小板以其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相比较采集全血,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时间较长,双个治疗量时时间更长,使用抗凝剂等,易发生献血反应。随着机采血小板采集量的增加,发生献血反应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献血者的服务质量,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献血不良反应指的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献血反应分级分为三级:轻度献血不良反应、中度献血不良反应及重度献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动采血不同献血人群献血反应发到的相关原因。方法收集我采血中心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无偿献血13200人次,其中11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对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发生原因,并根据献血反应轻重实施相应处理和救治。结果与献血反应相关的有以下因素:精神紧张、空腹睡眠或者疲劳、环境因素、晕血和晕针、穿刺血管较细、体型瘦且高,其中精神紧张因素导致献血反应的占77%。结论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是献血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和采血服务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无偿献血者时,能否降低献血反应.方法:100例献血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献血指导护理.统计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AS焦虑评分量表评定两组献血者献血后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4.00%,焦虑评分为(15.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