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中医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分为内外两种途径。临床上常给予中医药汤剂、中药复方和中成药,同时可以辅以针灸、艾灸、穴位贴敷及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且中医药汤剂治疗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且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并且在临床用药方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增强临床效果且降低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黄霞  顾宁 《江西中医药》2006,37(3):59-60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具有胸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硝酸酯类药物疗效差、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猝死的特点。本病总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现将近年来中医药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永继  盛小刚 《中医杂志》2007,48(10):945-948
就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做一综述。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观点和治疗经验及特色,为UA的中西医治疗提供一些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不稳定斑块破裂及随之而来的破裂部位血栓形成引发。西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钙拮抗剂、调脂干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主。溶栓治疗有增加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的倾向,不主张采用。少数高危患者可采用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但上述各种治疗措施有的费用较高,有的在基层医院难以实现,还有的不良反应较多,有的疗效不确切,且作用靶点比较单一。因此,积极运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有不同程度的破溃表面的血栓形成及远端小血管栓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由于其具有不稳定斑块破裂因素,易发展成心肌梗死。笔认为中医药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具有优势,现结合本人临床实践,将辨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18)
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而持续增加,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我国乃至当今世界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该文从中、西医2个不同角度及病因、病机、治疗等不同方面详细地阐释了关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积累了许多的临床及实验经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治法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在研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加,它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病死率较高,伴有多种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应用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文章整理、总结了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系统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组间比较下,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共32例,总有效率为71 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共40例,总有效率为88.9%,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间的心肌缺血综合征。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皆因脏腑亏损,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气虚常为气滞血瘀的病因病理重要环节。扶正和祛邪是治疗本病的两大法则。杨积武教授通过临床辨证,分以益气活血法、疏肝养肝法、健脾养心法、补肾固本法,并结合现代医学,每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常规治疗,予低脂饮食,肠溶阿司匹林,心绞痛发作时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1.2%。[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既可以逆转成稳定型心绞痛,也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中医学并无不稳定型心绞痛这一病名,可将其归属为胸痹、心痛范畴。其病位在心,病机为心脉痹阻,涉及肺、肝、脾、肾等脏[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血小板聚集和(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部位血栓形成;(2)斑块破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以来,笔者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40例患者中,初发型心绞痛11例,恶化型心绞痛14例,自发型心绞痛7例,混合型心绞痛8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1~73岁,平均56.3岁。经应用硝酸酯类和抗血小板药物等治疗症状仍无改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1个月后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简称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可分为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累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中问综合症、梗死后心绞痛和混合性心绞痛(劳累型和自发型心绞痛混合出现,临床上较少见)几种类型,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鉴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变复杂,进展迅速且预后具有多向性,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周绮  杨积武 《中医药学刊》2006,24(3):409-4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向的心肌缺血综合征。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皆因脏腑亏损,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气虚常为气滞血瘀的病因病理重要环节。扶正和祛邪是治疗本病的两大法则。杨积武教授通过临床辨证,分以益气活血法、疏肝养肝法、健脾养心法、补肾固本法,并结合现代医学,每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温阳化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在基层工作期间 ,用自拟温阳化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今不揣浅陋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42例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门诊病人 ,其中男 3 4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61 .0 5± 6.0 8)岁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2 0例 ,自发性心绞痛 1 2例 ,变异性心绞痛 7例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 3例 ;各类心绞痛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1 .83± 5 .5 6)岁、(60 .2 4± 6.1 8)岁和 (62 .70± 7.5 6)岁 (P>0 .0 5 )。随机分为西药组 2 1例 ,中西药组 2 1例 ,2组间的西医分类和性别分配经 t检验亦无显著性差异 (P均 >…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真心痛"范畴,而中医药治疗有较好效果。现就近年来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8.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症状以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为主,严重程度重于稳定性心绞痛,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间状态,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围。近年来,我国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断增多,发病率逐年攀升[1]。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归于中医学"胸痹"范畴。近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实验观察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将对此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根据古代医学文献记载,胸痹的病机主要是来自于《金  相似文献   

19.
殷凤  罗立平  任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4):2529-2529,2536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征[1] 。UA亦被称为心肌梗死前状态 ,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 ,UA预后较差 ,因AMI入院的患者大约 60 %是由UA发展而来的[2 ] 。如能及早就医并予积极恰当的治疗 ,则可能大大减少UA发展为AMI的机率。UA的现代治疗强调高危患者应收入CCU ,充分抗栓、抗缺血 ,在此基础上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根据造影情况考虑合适的干预方法。1 UA的药物治疗1 1 抗血小板治疗 :阿斯匹林首选 ,并成为UA的常规治疗的组成部分 ,最近人们发现小剂量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参考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红花液20ml溶于5%葡萄糖25ml中,连续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9%,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