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脱入玻璃体腔内的晶状体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高能量(80%~100%)、高负压(200~500mmHg)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的23例晶状体脱位入玻璃体腔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前和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晶状体23例均通过该方法顺利取出,无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8mo。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3~4.2,术后最佳矫正视力3.7~4.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4, P=0.000)。

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脱入玻璃体腔内的晶状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脱入玻璃体内的患者30例(30眼),其中眼球钝挫伤引起的晶状体全脱位25眼,针拨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全脱位2眼,白内障摘出术中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内3眼。根据脱入玻璃体内的晶状体核硬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必要时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0.5~1a,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19例(19眼);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10例(10眼);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硅油充填术1例(1眼)。术后视力:0.1~0.3者16眼,0.3~0.5者9眼,0.5以上者5眼;术后继发青光眼3眼,经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范围。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24例(24眼),平均年龄(65.3±4.6)岁.术前平均视力0.20±0.13,平均眼压为(34.2±10.3)mmHg(1 kPa=7.5 mmHg).术后随访3~7个月,平均4.8个月,观察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逐渐提高,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37±0.03、0.53±0.05和0.62±0.03,术后各时间段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眼压呈下降趋势,且呈波动性.术后2周眼压均在21mmHg以下,平均为(17.5±3.5)mmHg.术后1个月时大部分患者眼压不同程度升高,平均为(28.9±5.4)mmHg,与术后2周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平均眼压为(22.6±4.7)mmHg,与术后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术后眼压虽然有波动但长期随访眼压控制效果满意.对于术后眼压波动的机制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0引言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是白内障手术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容易导致青光眼、色素膜炎、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重水使用,后节超声粉碎吸除脱位晶状体[2]。但重水费用较高,且后节超声设备很多医院还没有配备。我院设计4切口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无须使用重水和后节超声,治疗2例晶状体核脱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A,年龄71岁,右眼白内障,术前视力:指数/眼前,晶状体核硬度3级。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后囊破裂,约1/2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即刻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于鼻下方约5∶00位角膜缘后3mm做灌注切口,缝合固定灌注头,另做2∶00,8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总结眼球钝挫伤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对28 例29 眼钝挫伤有晶状体脱位半脱位合并孔源或牵引视网膜脱离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主要为一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与处理方法。结果 这类疾病多有明显屈光间质混浊,眼内病变复杂,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成功率80% ,大部病例视功能改善或稳定。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可清除混浊之屈光介质,明确眼内病变。同时有效处理眼内病变,是治疗钝挫伤晶状体脱位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视功能的改善取决于眼内组织的受损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治疗原则、疗效和预后。方法总结1999年4月至2004年4月间收治的73例(73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脱位类型、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摘除脱位的晶状体,90.4%的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继发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得到控制;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外伤后晶状体脱位的治疗要根据脱位晶状体的所处位置、是否存在并发症而定。如果脱位晶状体导致视力障碍、继发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时,联合手术的疗效满意,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联合套管针取出眼球内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套管针取出眼球内异物,评价该方法在治疗眼内异物的疗效。方法 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04年8月中9例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套管针取出眼球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异物均一次性成功取出,术后视力提高8例,不变1例,长期随访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套管针取出眼球内异物简便、快速、损伤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周和定  杨月美 《眼科》2013,22(4):277-278
悬韧带断离范围较大的晶状体不全脱位和晶状体全脱位,主要由外伤或先天等原因所致,除影响视力外,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发生,常需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传统手术方式为经角膜缘大切口捞出晶状体,但该术式存在视力恢复不理想、手术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等缺点。我们自2011年7月开始应用23G晶状体超声乳化粉碎联合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悬吊植入治疗晶状体脱位,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伴发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伴发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硅油充填92例(94眼)分为3组:保留晶状体前囊组(第1组)29眼;未保留前囊组(第2组)56眼;人工晶状体眼组(第3组)9眼,术后随访6月~1年,比较3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视网膜安全复位率分别为93.1%,75%及88.9%。第2组术后高眼压,硅油进入前房及角膜病变的并发症高于第1组及第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对于晶状体脱位的治疗原则、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晶状体脱位30例(34只眼)患者,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经直接切除或经角膜缘切口取出,所有患者均成功摘除脱位晶状体;术后患者平均BCVA为4.07±0.83,较术前比较明显提高(2.39±0.86,P〈0.01);术后7只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恢复正常,5只眼合并视网膜裂孔/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根据晶状体核的硬度和脱位方式,采用不同的晶状体取出方法联合玻璃体手术是目前治疗晶状体脱位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拉钩联合Cionni改良张力环(Cionni-modified capsular tension ring,MCTR)在伴有前房玻璃体脱出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伴有前房玻璃体脱出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16例(16眼),脱位范围在90°~ 120°7眼、>120°~180°5眼、>180°~ 270°4眼,其中合并虹膜根部离断3眼、express植入1眼、青光眼瓣膜阀植入1眼.根据前房玻璃体情况,行曲安奈德染色后经前房或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术,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2~4个囊袋拉钩钩住撕囊边缘,稳定晶状体囊袋并使其居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MCTR植入及巩膜层间缝合固定,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前囊口、IOL位置、眼压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白内障吸出、MCTR及IOL植入;其中植入双钩MCTR 7眼,单钩9眼.术后视力>0.5者9眼,>0.3 ~0.5者4眼,>0.1 ~0.3者2眼,≤0.1者1眼,术后术眼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03,P=0.000).Pa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获得Scheimpflug图像分析IOL居中性好,无MCTR及IOL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有皮质残留、房水后部返流综合征、前囊撕裂、前囊口收缩、后囊膜混浊等.结论 有效前房或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拉钩联合Cionni张力环植入是伴有前房玻璃体脱出的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锐  袁慧敏 《眼科》2012,21(2):90-92
目的 观察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处理超声乳化手术中出现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例(20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出现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方法 手术中应用黏弹剂注入晶状体下的玻璃体腔内及晶状体核裂缝内,用无灌注20 G玻璃体切割头从透明角膜主切口进入,在囊袋内切割、抽吸晶状体核、皮质及脱入前房的玻璃体;其间在晶状体下及囊袋内补充黏弹剂,直至完全清除晶状体核、皮质及脱出的玻璃体。17眼脱位范围超过2个象限,行折叠三片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双襻睫状沟固定术;3眼脱位范围在2个象限以内,行囊袋张力环植入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CTR+PC-IOL)植入。主要指标 眼压,视力,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术中未出现核下坠、眼内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均植入PC-IOL。术后第1天7例患者眼压升高,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2~8行,10例(50%)患者视力≥0.5。结论 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可较好地处理超声乳化手术中出现的晶状体不全脱位,为术中处理此类并发症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眼科, 2012, 21: 90-92)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有玻璃体切割手术史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讨论该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采用拦截—劈裂技术和囊膜上超声乳化法对23例(24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了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晶状体核硬度Ⅱ级7眼,Ⅲ级15眼,Ⅳ级2眼。结果手术后矫正视力0.050.1者2眼,0.15者1眼,0.2~0.3者5眼,0.4~0.6者14眼,0.8~1.0者眼。随访1a以上均未见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用于有玻璃体切割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但手术适应症应严格掌握。术前需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手术过程较其它白内障手术有其特殊性,术中应尽可能维持较稳定的眼内压,操作技术必须熟练。对玻璃体手术后发生白内障的患者,一日视物明显模糊,应争取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和Ⅰ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后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晶状体后脱位11例11眼作回顾性研究, 均采用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摘出脱位晶状体, 且视力均有提高。合并继发青光眼者, 眼压得到控制。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3例, 虹膜炎症反应2例。 结论:晶状体后脱位导致视力障碍、继发性青光眼、伴有玻璃体积血时, 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儿童眼外伤中的作用和效果,对31例(31眼)年龄12岁以下儿童眼后节外伤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31眼中6眼为单纯玻璃体切割,其余联合巩膜环扎、外加压、或气液交换或SF6硅油内充填,其中15眼联合晶体切割。结果:22眼(70.97%)手术成功,其中锐器伤成功率为80%,钝伤50%,爆炸伤71%,眼内炎75%;外伤性视网膜脱离9眼,手术复位率33.33%;晶体切割眼手术成功率66.67%。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对儿童眼外伤具有重要治疗价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是眼外伤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晶体切割可能是评估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手术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并对具体操作手法作一介绍。方法:对23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行联合手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前房形成,其中20例眼压控制良好,1例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2例再行阀门管植入术以控制眼压。22例视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99年8月-2000年10月对合并白内障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28例(28只眼)施行该联合手术。结果:经过4-18个月的随访,平均为11.5个月。有24只眼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率为86%。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为合并白内障的复杂性视网膜义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该联合手术安全,有效,能使患者快速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核脱位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Zhu X  Wei W  Shi Y  Song X  He Y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01-10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中晶状体核脱位于玻璃体腔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1999年1月是我院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核脱位于玻璃体腔内的18例患者情况。结果 4例脱位晶状体核悬浮在前部玻璃体中,扩大白内障手术切口用圈套器捞出;2例脱位核碎块小于核的1/4,随访3~4年无并发症发生;1例脱位核碎块约为核的1/2,因过敏性眼内炎而最终眼球萎缩;11例晶状体核脱位后行玻璃体  相似文献   

19.
报告34例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联合手术。其中25例眼球穿孔伤所致晶状体玻璃体浑浊、积血、眼内异物存留、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3例PVR形成、网脱伴有晶状体混浊的老年患者。术后31例视网膜复位屈光间质清晰,视力恢复;1例视网膜部分复位,2例眼内继发出血而失败。对联合手术的优点和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理论根据及作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12例患者采用囊袋拉钩辅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手术处理半脱位晶状体,之后进行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对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散光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术后人工晶状体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12例12眼患者均顺利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摘除脱位晶状体,同时行巩膜层间固定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显著,裸眼视力从治疗前0.14±0.12提高至治疗后0.44±0.17(t=-5.031,P<0.001);最佳矫正视力从治疗前0.29±0.17提高至治疗后0.57±0.15(t=-4.366,P<0.001);术前眼压为(28.30±8.87)mmHg(1 kPa=7.5 mm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4.70±3.4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5);术后3个月总散光度为(-1.35±0.73)D,角膜散光度为(-1.48±0.70)D,两者具有相关性(r=0.91,P<0.01)。术后1眼发生人工晶状体襻与光学区分离,取出人工晶状体再次使用相同方法治疗。术后3个月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无偏心、扭曲等,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轻。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效果较好,手术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