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OMOM胶囊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诊断不明的胃肠道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24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均无任何不适。共检出病变19例,包括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炎2例,克罗恩病5例,小肠血管畸形7例,小肠息肉1例,小肠黏膜下占位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瘤),升结肠憩室1例。余未见异常。阳性检出率79.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临床应用3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对途经的食管、胃、大肠病变的诊断价值,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对37例受检者进行了38次检查。其中健康志愿者10例,有消化道症状者27例。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的小肠病变有26例: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扩张、黏膜脂肪斑各4例,多发性溃疡(和)出血2例,蛔虫症3例,淋巴滤泡重度增生5例,异物3例,息肉l例。并且检出了食管炎7例、慢性胃炎2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NSAID相关性胃炎及小肠病变l例,十二指肠炎症5例,及十二指肠球部、结肠溃疡等病变。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对途经的上、下消化道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怀疑小肠疾病以及不宜行创伤性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胶囊内镜在儿童患者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7例2003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儿童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腹痛待查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4例,结肠息肉2例,不明原因腹泻2例,腹痛伴血便1例,结肠肿物1例,体检1例.结果 7例检出消化道病变(41.18%),其中小肠息肉3例,小肠毛细血管畸形1例,小肠寄生虫1例,胃炎2例.所有患者均自行吞服及排出胶囊,未见检查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胶囊内镜对疑诊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的儿童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2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明确出血部位;另5例未做过任何检查。结果27例患者中,经M2A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病变20例,检出率为74.1%。检出病变主要为空肠血管发育不良6例,小肠多发息肉4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4例,小肠黏膜溃疡7例,小肠黏膜糜烂9例,小肠憩室1例,胃内小动脉出血2例,胃内黏膜糜烂、溃疡5例。有12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以上的病变。结论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部位有较高的检出率,是一种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1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6例反复腹泻、4例腹痛及l例转移性腺癌寻找原发灶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在1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现小肠血管发育不良7例,其中有l例合并有回肠溃疡,小肠血管瘤l例,小肠恶性淋巴瘤l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l例,小肠克罗恩病l例,未见异常2例;在6例反复腹泻患者中,发现l例溃疡性空回肠炎,其余5例均考虑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在4例腹痛患者中,发现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降部糜烂l例,正常l例;l例转移性腺癌检查发现小肠腺癌。结论 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赵俊华  唐采白 《山东医药》2009,49(49):87-88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系统症状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完成小肠检查75例,检出病变46例(检出率58.2%),其中肠道血管畸形15例,小肠黏膜糜烂、黏膜下占位性病变各4例,小肠憩室、结核、过敏性紫癜、钩虫症、蛔虫症各1例,小肠多发息肉5例;食管炎1例,胃内黏膜糜烂8例,十二指肠炎症2例,十二指肠溃疡及结肠溃疡各1例;阴性33例。患者均无不适感。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胃和结肠疾病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M2A胶囊内镜在消化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8岁),采用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包括胃镜、小肠镜、结肠镜、小肠X线检查、肠系膜动脉造影等),与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或并发症,所得图像质量优良。44例完成检查,其中37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84.1%,包括食管、胃病变5例,小肠病变29例,结肠病变3例。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其中消化道出血2l例,胶囊内镜检出出血病变17例,而传统检查检出4例;腹痛5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5例,传统检查检出2例;慢性腹泻4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4例,传统检查检出l例;转移性肿瘤者l例,胶囊内镜和传统检查均发现病变。病变定位与l临床基本相符。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检查质量优良,病变定位正确,尤其适宜于小肠疾病的检查。以其无痛、无损伤为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肠疾病很难诊断,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而胶囊内镜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为此,我们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我们对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79例疑患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56例。结果:75例完成最终研究。75例患中经胶囊内镜检查共发现异常63例,检出率为84%;其中能明确解释临床病因50例,诊断率为66.6%,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21例、小肠炎症性肠病16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1例(该患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淋巴瘤1例、粘膜下肿瘤3例及憩室1例。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显示病变38例(84.4%),其中小肠血管畸形18例,克罗恩病3例,小肠良性狭窄1例,增生性病变1例,胃肠息肉6例,末端回肠炎2例,小肠肿瘤2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7例无阳性发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及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胃及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长期腹泻、腹痛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7月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岁)资料,并和同期非老年患者(〈60岁)进行比较。结果32例老年患者中有31例(96.9%)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两组胃排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但老年患者的小肠转运时间长于非老年患者(P=0.028)。31例老年患者的小肠病变枪出率为4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老年患者小肠以血管病变为主(52.9%),而非老年患者最常见的是克罗恩病(29.6%)。结论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小肠疾病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 video capsule has been developed to acquire photographic image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during normal peristaltic motion. METHODS: Patients between 21 and 80 years of age referred for enteroscopy because of obscure GI bleeding were offered entry into a trial in which they would undergo both capsule endoscopy and subsequent push enteroscopy. Results of capsule examina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push enteroscopy findings. Capsule endoscopy was performed with the Given M2A video capsule system. RESULTS: Twenty-one patients (12 women, 9 men, average age 61 years) were enrolled, all of whom completed the study. A bleeding site was found in 11 of 20 patients during capsule endoscopy. No additional intestinal diagnoses were made by enteroscopy. The yield of push enteroscopy in the evaluation of obscure bleeding was 30% (6/20), the yield of capsule endoscopy 55% (11/20). This difference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625). Capsule endoscopy found a distal source of bleeding in 5 of 14 patients who had normal push enteroscopic examinations. Patients preferred capsule endoscopy to enteroscopy. CONCLUSIONS: This pilo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capsule endoscopy provides excellent visualiza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s well tolerated by patients, and is safe. Capsule endoscopy identified small intestinal bleeding sites beyond the range of push enteroscop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间,对180例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8例,慢性腹痛88例,慢性腹胀27例,慢性腹泻7例)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检查无不适感,180例患者中177例(98.3%)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39例(77.2%)发现阳性病变;5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中42例(72.4%)为小肠病变;88例慢性腹痛者中43例(48.9%)为单纯小肠病变,6例(6.8%)为单纯食管或胃部病变,1例(1.1%)为单纯结肠病变,18例(20.5%)同时存在小肠病变和胃部病变,1例(1.1%)同时存在胃部病变和结肠病变;27例腹胀者中3例(11.1%)为单纯小肠病变,18例(66.7%)为单纯食管或胃部病变,2例(7.4%)同时存在小肠病变和胃部病变,2例(7.4%)同时存在胃部病变和结肠病变;7例慢性腹泻者中3例(42.9%)为小肠病变。3例(1.7%)发生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 了解胶囊内镜检查在国人运用的临床特性,评价胶囊内镜对国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5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受检者进行了55次胶囊内镜检查,成功54次,成功率为98.2%。53例受检者均耐受了检查,未出现并发症。(2)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平均时间为44min(6—135min),小肠内滞留平均时间为334min(90—433mim)。在检查记录有效期间,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瓣42例,未通过12例。52例胶囊在检查结束后顺利排出体外,排出平均时间为24h(5h 10min~72h)。(3)检出了小肠癌、淋巴瘤、息肉、平滑肌瘤、黄色瘤、克罗恩病、非特异性炎症、蛔虫症、鞭虫症、异物及血管畸形等。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检查成功率高,对小肠黏膜、血管及黏膜下等病变的检出能力较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为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胶囊内镜的最大缺点是观察不能重复,不能获得组织学诊断和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滞留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3年9月行胶囊内镜检查中出现胶囊滞留的病例特征。结果 559例胶囊内镜检查中,共发生胶囊滞留11例,发生率为2.0%,9例为克罗恩病,2例为小肠肿瘤;其中2例因并发肠梗阻、1例并发消化道穿孔行手术治疗,1例小肠镜下取出胶囊,1例4个月后自行排出,4例仍在继续随访中,无胶囊滞留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胶囊滞留是胶囊内镜检查中较严重并发症,应尽可能在内镜下取出胶囊或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胶囊内镜诊断消化道疾病10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和慢性腹泻患者进行Pillcam胶囊内镜检查.部分患者行传统检查(胃镜、结肠镜和全消化道钡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2例受检者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检查.胶囊1-4 d自然排出,食道排空平均时间2.46 min,胃排空平均时间37.8 min,小肠转运时间平均275.82 min,其中,5例胶囊未达结肠.所得图像清晰,检出食道静咏曲张、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小肠炎症、克罗恩病、血管畸形、息肉和间质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苦,成功率高,对病变检出率高,定位较准确.与其他方法相比.对小肠疾病和上消化道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胶囊内镜下小肠黏膜特征分析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检查患者53例,认识胶囊内镜下小肠正常黏膜特征及小肠病变黏膜特征.方法:2010-08/2011-08,利用Miro Cam胶囊内镜系统对患者53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将受检者分为不明原因的消化系出血,疑为功能性胃肠病,腹痛、腹泻、腹胀,便秘,体检等共5组;通过查阅病案及电话回访,搜集资料,将胶囊内镜下所见作出最终的临床诊断;分析胶囊内镜下小肠正常及病变黏膜特征.结果:在53例患者中,1例因吞服胶囊后无图像信号,未能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患者吞咽胶囊困难而无法进行;其余51例均顺利到达结肠,到达结肠率为96.22%.胃的平均运行时间为69.78 min,小肠的平均运行时间为513.25 min.48例有消化系疾病的阳性结果,3例未见异常,阳性率为90.57%.在所有疑诊小肠疾病的51例患者中,胶囊内镜小肠病变总的诊断率为92.15%(47/51);空肠及回肠阳性诊断率为52.94%,包括炎症12例(1例临床确诊为Crohn’s病),息肉3例,不明肿块3例,淋巴滤泡增生1例,疑似小肠淋巴管扩张7例,钩虫病1例;同时检出反流性食管炎1例;慢性胃炎26例,糜烂性胃炎7例,胃部息肉3例;结肠炎症3例,结肠息肉5例,大肠黑变病2例.胶囊均自然排出体外,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Miro Cam胶囊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检查安全,顺应性好;在胶囊内镜下,正常小肠黏膜及病变黏膜均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