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因不明的以全心扩大为特点的心力衰竭,临床上常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但须仔细排除缺血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等。现将缺血性心肌病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力衰竭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0岁。慢性病容,无力貌,略有气促,体瘦,颈静脉充盈,唇周无青紫,两肺呼吸音减弱,无罗音,心尖搏动在锁骨中线6~7肋外2~3cm,呈弥漫性搏动,无杂音及心律失常。心脏心影向两侧扩大,心尖圆隆,心胸比值约0.62。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0例扩张性心肌病和40例缺血性心肌病进行了分析,发现临床症状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钙化及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是缺血性心肌病的特征;而扩张性心肌病则表现为心肌运动普遍减弱。  相似文献   

4.
病毒感染与扩张型心肌病山东省胸科医院(250013)王旭明,王立华解放军55177部队门诊部李建波目前,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病毒感染在DCM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病毒因素在DCM形成中的作用及其...  相似文献   

5.
扩张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心电图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HD)在ECG上的特征,为临床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已确诊的DCM及IHD患者各20名,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内径增大,心功能Ⅱ~Ⅳ级,行体表心电图检查,测量Rv6.Rv5,Rv5+Sv1,RⅠ,RⅡ,RⅢ,RⅠ+Ⅲ,RV6/Rmax及异常Q波的分布情况。结果:两组的Rv2,Rv5+Sv1,R1+SⅡ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但DCM组Rv6较IHD组显著增加(P<0.05),RⅠ、Ⅱ、Ⅲ降低(P<0.05);Rv6/Rmax也比IHD组明显增多(P<0.05),Rv6/Rmax>3.0的DCM组占67%,而IHD组竟无1例。IHD的异常Q波更常见(60%),而DCM的则仅为25%。结论:ECG的RVv6/Rmax>3.0对左心室扩大的DCM和IHD有较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PDCM与ICM的鉴别诊断问题。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2月~1996年12月13例原疑为ICM后经冠脉造影确诊为P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年龄60~76岁,均无心肌梗塞史,5例有心绞痛史,均有缺血性ST~T改变,4例有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腔扩大及广泛的室壁运动异常。冠脉造影11例无冠脉狭窄,2例分别有前除支及回旋支20%狭窄。左室造影左室腔均扩大,左室壁及室间隔活动弥漫性减弱,射血分数0.21~0.39。冠脉造影是老年ICM与PDCM鉴别的唯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32例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DCM)的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与同期159例确诊为DCM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显示,32例误诊为DCM的ICM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与DCM相比有较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ICM组患者均有血管病变,其中大部分为两支以上血管病变以及闭塞病变,而DCM组患者偶可表现为单支血管病变.认为对无明显原因的心脏扩大患者不能忽视ICM的可能,冠脉造影是鉴别ICM和DCM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于平  侯传启 《山东医药》1996,36(2):19-19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23例疗效观察枣庄矿务局枣庄医院(277001)于平枣庄市立医院侯传启,赵强1993~1995年,我们应用辅酶Q10和卡托普利治疗23例扩张型心肌病,取得了显著效果。23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均为住院病人,男15例、女8例,年龄21~...  相似文献   

9.
彩超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2 6例缺血性心肌病 ( ICM)、3 0例扩张型心肌病( DCM)彩超表现进行分析 ,以探讨 ICM和 DCM的鉴别要点。1 资料与方法ICM组 2 6例 ,男 14例 ,女 12例 ,年龄 48~ 70岁 ,平均61.5岁。DCM组 3 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2 5~ 65岁 ,平均 45岁。方法采用 HP- 10 0 0型彩超仪测定左心房径( L AD )、左心室径 ( L VDα)、右心室径 ( RVD )、右心房径( RAD)、射血分数 ( EF)等参数 ,探头频率 2 . 5 MHz。2 结果2 .1 心腔扩大DCM组各腔室均显著扩大 ,ICM组心脏仅为局部扩大(见表 1)。2 .2 室壁厚度及运动ICM组中均…  相似文献   

10.
潘景韬 《山东医药》1994,34(5):38-39
一、概念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以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的心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脏增大和/或心力衰竭,可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1970年Bruch等首先提出该疾病,其后Pantely和Brictow(1984)、Dash(1986)等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从病理和临床来看,缺血性心肌病与现已弃用的冠心病分型之一心肌硬化,实属异名同义;但缺血性心肌病作为一种诊断名称,在国际间尚未正式采用。WHO规定,继发于特异病因或疾病的心肌疾病不属于心肌病的范畴。但不少学者认为由于这类病例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均与心肌病相似,且缺血性心肌病一词更能表明其病因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故将其归入继发性心肌病,这一诊断名称迄今仍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扩张型心肌病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和正常人心肌组织差异蛋白质谱,找出与DCM相关的差异蛋白,进一步探讨DCM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9例原发病为DCM、左心室射血分数<35%且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作为DCM组:心肌组织取自患者自有心脏的左心室游离壁。对照组:心肌组织取自6例不能用作移植的供体心脏。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蛋白质谱差异,热考马斯亮蓝染色,串联质谱(MS-MS)鉴定差异蛋白。采用生物医学研发软件及资料库Ingenuity PathwaysAnalysis分析差异蛋白的定位、功能和相互作用。结果:DCM组和对照组心肌组织2-DE图像中蛋白点的整体分布比较相似,可以检测到超过1 000个蛋白点。通过比较分析,共鉴定出25种差异蛋白,其中在DCM组15种上调,10种下调。使用LOCATE数据库分析差异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提示其中大分子蛋白占40%,细胞骨架蛋白为28%,线粒体蛋白为28%。蛋白的PANTHER分类显示大多数差异蛋白参与了细胞的结构、肌肉收缩、钙离子转运和水解酶的活性等功能。生物学途径分类揭示差异蛋白参与了组织的形成过程、生物调节、发育过程、代谢过程和对刺激的应答过程等。结论:对DCM患者心肌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25种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表达的蛋白有15种,下调表达的有10种;这些蛋白参与了线粒体能量代谢、心肌收缩、凋亡等过程;提示这些过程可能在DCM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47岁。因发作性胸闷 6年 ,加重伴胸背部疼痛 1个月入院。于 6年前体检时发现心电图Ⅱ、Ⅲ、aVF、V1~ 6导联T波倒置 ,以V3~5最为显著。自患病至今呈发作性胸闷 ,未行其他特殊检查及治疗。近 1个月来 ,症状加重且伴胸背部发作性疼痛 ,每次发作时间数分钟。门诊以“非Q波性心肌梗死”收住院。入院体检 :T 36.5℃ ,P 76次 /min ,R 1 6次 /min ,BP 1 35 /85mmHg( 1mmHg =0 .1 33kPa) ,口唇无紫绀 ,颈静脉无充盈 ,肺 ( - )。心率 76次 /min ,心律规整 ,心音有力 ,心脏无杂音。余 (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 5 .1 8× 1 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价值。方法:43例入选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28例),缺血性心肌病组(15例)。检查并对比观察hsCRP、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结果。行冠脉造影检查者36例。结果:与缺血性心肌病组对比,扩张型心肌病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hsCRP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组在正常范围内,在缺血性心肌病组则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是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对经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DCM)70例、缺血性心肌病(ICM)50例的超声心动图(UCG)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提示左室流出道内径、室间隔及(或)左室后壁有无节段运动异常及瓣膜返流等UCG影像学特征,对鉴别二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王丽娜*陈士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西安710033)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术自1970年将严重冠脉狭窄引起心肌广泛硬化,进而引起心衰等临床症状的冠心病定义为缺血性心肌病以来,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报道14...  相似文献   

17.
扩张型心肌病及冠心病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竞争结合法测定4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25例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与对照组(NC)13例相比较,结果表明DCM组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CHD组及NC组(P<0.01),而CHD组与N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IL-6在DCM发病中是主要因子,其作用机理为:一方面通过增强体液及细胞免疫增强抗病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加重抑制性T细胞/细胞溶解性T淋巴细胞(Ts/CTL)功能紊乱,介导自身免疫的发生。在其他方面,IL-6作为其他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减轻心肌的炎症反应,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从而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中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综合征,现复习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1.ICM定义和分型的历史沿革 1969年首先由Raffeny描述,1970年Bnrch均将这种临床类型定为缺血性心肌病,1984年Pantely及Briston详细论述了ICM,1986年Dash又加论述,指出本病系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所致的某些状态和充血型心力衰竭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扩张型心肌病(DCM) 与缺血性心肌病(ICM)超声形态学鉴别方法。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33 例DCM 及20 例ICM 的超声形态学资料。结果 DCM 左室大多呈“球形”,心尖心肌不变薄且收缩期见内缩运动、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及EPSS增大较明显为其特点。ICM 左室大多数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收缩期运动明显低平,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及主动脉增宽为其特点。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对DCM 与ICM病人进行鉴别的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做好DCM病人的护理十分必要。本文对2005~2009年我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