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萍  王宁菊  刘新兰 《医学争鸣》2009,(15):1417-1421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32例、肠道良性病变11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的外周血中CK20mRNA和hTERTmRNA的定性和半定量表达.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作阳性对照.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①CK20mRNA和hTERT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56.2%,相对系数分别为0.89±0.17和0.88±0.17;在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和0%,相对系数分别为0.11和0;在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率及相对系数均为0.大肠癌患者与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相比,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CK20mRNA和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和相对系数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均有关(P〈0.05);其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但相对系数与之均有关(P〈0.05).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密切相关,提示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能预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7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组,以10例新鲜胃癌组织作阳性对照。结果 CEAmRNA术前阳性表达率为51.4%,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部位、患者性别无相关性(P〉0.05);20例健康志愿者无1例阳性表达,10例胃癌组织均为阳性表达。结论 CEA mRNA作为标志物检测胃癌血循环微转移是可靠的,对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2例大肠癌患者、11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K20 mRNA定性和半定量表达。结果(1)CK20 mRNA在大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0.00%,相对系数为(0.89±0.17);在肠道良性病变患者中阳性率为9.09%,相对系数为0.11;在健康体检者中阳性率及相对系数均为0。大肠癌患者与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相比,CK20 mRNA明显增高(P〈0.05)。(2)CK20 mRNA阳性率和相对系数在不同临床分期、远处转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率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中无统计学意义,但相对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3)CK20 mRNA与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K20 mRNA的表达能预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廖毅  曾庆贵 《重庆医学》2006,35(11):1007-1009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可否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4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K20mRNA).结果对照组(非癌肿)20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6例外周血中CK20mRNA均为阴性表达.大肠癌组34例,手术前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64.17%,手术后72h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67.65%.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细胞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有助于大肠癌预后的判断.手术操作会促使肿瘤细胞向血液中播散,手术过程中应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癌细胞的播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巢式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转移的关系,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血中癌细胞微转移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巢式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结果CK20mRNA在正常对照组中均无表达,在大肠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55.4%(62/112)。不同细胞分化程度大肠癌患者其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Dukes分期大肠癌患者其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巢式RT-PCR技术检测血中微转移大肠癌细胞的CK20mRNA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的优点,有助于癌细胞微转移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指导辅助化疗和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诊断方法。方法 以非同位素RT-PCR方法,检测21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外周血中大肠癌细胞的标志物细胞角蛋白20(cytokemtin,CK20),同时检测10例健康者外周血作对照。结果 21例病人外周血中查出CK20阳性表达14例,阳性率66.67%,10例健康者外周血均无CK20表达。结论 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有助于早期诊断大肠癌肝脏微转移。  相似文献   

7.
CK20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探讨CK20 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指标的关系,观察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大肠癌4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对照组(非癌肿)10例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靶基因CK20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非癌肿)10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 mRNA均为阴性表达。大肠癌组42例,手术前外周血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50.0%(21/42),手术后48h外周血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59.5%(25/42)。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细胞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预后及鉴别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和大肠癌肝转移。手术操作会促使肿瘤细胞向血液中播散,手术过程中应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癌细胞的播散。  相似文献   

8.
MUC1和CK20 mRNA在早期宫颈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MUC1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40例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及15例同期入院的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的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MUC1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MUC1 mRNA和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和30.0%,而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MUC1 mRNA和CK20 mRNA的单独阳性表达率、任一阳性表达率和双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显著相关(P〈0.05).与宫颈癌的预后因素如年龄、分期、分化、组织类型及肿瘤大小均无相关(P〉0.05),但随着肿瘤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其表达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结论:MUC1和CK20可作为检测早期宫颈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但对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hTERT mRNA是否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RT—PCR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hTERT 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hTERT mRNA与CEA、CA199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TERT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CA199(P〈0.05)。结论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榄香烯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中HP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中乙酰肝素酶(HP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药物作用后的BGC-823细胞HPA在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榄香烯能明显抑制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并降低HPA表达水平,且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榄香烯通过降低胃腺癌细胞HPA蛋白表达水平,从而遏制了肿瘤血管、淋巴管转移,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喉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探讨其I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喉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结果48例喉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阳性率为37.5%(18/48),CK20mRNA阳性率45.8%(22/48)。10例肿瘤组织中CK19mRNA阳性率为100%(10/10)。CK20mRNA阳性率80%(8/10);10例声带息肉患者外周血为阴性对照,CK19mRNA阳性率为10%(1/10),CK20mRNA阳性率为0。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喉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表达与喉癌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巢式RT—PCR技术,对喉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K19mRNA和,或CK20mRNA的检测,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对喉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及局部扩散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K19、CK20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和收集53例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应用巢式RT-PCR法联合检测其CK19、CK20mRNA表达情况,另取15例上皮性肿瘤组织的为阳性对照,15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为阴性对照。结果:53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K19阳性率为35.8%(19/53,CK20阳性率41.5%(22/53),两者至少1项阳性者69.8%(31/53)。15例肿瘤组织中CK20阳性率为100%(15/15),CK19阳性率86%(13/15);15例阴性对照CK19阳性2例,CK20阳性1例,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肿瘤患者外周血CK19、CK20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CK19、CK20mRNA可作为检测上皮性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靶基因。联合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CK19、CK20mRNA可增加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3.
杨莉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5):360-362
目的检测大肠癌外周血中的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2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的表达,并以33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OPN mRNA在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5.4%,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率为33.3%,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无靶OPN mRNA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大肠癌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随着大肠癌Dukes分期的升高,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对照组(P均〈0.01);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大肠腺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阳性表达对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术对大肠癌患者血循环中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82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循环中CK20mRNA的表达。结果:在所有大肠癌患者血循环中术前有42.7%的患者CK20mRNA表达阳性,CK20mRNA阳性检出率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显著性差别。手术后在所有大肠癌血循环中有59.8%的患者CK20mRNA表达阳性,较术前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血循环中癌细胞的存在是大肠癌的一种常见的早期事件,手术刺激可增加肿瘤细胞向血循环中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CK-20 mRNA)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应用ELISA检测其血浆IL-10浓度。结果 对照组25例健康查体者,其外周血中未见CK-20mRNA的表达;观察组46例大肠癌患者,25例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阳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与Dukes分期关系为:A组20.0%(1/5),B期27.3%(3/11),C期61.1%(11/18),D期83.3(10/12);其中C,D期与A,B期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且与Dukes分期显示相关。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的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阴性者。结论 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与IL-10,掌握检测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大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分子标志物检测NSCLC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8例NSCLC患者,15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结果NSCLC患者CK19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L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4.735,P=0.000)。Ⅰ、Ⅱ、Ⅲ、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8/18),75.0%(9/12),92.3%(12/13),4/5,不同临床分期NSCLC患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820,P=0.032);有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Х^2=6.813,P=0.009);而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NSCLC患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4.655,P=0.459;Х^2=1.204,P=0.548)。结论检测外周血CK19 mRNA表达可作为诊断NSCLC患者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与患者外周血CK20mRNA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Q  Chen RX  Wang ZW  Ni QC  Qian JJ  Sheng H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205-1208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外围血癌细胞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用巢式RT-PCR法检测了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58例大肠癌组织中35例高中分化MVD计数为30.2±12.7,低分化大肠癌23例MVD计数为86.6±19.1;26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呈阳性染色(44.8%).MVD计数及VEGF阳性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58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32例CK20mRNA阳性表达(32/58),术后48 h有35例阳性表达(35/58),其中根治性切除组有21例阳性表达(21/44),非根治性手术组12例阳性表达(12/14),21例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7~14 d有11例转为阴性,12例非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7~14 d有11例阳性表达.CK20mRNA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但与Dukes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相关(P<0.01).CK20mRNA阳性表达患者大肠癌组织中MVD计数(88.5±15.1)与VEGF阳性表达率(65.6%)明显高于CK20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MVD计数(31.0±12.9)和VEGF阳性表达率(19.2%)(分别P<0.01,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MVD和VEGF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相关.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与周围静脉血中癌细胞微转移情况密切相关.CK20mRNA的检测对大肠癌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及指导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手术刺激对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82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门静脉血中CK20mRNA的表达。结果:手术前54.9%的患者CK20mRNA表达阳性,CK20mRNA阳性检出率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存在差别有显著性。手术后门静脉血中有76.8%的患者CK20mRNA表达阳性,较术前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05)。结论:门静脉血液中癌细胞的存在是大肠癌的一种常见的早期事件,手术刺激可增加肿瘤细胞向门静脉血中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胃癌、大肠癌、健康人外周血cK20 mRNA、CEA mRNA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CK20 mRNA、CEA mRNA的含量,肿瘤组30人,健康对照组23人。结果试验结果显示肿瘤组CEA mRNA、CK20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P=0.000)。分组比较中Ⅳ期CK20 mRNA明显高于Ⅰ~Ⅲ期,P为0.000,差异显著;Ⅳ期与Ⅰ~Ⅲ期CEA mRNA没有差别。肿瘤组其中之一阳性28人,阳性率93.75%;两指标同时阳性22人,阳性率73.33%。结论本试验胃癌、大肠癌外周血检测CEA mRNA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K20 mRNA,但CEA mRNA数值高低与分期无关,CK20 mRNA的表达量与肿瘤分期有关。两指标联合检测未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程勇  熊兵红  胡祥 《医学争鸣》2009,(15):1410-1412
目的:探讨血清CK20mRNA与结直肠癌组织学、TNM分期的关系以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对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Q-PCR方法检测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及55例结直肠癌患者(实验组),不同术式、手术前、后外周静脉血CK20mRNA的表达;分析血清CK20mRNA与肿瘤组织分化、TNM分期的关系.比较24例腹腔镜辅助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和31例传统开腹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外周静脉血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0;CK20mRNA阳性率(0.75)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0.23)(P〈0.05).TNM分期Ⅲ期结直肠癌组外周静脉血CK20mRNA阳性表达率(0.43)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0.22)(P〈0.05).腹腔镜辅助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愚者CK20mRNA阳性率术前(0.29),术后(0.38),与开腹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mRNA水平与肿瘤分化、TNM分期有关;腹腔镜辅助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K20mRNA的阳性率和术后肿瘤血循环微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