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βⅢ-tubulin和Stathmin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接受紫杉醇化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βⅢ-tubulin和Stath-min蛋白的表达,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βⅢ-tubulin阳性表达率为48.81%(41/84),Stathmin阳性表达率为51.19%(43/84),均与性别、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化疗有效率(CR+PR)为41.67%,βⅢ-tubulin高表达的患者有效率低(24.39%),进展率高(13.89%);βⅢ-tubulin低表达患者有效率高(58.14%),进展率低(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tathmin(+)组的有效率为27.91%,低于Stathmin(-)组的56.10%,而其进展率为11.63%,高于Stathmin(-)组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检测显示:βⅢ-tubulin(+)且Stathmin(+)组有效率为21.88%,βⅢ tubulin(-)且Stathmin(-)组有效率为62.50%,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βⅢ-tubulin和Stathmin高表达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对紫杉醇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在ⅢB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5例ⅢB和Ⅳ期、经过4周期以上GP方案化疗的NSCLC组织RRM1和ERCC1的表达情况。结果 RRM1和ERCC1蛋白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组织病理学类型、吸烟史、临床分期和ECOG评分均无关(P>0.05)。RRM1与ERCC1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r=0.586,P<0.001)。RRM1和ERCC1表达均为阴性组的有效率为71.4%,疾病进展时间为(10.59±4.4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55个月;两者表达均为阳性组分别为20.0%、(7.50±4.57)个月和10.32个月;两者表达任一阳性组分别为58.1%、(9.40±4.08)个月和12.87个月,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组织RRM1和ERCC1蛋白表达情况能够预测晚期NSCLC应用GP方案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及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NSCLC组织中E-cadher in的阳性表达率为33.75% (27/80),显著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的8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cadherin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30),与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E-cadherin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显著相关(P=0.018);E-cadherin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31.5个月,阳性表达者为4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E-cadherin在NSCLC淋巴结转移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与铂类化疗远期疗效之间的关系,并观察该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63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的石蜡包埋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并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共同纳入生存分析。结果 NSCLC组织中BRCA1阳性表达率为46.0%;pTNM分期、BRCA1表达为影响术后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BRCA1阴性表达者的术后生存优于阳性表达者;BRCA1阴性表达者术后使用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组的生存时间优于术后未行辅助化疗组。结论 BRCA1表达与化疗疗效及术后生存呈负相关,可作为术后NSCLC铂类化疗敏感性及生存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郝可可  展平  王琴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12):1066-1069
目的 研究KIF4A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术后经病理证实的115例NSCLC和19例肺良性病变(5例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大疱、4例炎性假瘤)的标本,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KIF4A蛋白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KIF4A蛋白在NSCLC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NSCLC中KIF4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法分析KIF4A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KIF4A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生存分析提示,KIF4A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预后较差(P=0.003);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KIF4A蛋白也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1.944,P=0.032)。结论 KIF4A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KIF4A蛋白的高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7例Ⅲ期肺癌,测定了癌细胞DNA含量,DNA指数(DI),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17例肺癌均给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别缩小48.8±31.0%,36.8±17.1%(X±SE)。化疗后7例开胸手术6例切除肿瘤。SCLC和NSCLC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个月和8.5个月。在NSCLC中,PCNA与肿瘤缩小范围呈负相关(r=-0.47);DNA超四倍体百分比和DI存活时间呈正相关((r=0.51,r=0.56)。SCLC则相关性差。结果表明,PCNA、DAN和DI是NSCLC判定疗效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K-ras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连市不同医院诊断明确的NSCLC手术切除标本95例,其中29例标本取癌旁组织,检测各标本中K-ras蛋白的表达。结果 K-ras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526%,在癌旁组织为24.14%(<0.01)。NSCLC组织中K-ras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腺癌表达率为56.25%,明显高于鳞癌的22.58%(P=0.0042);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关。结论 NSCLC中存在K-ras蛋白表达上调。其高表达更易发生于肺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Gli-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li-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NSCLC组织中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92%(50/65),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20.00%(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SCLC患者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Gli-1可能在NSCLC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蛋白表达可以作为一项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胃癌患者对奥沙利铂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71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抽静脉血提取DNA,以real-timePCR法对E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化疗,观察疾病控制率(CR+PR+SD)及至肿瘤进展时间(TTP),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47例Ⅳ期胃癌患者可以评价化疗疗效,疾病控制率为55.3%,C/C与C/T+T/T基因型在疾病控制组和无效组之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χ2=2.755,P=0.097)。71例晚期胃癌患者中位TTP为6个月,C/T+T/T基因型患者其中位TTP为5个月,与纯合基因型C/C中位TTP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15,P=0.071)。其中24例Ⅲ期胃癌患者中位TTP为8个月,C/T+T/T型患者中位TTP为7个月,与纯合基因型C/C中位TTP8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97,P=0.111)。结论:ERCC1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相关趋势,需要进一步观察论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6(in terleukin6,IL 6)水平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 1,PD 1)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初步探 讨 IL 6致 PD 1抑制剂治疗抵抗的效应和机制。方法:纳入接受 PD 1抑制剂治疗且有治疗前外周血 IL 6检测结果 的晚期 NSCLC患者,分析 IL 6水平与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持续临床获益(durableclinicalbene fit,DCB)、无持续临床获益(non durableclinicalbenefit,NDB)的相关性。通过 CCK 8及 Ki67实验检测 IL 6对 T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效应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晚期 NSCLC患者中 DCB组 IL 6水平 显著低于 NDB组(中位值 4.60pg/mLvs12.88pg/mL,P=0.002)。低 IL 6组(<7pg/mL,n=10)与高 IL 6组(≥7 pg/mL,n=20)相比,DCB占比更大(100% vs50%,P=0.002),ORR更高(65% vs20%,P=0.025),中位无进展生存 期更长(未达到 vs8个月,P=0.007)。CCK 8及 Ki67检测结果示,外加 IL 6可显著抑制 T细胞对 H1299、A549细胞 的杀伤效果。Westernblot检测发现,外加 IL 6可显著上调 p STAT3、p AKT水平,并显著下调 STING和 p-TBK1表 达。结论:外周血 IL-6水平与晚期 NSCLC患者 PD-1抑制剂治疗效果显著负相关。IL-6可能通过活化 STAT3-AKT 通路进而抑制 STING-TBK1信号,减弱 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相似文献   

1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以及与病理类型、病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原位杂交法检测冰冻NSCLC组织。结果 全组58例NSCLC、MRPMRNA总表达率为74.1%,鳞癌为72.0%,腺癌为73.3%。MRP的表达与病理类型、TNM发期及分化程度无关。47例接受化疗的NSCLC中,35例MRP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MRP表达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mi-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价两者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7年65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手术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染色,检测Bmi-1和hTER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mi-1和hTERT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40/65)和78.5%(51/65)。两者的表达均与肺癌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两者在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81,P<0.01)。结论:Bmi-1与hTERT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状态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肺癌的临床诊断以及判断转移、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诱导化疗后给予吉非替尼单药维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5月~2005年2月,晚期NSCLC患者根据最后一个化疗方案疗效分为两组,疗效为部分缓解(PR)或稳定(SD)的为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疗效为进展(PD)的为吉非替尼解救治疗组。入组后给予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每日1次,每次250mg,持续服用到疾病进展。结果:共有119例患者入组,其中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为79例,解救治疗组为40例。维持治疗组总有效率(RR)31.6%(25/77),其中3例CR,解救治疗组RR为27.5%(11/4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45)。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的进展时间(TTP)为6.0个月,显著长于解救治疗组的4.0个月(P=0.03)。维持治疗中位生存期(OS)为11.0个月,而解救治疗组的中位OS为7.0个月,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维持治疗组中腺癌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39.7% vs.12.5%,P=0.041),TTP也显著长于鳞癌患者(7.5个月vs.3.0个月,P=0.02);女性患者的中位OS显著长于男性患者(18.5个月vs.9.0个月,P=0.002)。毒副作用多数较轻,且可逆,以1、2级为主。结论:吉非替尼作为晚期NSCLC诱导化疗后的维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化疗进展后再使用吉非替尼方案相比,化疗未进展时使用能更好地发挥该药的优势,给予患者更大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4.
以异环磷酰胺为主治疗晚期肺癌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异环磷酰胺(IFO)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42例晚期肺癌,SCLC组19例,NSCLC组23例,SCLC组以IE方案(IFO+Vp-16)、NSCLC组以IVP方案(IFO+VDS+PDD)。结果 全组病人有5例达CR,15例达PR,总有效率(RR)40.47%。其中SCLC组RR为63.15%,NSCLC组RR为34.78%。本组毒性反应轻微结论以IFO为主的化疗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β 链接素(β-cat)、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 2(COX-2)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的表达及其联合表达在NPC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0例NPC石蜡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组织中β-cat、iNOS和COX-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鼻咽组织中iNOS、COX-2未见表达,而β-cat胞膜表达。NPC中,所有病例β-cat胞质均呈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7,P=0.000)。β-cat胞膜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黏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65,P=0.000);iNOS表达阳性37例(χ=25.371,P=0.000),COX-2表达阳性33例(χ=20.109,P=0.00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胞质内β-cat、iNOS、COX-2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者胞质的表达强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胞质内β-cat、iNOS和COX-2的过度表达与NP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相关;胞质内β-cat、iNOS与COX-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能同时针对三者起作用的化疗药物具有更好的抗瘤效应或放疗增敏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30例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以及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和正常肺组织,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测定其Id1mRNA和I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Id1mRNA、Id1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6.67%(29/30)、93.33%(28/30),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33%(4/30)、10%(3/30),在NSCLC正常肺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及其正常肺组织中均未见表达。(2)NSCLC癌组织Id1mRNA和Id1蛋白的表达强度随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3)NSCLC患者Id1mRNA和Id1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类型、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d1因子可能是鉴别NSCLC与肺良性病变的重要分子标记物之一,且其表达水平与NSCLC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异环磷酰胺(IFO) 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42 例晚期肺癌,SCLC组19 例,NSCLC组23 例,SCLC组以IE方案(IFO+ Vp -16) 、NSCLC组以IVP方案(IFO+ VDS+ PDD) 。结果 全组病人有5 例达CR,15 例达PR,总有效率(RR)40-47 % 。其中SCLC组RR 为63-15% ,NSCLC组RR为34-78 % 。本组毒性反应轻微。结论 以IFO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显著,毒性较小,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中AQP-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分化程度、分期、细胞学类型和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AQP-1表达较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和癌旁支气管上皮组织显著增强;肺癌T分期晚期、淋巴结有转移者AQP-1的表达水平高,低分化肺癌AQP-1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者;AQP-1高表达肺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结论 NSCLC组织中AQP-1表达异常增强,可能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检测AQP-1的表达水平可能在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β-tubulin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53例癌旁组织中β-tubulin的表达,并对β-tubulin不同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β-tubulin高表达率为70.69%(41/58),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癌旁组织中β-tubulin高表达率为64.15%(34/53),与胃癌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1例患者中,胃癌组织β-tubulin高表达组的2年生存率为52.0%,低表达组为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tubulin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肿瘤组织β-微管蛋白-Ⅲ表达与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晚期胃癌肿瘤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表达。依据β-微管蛋白-Ⅲ表达情况分为低表达组(30例)和高表达组(30例)。入选者均行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随访并记录总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时间。结果 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患者客观反应率(RR)分别为 53.3 %(16/30)、36.7 %(11/30);总生存期(OS)分别为364、345 d;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198、146 d;低表达组RR率及TTP均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微管蛋白-Ⅲ可作为晚期胃癌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β-微管蛋白-Ⅲ低表达的胃癌患者,可能是含紫杉醇化疗方案的优势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