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0引言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较高的化脓性眼病,随着各种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临床上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相对容易;但目前临床上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还没有系统化和规范化,疗效不太肯定,我院自2000年起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2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2005我院收治经过刮片检查和病灶活检,通过涂片染色,镜检查出菌丝或孢子的角膜感染患者20例(20眼),其中植物性外伤史16例,配戴角膜接触镜后感染2例,原因不明2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65岁,均为单眼。所有病例一经诊断立即进行抗真菌药治疗,8g/L氟康唑滴眼1次/4h,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感染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6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44例血糖控制欠佳组(糖尿病未控制组,DNC组)及32例血糖控制良好组(糖尿病控制组,DWC组)患者;并与同期纳入的40例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糖尿病病程与角膜感染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在角膜感染程度上,DNC组与DWC组以中度感染占比最多(65.9%、62.5%),对照组以轻度感染占比最多(57.5%)。在感染评分上,DNC组与对照组在轻、中、重度感染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DNC组与DWC组在中、重度感染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预后上,DNC组与DWC组中无效分别为11例(25.0%)与3例(9.4%),有效(治愈和显效)分别为33例(75.0%)与29例(90.6%),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0.01)。DNC组与对照组中,后者有效及无效分别为38例(95.0%)、2例(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69,P<0.01)。DWC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在糖尿病病程与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程度及预后上,DNC组的糖尿病病程与角膜感染评分有相关性(r=0.37,P<0.05),与预后亦有相关性(r=0.28,P<0.05);DWC组的糖尿病病程与角膜感染评分及预后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糖尿病可加重真菌性角膜炎的感染程度并影响预后,积极控制血糖可能降低角膜感染程度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真菌性角膜炎病因、人群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08-01/2013-11就诊于我院眼科的233例233眼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人群特征、临床特点等情况。结果:重症真菌性角膜炎233例患者中,男153例(65.7%),男女比例约为1.9∶1;年龄分布中,中老年龄段人数居多,平均年龄52.7±11.3岁;居住地多为农村(78.1%);并且其职业以农民为主(66.1%),发病患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59.7%);重症患者中,188例(80.7%)患者具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以植物性外伤为主(60.9%)。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为90例(57.3%),其次为曲霉菌属47例(29.9%);治疗中手术率为87.9%。其中多数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为83例(52.9%),在镰刀菌及曲霉菌感染的重症角膜炎患者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者比例较高,为58.4%(80/137);行眼内容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的重症患者中,68.4%(13/19)的患者为镰刀菌属感染。结论:我院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为农村居住的中老年男性农民,可能与其经济条件及诊疗意识差有关。其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及曲霉菌属,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且预后差的重症患者多为镰刀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keratitis,AK)由致病性阿米巴所致,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随着隐形眼镜戴用的增多和诊断水平的提高,病例报道呈上长趋势[1]。本病常与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角膜炎混淆,若延误诊断,则可导致急、慢性进行性全角膜溃疡至穿孔。我院自2001年1月迄今先后收治棘阿米巴角膜炎10例(10眼),在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特报道如下。1.病例情况:住院病人5例,其中男性3例(3眼),女性2例(2眼);门诊病人5例,其中男性4例(4眼),女性1例(1眼)。年龄11~56岁(平均34.4岁)。首次就诊时视力为光感者8例(8眼),眼前指数者2例(2眼)…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角膜炎在国内居感染性角膜炎的首位,已成为角膜盲的主要病因,也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致盲性疾病之一.药物不能控制、溃疡迁延不愈和(或)病情进展恶化是手术的适应证.在文中就真菌性角膜炎手术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180例 (180只眼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 ,32例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 (L KP) ,14 8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结果  172例 (172只眼 )感染控制 ,治愈率为 95 .5 5 %。随访 2~ 2 4个月 ,32例 L KP患者 2 8例植片透明 ,矫正视力 0 .2~ 0 .8,10 9例 PKP患者植片透明 ,矫正视力 0 .0 5~ 1.0 ,两组病例矫正视力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KP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 L KP。结论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表浅型真菌性角膜炎 L KP术是可行的 ,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指甲划伤致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指甲划伤性真菌性角膜炎病例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提高对其重视度,寻找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10-11/2011-01年在我院收住院的5例5眼指甲划伤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联合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2眼角膜恢复透明,视力均为0.8;1眼轻度的角膜云翳,视力0.8;2眼角膜白斑,视力0.25。结论:联合用药是指甲划伤性真菌性角膜炎首选的治疗方案,同时提高对其的重视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是较常见的治疗棘手且致盲率高的眼部感染性疾患.在我国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已发现有70余种真菌可引起人类角膜感染,因而早期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确诊的237例FK患者,就其病原学及发病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是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也随之逐年增多,其治疗和转归不同于单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目前对于该病的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分析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7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纳入的40例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有血糖控制不良现象和外伤的诱因,其植物性外伤引起者占36.8%,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7.5%相比所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以61 ~70岁年龄段居多,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以51 ~60岁年龄段居多.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职业分布仍然以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和体力工人为主,分别占34.5%和26.4%,糖尿病病史平均为(13.0±4.9)年.实验室检查发现,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的真菌种类以镰刀菌属最多,占60.0%,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各占20.0%,其中念珠菌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全身病角膜炎患者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根据病灶感染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诊疗后,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组的治愈率为46.0%,低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5),而无效率为14.9%,明显高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结论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糖尿病可能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糖水平影响了该病的人口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诊治的96例(96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年龄12~74岁,平均年龄(40.4±17.8)岁,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均完整、可靠,应用SA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通过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共焦显...  相似文献   

11.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分级及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赵东卿  孙秉基 《眼科研究》1997,15(4):252-254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分级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Ⅲ级。选择性采用4种不同手术方式给予治疗。结果92例病人,Ⅰ级19例,Ⅱ级41例,Ⅲ级32例。1次手术获临床治愈74例,占80.4%。2次手术成功9例,占9.8%。手术失败9例,占9.8%。结论根据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分级指导临床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荆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FK)患者的感染特征和临床治疗转归等,为本地区FK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01/2020-07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并病原学确诊为FK的176例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真菌菌种鉴定结果、药物敏感性及临床治疗经过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FK患者176例中,男118例,女58例,男女比例为2.03∶1。发病年龄以50~59岁及60~69年龄段的患者人数最多,发病高峰季节为4~6月及10~12月。危险因素包括外伤及可能外伤史、眼表疾病、眼科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及长期局部药物使用。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39.8%)、曲霉菌属(30.7%)、链格孢菌属(15.9%)和念珠菌属(5.1%),药敏结果示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比较敏感,而氟康唑的耐药率非常高。125眼经药物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或治愈,12眼行角膜基质内注药,15眼行结膜瓣遮盖或羊膜移植,21眼行角膜移植术,8眼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包括5眼行结膜瓣遮盖后严重眼内炎的患者。结论:荆州地区FK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男性,多为农业劳动过程中角膜外伤后导致,以镰刀菌及曲霉菌多见,根据药敏结果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近年来厦门眼科中心的真菌性角膜炎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诊疗情况的变迁。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78例(178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结果与2006年7月~2008年7月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6:1,平均年龄为(54.9±11.4)岁(23~78岁);疾病高发于秋冬季(9~12月、1月)及夏季农忙季节(7月)。101例(56.7%)有明确角膜外伤史,其中48例(27.0%)有明确植物性外伤史;排前2位的致病菌分别是曲霉(62例,34.8%)、镰刀菌(40例,22.5%);88例(49.4%)通过单纯药物治愈,90例(50.6%)通过药物联合手术治愈;眼球保存率达99.4%;153例(86.0%)患者经治疗视力得以提高或维持。结论 近年来厦门眼科中心的真菌性角膜炎住院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前增高;多发于秋冬季(9~12月、1月)及夏季农忙时节(7月);多有明确角膜外伤史;致病菌属以曲霉、镰刀菌属为主,曲霉致病率升高成为第一位致病菌;联合手术治疗的比例、眼球保存率均较前提高;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提高或维持原有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术前检查更合理地指导真菌性角膜炎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分析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1例,观察分析临床特点、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图像、治疗过程、病理检查结果、临床转归情况。将所有共焦深度、临床特点、病理检查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焦深度为(202.58±150.65)μm,病理深度(261.29±150.95)μm;水平生长22例,垂直生长9例。Kappa检验示共焦深度与病理深度的一致性较好(P=0.000);临床特点中,前房积脓与共焦深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前房积脓与病理形态存在回归关系(OR=4.047,P=0.016);前房积脓、共焦深度、病理形态3个指标与真菌性角膜溃疡预后有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临床医师可通过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共焦显微镜检查来帮助推测真菌生长形态,进而判断预后以及是否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高,临床上因缺乏高效、低毒和广谱的抗真菌药物且角膜供体缺乏,治疗较为棘手。寻求经济、有效地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病例前瞻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门诊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52例252只眼,先行药物治疗2—3周后,对药物治疗无效者根据病灶范围及深度分别采用病灶切除联合羊膜覆盖术、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覆盖术、板层角膜移植术及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随访至临床治愈后3个月。结果252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有明确植物外伤史者136例,其他外伤史42例。真菌培养阳性者168例,真菌培养阳性率为66.7%。其中药物治疗痊愈者153例,行病灶切除羊膜覆盖术者12例,病灶切除结膜瓣覆盖术17例,板层角膜移植术15例,真菌感染复发2例,穿透角膜移植20例,真菌感染复发2例。治疗后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25%。所有感染菌种中,曲霉菌角膜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早期采用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频繁点眼,可取得较好效果。确诊后应根据病情、病程及现有医疗条件制定多元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70例真菌性角膜炎早期临床诊断结果,评价共焦激光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对临床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70例患者进行检查,同时行涂片检查真菌菌丝及培养查真菌菌落,对三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70例患者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其中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的确诊率为94%(66/70),角膜刮片的确诊率为31%(22/70),培养查真菌菌落确诊率为20%(14/70)。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检查检出率高于角膜组织刮片(χ2=29.615,P<0.01)及真菌培养(χ2=39.433,P<0.01)检查。结论: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是一种无创、快速、有效的活体检查方法,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7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98例98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真菌性角膜炎最主要由植物外伤引起,其次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隐形眼镜的不当使用。几乎所有患者出现菌丝苔被、伪足、免疫环、卫星灶等体征,少数患者出现内皮斑和前房积脓。真菌性角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以镰刀菌属为主(73.5%),其次为曲霉属(13.2%)、念珠菌属(9.2%),其他菌属4.1%。65例65眼患者在选择5%那他霉素滴眼液后治愈,15例15眼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其余18例18眼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联合伏立康唑后13例13眼病情好转,5例5眼病情继续恶化,最终3例3眼羊膜遮盖,2例2眼眼球摘除。。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荆州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为镰刀菌。那他霉素眼液可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真菌性角膜炎首选药物。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真菌性角膜炎的了解,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真菌 性角膜炎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冀中能源邢 台矿业集团总医院诊治的412例(412眼)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体征、病原学诊断方式、 结果及治疗效果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9-12月份是真菌性角膜 炎高发期,占全年患者总数的61.2%(252/412)。患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59.5%(245/412),植物性 外伤为首要病因者185例(44.9%),其次为非植物性外伤86例(20.9%)。男女比例为1.82∶1。年龄 14~81(45.6±14.3)岁,41~60岁患者占53.9%(222/41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88.8%(366/412),高 于氢氧化钾湿片法[77.2%(318/412)],2种检测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1.14,P<0.001)。 前几位的致病菌依次是镰刀菌属167例(40.5%),链格孢菌属75例(18.2%),曲霉菌属62例(15.0%), 青霉菌属28例(6.9%)。真菌性角膜炎所致典型临床体征中以菌丝苔被最为常见(366例,88.8%), 其次为伪足(224例,54.4%)、前房积脓(111例,26.9%)。镰刀菌属、链格孢菌属、曲霉菌属及青 霉菌属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病情分级和预后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40.676,P< 0.001; Hc=40.109,P<0.001),显示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的病情分级重于链格孢菌属和青霉菌属,预后水平 也差于链格孢菌属和青霉菌属。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氢氧化钾湿片法和真菌 培养都是有效的诊断方法,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所致的真菌性角膜炎较链格孢菌和青霉菌引起的真 菌性角膜炎病情相对较重,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诊断并同时鉴定致病菌类型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建立多重PCR体系,对腐皮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串珠镰孢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新月弯孢菌及牵连青霉菌标准菌株的DNA进行检测,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分离菌株和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在本多重PCR体系中,镰孢菌属、曲霉菌属、牵连青霉菌及新月弯孢菌DNA的扩增条带长度分别为360、430、245及300bp。人基因组DNA及其他眼部常见致病微生物DNA未扩增出条带,表明多重PCR体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多重PCR体系的敏感性为10fg。结论多重PCR体系可对临床常见角膜致病真菌快速诊断并鉴定到菌属,特异性强,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20.
57例(60眼)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总结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药物治疗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及治愈率。方法 57例(60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表现符合诊断标准。真菌刮片均可见菌丝或孢子体。对发展迅速者采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结膜下注射,同时用抗生素及抗真菌剂滴眼(1%5-氟胞嘧啶和0.1~0.3%二性霉素B),加强散瞳。急性期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可口服抗真菌药(酮康唑)1~3疗程;多种维生素族药物口服,坚持全疗程;2.5%碘酊小病灶早期烧灼,或大病灶的中晚期烧灼,一般不超过三次。结果 57例(60只眼)经药物治疗,其中45只眼3~11周溃疡治愈(25只眼小溃疡,前房无积脓者,2~4周溃疡愈合;20只眼溃疡范围大伴前房积脓,5~11周溃疡愈合),其余15只眼(干眼症3例6只眼,单疱病毒合并真菌感染6只眼,化学烧伤3只眼)疗程为3~5个月。合并症病例因病灶穿孔后新生血管深入而愈合。结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有高发倾向,无针对性特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后欠佳。早期诊断,早期合理用药是治愈的关键。小病灶,表浅者用抗真菌剂并及时病灶烧灼效果肯定,预后留有浅层斑翳;范围较大呈垂直生长的病灶,极易穿孔(多呈细孔状),预后视力较差。各治疗期均禁用激素,病灶愈合后仍应巩固用药1月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