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内源性阿片肽-阿片受体系统的改变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离体条件下,给予μ阿片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可以调节阿片受体水平.但不同的实验结果差别很大.目的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麻醉科完成,对象为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80~220 g,由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干预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依赖组和戒断组大鼠以腹腔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戒断组在成瘾后腹腔注射纳洛酮5 mg/kg诱导戒断24 h,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大鼠不同脑区μ阿片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结果依赖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非常显著下降(t=11.54,17.82,15.80,8.35,13.78,P<0.01),下降幅度分别为22%,49%,21%,28%,39%;戒断组大鼠与吗啡依赖组比较,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了显著的上调(t=3.72,7.77,5.84,3.06,11.24,P<0.01),上调幅度分别为10%,38%,12%,13%,58%.但除下丘脑外(t=1.64,P>0.05),其余脑区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仍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水平(t=6.76,11.73,10.19,5.46,P<0.01).结论大鼠不同脑区在吗啡成瘾过程中μ阿片受体出现明显下调,予纳洛酮催促戒断,μ阿片受体较依赖组大鼠有显著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这可能是阿片类依赖和戒断的重要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背景:内源性阿片肽-阿片受体系统的改变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离体条件下,给予μ阿片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可以调节阿片受体水平。但不同的实验结果差别很大。目的: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麻醉科完成,对象为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80—220g,由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干预: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依赖组和戒断组大鼠以腹腔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戒断组在成瘾后腹腔注射纳洛酮5mg/kg诱导戒断24h,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大鼠不同脑区μ阿片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结果:依赖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非常显著下降(t=11.54,17.82,15.80,8.35,13.78,P&;lt;0.01),下降幅度分别为22%,49%,21%,28%,39%;戒断组大鼠与吗啡依赖组比较,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了显著的上调(t=3.72,7.77,5.84,3.06,11.24,P&;lt;0.01),上调幅度分别为10%,38%,12%,13%,58%。但除下丘脑外(t=1.64,P&;gt;0.05),其余脑区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仍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水平(t=6.76,11.73,10.19,5.46,P&;lt;0.01)。结论:大鼠不同脑区在吗啡成瘾过程中μ阿片受体出现明显下调,予纳洛酮催促戒断,μ阿片受体较依赖组大鼠有显著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这可能是阿片类依赖和戒断的重要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阿片类药物多次用药可引起脑内有关神经部位出现形态及功能的适应性变化,这些适应性变化是导致药物渴求和戒断后复吸的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但其确切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参与阿片类药物依赖及戒断反应提供实验学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设计,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医院的心理卫生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3/2004-07在重庆医科大学药学系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近交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均为雄性,体质量200~250 g,购自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依赖组、盐酸纳洛酮处理戒断组,每组10只.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然后对戒断组大鼠皮下注射2 mg/kg的盐酸纳络酮激发戒断症状.空白对照组大鼠按同等剂量给予生理盐水.分别对建立模型的各组大鼠进行生物学和行为学的观察.应用免疫组化和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组大鼠不同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平均光密度的比较;②各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定比较.结果吗啡依赖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蓝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吗啡依赖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吗啡戒断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蓝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依赖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给予吗啡可影响大鼠相关脑区BDN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改变参与吗啡依赖及戒断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吗啡戒断大鼠侧脑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注射后对海马GDN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侧脑室立体定位,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侧脑室微注射GDNF有义和反义寡脱氧核苷酸,纳洛酮催促戒断,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海马GDNF mRNA的表达。【结果】侧脑室注射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能显著抑制大鼠吗啡戒断症状评分(P<0.05)。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2区GDNF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CA1和CA3区变化不明显;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4mg/kg,ip)催促戒断后海马CA1、CA2和CA3区GDNF mRNA表达较依赖组有增加趋势,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前24h侧脑室注射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能显著抑制吗啡依赖大鼠依赖和戒断后CA2区GDNF mRNA表达的增加(P<0.05),而CA1和CA3区与戒断组大鼠相应区域相比没有差异;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前24h侧脑室注射GDNF有义寡脱氧核苷酸与戒断组大鼠相比海马CA1、CA2和CA3区GDNF mRNA表达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转录水平,海马CA2区GDNF表达的变化在吗啡依赖和戒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3在泸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选择普通级两三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法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1 h组和戒断3 h组(后两组合称戒断组),每组6只.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用纳洛酮催促吗啡依赖动物戒断反应.具体方法为每天两次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首日10 mg/kg,隔日每次增加10 mg/kg,至第6天末次注射50 mg/kg.吗啡依赖组末次注射后6 h麻醉下灌注固定.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组大鼠于末次注射吗啡6 h后,以盐酸纳洛酮5 mg/kg皮下注射激发戒断症状,1 h.和3 h后,同吗啡依赖组处理实验动物.对照组大鼠按照同期平行对照的原则,以相同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大鼠在正常及实验状态下的活动状况.同时取大鼠海马CA1区分别作苏木精-伊红和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组织化学,测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吸光度.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未出现大鼠异常死亡,吗啡注射的所有动物均成功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海马形态改变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出现结构松散、神经元萎缩和坏死等改变.②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轻度阳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数均增加,各组阳性细胞主要是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各组阳性细胞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83±3.54),(17.50±2.88),P<0.01];[(38.83±4.62),(17.50±2.88),P<0.01];[(58.17±6.62),(17.50±2.88),P<0.01].而吗啡依赖组与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3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3±3.54),(38.83±4.62),P>0.05].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吸光度增加,各组阳性细胞吸光度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0.378 0±0.009 4),(0.310 8±0.001 0),P<0.01];[(0.399 9±0.012 0),(0.310 8±0.001 0),P<0.01];[(0.385 5±0.006 6),(0.3108±0.001 0),P<0.01],吗啡依赖组与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3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78 0±0.009 4),(0.385 5±0.006 6),P>0.05].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1 h组与戒断3 h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0.399 9±0.012 0),(0.385 5±0.006 6),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药物依赖形成中的脑损伤初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阿片类药物多次用药可引起脑内有关神经部位出现形态及功能的适应性变化,这些适应性变化是导致药物渴求和戒断后复吸的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但其确切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参与阿片类药物依赖及戒断反应提供实验学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设计,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医院的心理卫生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3/2004-07在重庆医科大学药学系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近交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均为雄性,体质量200~250g,购自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依赖组、盐酸纳洛酮处理戒断组,每组10只。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然后对戒断组大鼠皮下注射2mg/kg的盐酸纳络酮激发戒断症状空白对照组大鼠按同等剂量给予生理盐水。分别对建立模型的各组大鼠进行生物学和行为学的观察。应用免疫组化和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组大鼠不同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平均光密度的比较;②各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定比较。结果:吗啡依赖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蓝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lt;0.05);吗啡依赖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lt;0.05)。吗啡戒断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蓝斑、海马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依赖组及对照组(P&;lt;0.05).结论:慢性给予吗啡可影响大鼠相关脑区BDN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改变参与吗啡依赖及戒断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3在泸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选择普通级两三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法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1h组和戒断3h组(后两组合称戒断组),每组6只。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用纳洛酮催促吗啡依赖动物戒断反应。具体方法为每天两次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首日10mg/kg,隔日每次增加10mg/kg,至第6天末次注射50mg/kg。吗啡依赖组末次注射后6h麻醉下灌注固定。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组大鼠于末次注射吗啡6h后,以盐酸纳洛酮5mg/kg皮下注射激发戒断症状,1h和3h后,同吗啡依赖组处理实验动物。对照组大鼠按照同期平行对照的原则,以相同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大鼠在正常及实验状态下的活动状况。同时取大鼠海马CA1区分别作苏木精-伊红和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组织化学,测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吸光度。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未出现大鼠异常死亡,吗啡注射的所有动物均成功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海马形态改变: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出现结构松散、神经元萎缩和坏死等改变。②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轻度阳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数均增加,各组阳性细胞主要是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各组阳性细胞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83±3.54),(17.50±2.88),P<0.01];[(38.83±4.62),(17.50±2.88),P<0.01];[(58.17±6.62),(17.50±2.88),P<0.01]。而吗啡依赖组与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3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3±3.54),(38.83±4.62),P>0.05]。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吸光度增加,各组阳性细胞吸光度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0.3780±0.0094),(0.3108±0.0010),P<0.01];[(0.3999±0.0120),(0.3108±0.0010),P<0.01];[(0.3855±0.0066),(0.3108±0.0010),P<0.01],吗啡依赖组与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3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780±0.0094),(0.3855±0.0066),P>0.05]。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1h组与戒断3h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0.3999±0.0120),(0.3855±0.0066),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药物依赖形成中的脑损伤初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小鼠前脑皮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变化及脑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是否参与了吗啡依赖过程。方法:以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采用还原型辅酶II-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和ABC免疫组化法分别显示吗啡依赖组、纳洛酮催促戒断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前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和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与对照组前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犤(116.00±4.24)个/切片犦相比,吗啡依赖组犤(104.88±11.46)个/切片犦和纳洛酮催促戒断组犤(88.64±3.74)个/切片犦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减少(F=27.864,P=0.000);而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与对照组犤(149.93±19.15)个/切片犦相比,仅在纳洛酮催促戒断组明显减少犤(87.92±5.71)个/切片犦(F=64.61,P=0.000)。结论:吗啡依赖期和戒断期小鼠前脑皮质神经元NOS的活性明显降低,且戒断期内nNOS参与了NOS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钙 ( [Ca2 ]i)和钙调蛋白 (CaM)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 5d皮下注射吗啡成瘾模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和钙调蛋白活性。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 ,吗啡成瘾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含量和钙调蛋白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纳洛酮催促戒断后细胞内游离钙含量迅速下降 (P <0 0 1) ,但钙调蛋白相对活性无显著变化 (P >0 0 5 )。②与纳洛酮催促组比较 ,褪黑素可以抑制吗啡戒断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M活性和游离钙含量的迅速下降 (P <0 0 5 )。结论 吗啡成瘾及戒断直接影响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含量和钙调蛋白活性。MT对吗啡戒断综合征的抑制作用可能与MT对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和钙调蛋白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3在泸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选择普通级两三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法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1h组和戒断3h组(后两组合称戒断组),每组6只。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用纳洛酮催促吗啡依赖动物戒断反应。具体方法为每天两次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首日10mg/kg,隔日每次增加10mg/kg,至第6天末次注射50mg/kg。吗啡依赖组末次注射后6h麻醉下灌注固定。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组大鼠于末次注射吗啡6h后,以盐酸纳洛酮5mg/kg皮下注射激发戒断症状,1h和3h后,同吗啡依赖组处理实验动物。对照组大鼠按照同期平行对照的原则,以相同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大鼠在正常及实验状态下的活动状况。同时取大鼠海马CA1区分别作苏木精一伊红和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组织化学,测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吸光度。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未出现大鼠异常死亡,吗啡注射的所有动物均成功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海马形态改变: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出现结构松散、神经元萎缩和坏死等改变。②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轻度阳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数均增加,各组阳性细胞主要是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各组阳性细胞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83&;#177;3.54),(17.50&;#177;2.88),P〈0.01];[(38.83&;#177;4.62),(17.50&;#177;2.88),P〈0.01];[(58.17&;#177;6.62),(17.50&;#177;2.88),P〈0.01]。而吗啡依赖组与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3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3&;#177;3.54),(38.83&;#177;4.62),P〉0.05]。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吸光度增加,各组阳性细胞吸光度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0.3780&;#177;0.0094),(0.3108&;#177;0.0010),P〈0.01];[(0.3999&;#177;0.0120),(0.3108&;#177;0.0010),P〈0.01];[(0.3855&;#177;0.0066),(0.3108&;#177;0.0010),P〈0.01],吗啡依赖组与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3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780&;#177;0.0094),(0.3855&;#177;0.0066),P〉0.05]。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1h组与戒断3h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0.3999&;#177;0.0120),(0.3855&;#177;0.0066),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药物依赖形成中的脑损伤初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