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病变引起脑干形态及位置变化的3.0T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病变与脑干形态及位置之间的系.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经临床及MRA或CTA检查发现有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218例及正常对照组218名,常规行MRI及MRA检查.观察并记录脑实质MRI表现分型、颅内椎-基底动脉形态位置分级、血管与脑干的系、脑干有无旋转,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椎动脉越过中线及基底动脉移位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椎动脉:χ2=60.398,P<0.05;左椎动脉:χ2=54.461,P<0.05;基底动脉:χ2=205.007,P<0.05).病例组脑干与血管接触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7,P<0.05).对照组脑干未见旋转,病例组103例患者脑干发生旋转,椎动脉是否越过中线与脑干旋转之间有系(χ2=19.467,P<0.05)且系密切(C=0.89),椎动脉粗细与脑干旋转之间有系(χ2=19.357,P<0.05)且系密切(C=0.76).结论 应用先进的MRI技术对椎-基底动脉病变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准确真实地显示血管移位、脑干变形旋转等形态学上的改变,为诊断和进行针对性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脑干梗死的MRI和MRA征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MRI和MRA征象特点。方法:搜集我院1998年~2002年49例经MRI和MRA检查并经临床治疗证实的脑干梗死病例,其中21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对比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中脑梗死11例,桥脑梗死32例,延髓梗死6例。病灶直径以6~15mm为主,病灶形态主要因为不规则斑片状。病灶信号为长T1、长T2信号,行Gd—DTPA增强扫描,大部分呈斑片状或环状强化。MRA检查异常发现主要为椎动脉、基底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纡曲扩张。结论:脑干梗死主要因为椎-基底动脉异常,病灶部位可提示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的MRI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VBD)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1例VBD患者的影像资料。21例均接受MR头颅平扫,13例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4例有强化,12例接受螺旋CT平扫。利用MRI对基底动脉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l例MRI表现为基底动脉明显扩张,直径为5-10mm,其中13例向右扭曲延长;8例向左扭曲延长。14例有第Ⅶ、Ⅷ、Ⅺ、Ⅴ对颅神经受累症状。8例在MRI平扫中见后循环梗死灶。结论MRI及MRA联合应用可以清楚显示基底动脉的解剖及其与后颅凹结构的关系,显示附壁血栓和夹层动脉瘤。可作为VBD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hy,MRA)图像特点分析诊断该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1 200例颅脑检查患者的MRA图像,男女各半,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4.6±6.1)岁,其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对其MRA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共发现8例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检出率为0.67%(8/1 200);8例均为单发开窗畸形,无多发;凸透镜形开窗畸形2例,裂隙样开窗畸形2例,梭形开窗畸形4例;男女各半;性别间无明显性差异.结论 MRA可清晰地显示和诊断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Capland在1980年首先报道[1],常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复杂且预后差。现对我院近年确诊的12例TOBS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MRA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VBD的影像资料,分析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形态及MRI显示的脑组织信号、颅神经走行改变,总结其临床特点和影像特征。结果19例患者MR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直径为5~20mm,长度约为31~35mm;其中10例向右侧偏曲,9例向左侧偏曲;5例并大脑后动脉狭窄;9例血管与颅神经关系密切,7例MRI平扫见后循环梗死灶。结论VBD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规MRI联合MRA可清楚显示血管解剖及其与后颅窝脑组织关系,有助于VBD的确诊及全面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MR和MRA成像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例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患者的MRI和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分布、形态、信号强度进行分析.结果 17例MRI表现为椎基底动脉明显扩张,其中3例同时累及颈内动脉系统.扩张基底动脉直径为4.9~14.8 mm,长度为30.2~33.8 mm,其中7例上下方向折曲走行;10例左右方向迂曲延长;10例颅神经受累.16例在MRI平扫中见后循环梗死灶.结论 MRI和MRA有助于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的全面综合评价,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变异的种类和发生率及DSA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椎基底动脉变异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对6432例患者均进行全脑血管进行造影,对全脑血管造影的DSA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椎基底动脉变异的发生率及变异血管合并其他血管病变的情况。结果发生椎动脉起源变异272例患者278支椎动脉,检出率为4.3%,其中左椎动脉起源异常270支(4.2%),右椎动脉起源异常8支;左椎动脉起源异常中,258支直接起自主动脉弓,2例为双起源椎动脉,4支起自颈内动脉,6支起自左锁骨下动脉根部。8支右椎动脉起源异常中,2支直接起源于右颈总动脉,2支起自右颈内动脉动脉,2例为双起源椎动脉,2支直接起自头臂干动脉。141例椎基底动脉成窗(2.19%);61支小脑后下动脉起自颅外段位置较低部位。11例永久性原始三叉动脉。另外,有9例变异结构的远端或近端伴发动脉瘤、2例伴发动静脉畸形。7例出现与成窗结构供血区相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其中2例出现经成窗结构远端供血部位的脑梗塞,1例出现经双起源椎动脉供血部位的脑梗塞。结论脑血管DSA可以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变异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有无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掌握椎基底动脉变异的DSA影像学表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对脑血管病的明确诊断及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在椎-基底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经CTA/MRA/DSA确诊椎-基底动脉管腔病变的患者,行HRMR-VWI T 1-VISTA序列平扫加增强检查,评估病变段血管壁改变及病因探究。结果52例椎-基底动脉管腔病变患者中,发现24例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占46.2%,均表现为偏心性管壁增厚,增强扫描管壁轻度或明显强化;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占17.3%,表现为管壁向心性增厚,明显强化;12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占23.1%,可见内膜瓣,双腔征,夹层开口位置;7例动脉瘤,占13.4%,5例发生于椎动脉,2例发生于基底动脉,HRMR-VWI清晰可见瘤壁厚度及强化特点。结论HRMR-VWI能够为椎-基底动脉病变病因探究、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信息,是椎-基底动脉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讨论MRI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19~45岁,平均28.7岁;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脑干血管母细胞瘤1例位于延髓,2例位于延髓与脑桥交界处,4例位于脑桥。6例为单发囊性,呈大囊小结节,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瘤结节呈不规则形,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强度,T2WI呈较高信号强度。瘤旁无水肿或水肿较轻。增强扫描瘤结节明显强化,部分囊壁呈环形强化。1例为实质性,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增强。肿瘤实质内及肿瘤旁可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影。结论:MRI对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适于MRI研究的脑干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于MRI研究的脑干胶质瘤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在Fischer 344大鼠脑干内接种F98胶质瘤细胞.接种后观察大鼠的生存期并进行生存分析.接种后采用MRI及病理学方法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接种成功率为100%,生存分析表明接种后大鼠多数于14 d左右死亡.接种后6 d,MRI即可检测出肿瘤生长.随着接种时间延长,肿瘤体积增大.MRI测量的肿瘤体积与组织学标本测量的体积不完全一致,但明显相关(r=0.94,P<0.01).病理学显示该肿瘤模型具有胶质瘤的病理特点.结论该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成瘤快,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是适合MRI研究的理想模型.细胞接种后10~14 d是最佳的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MRI及MRA探讨基底动脉走行、桥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MRI和MRA观察1662例不同年龄患者有无椎动脉优势与迂曲,有无基底动脉迂曲及迂曲分度,有无桥脑梗死,分析椎动脉优势与迂曲,椎动脉迂曲与基底动脉迂曲,基底动脉迂曲分度、桥脑梗死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椎动脉优势与迂曲相关(x2=62.294,P=0.000);椎动脉迂曲与基底动脉迂曲相关(x2=199.55,P=0.000);不同年龄与桥脑梗死相关(x2=117.829,P=0.000),相关系数r=0.257;基底动脉迂曲分度与桥脑梗死存在相关性(x2=338.281,P=0.000),相关系数r=0.411;不同年龄阶段与基底动脉迂曲分度存在相关性(x2=123.852,P=0.000),相关系数r=0.263.结论基底动脉迂曲程度、患者年龄与桥脑梗死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为脑原发性淋巴瘤的数目、部位、信号、强化方式、水肿、占位效应、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表现。结果单发3例(27%),多发8例(73%)。21个(63%)病灶位于幕上脑深部白质近脑室旁,7个(21%)病灶位于脑表面,5个(16%)位于幕下。24个(73%)病灶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18个(55%)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5个(36%)病灶周围轻度水肿及占位效应,9个(64%)病灶周围有中重度水肿及占位效应;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15个(46%),不均匀环状强化8个(24%);3例肿瘤在DWI上呈高信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肌酸(Cr)峰降低,胆碱(Cho)峰显著升高,见乳酸(Lac)峰和高大脂质(Lip)峰。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结合DWI、MRS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表现(附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HLD脑部MRI征象及其与临床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9例临床及化验证实的HLD患者进行头部MRI检查。结果,(1)发病部位依次为苍白球(77.8%)红核(66.7%)黑质(66.7%),导水管周围灰质(66.7%),壳核(55.6%),丘脑(55.6%),脑桥(33.3%),(2)MRI主要表现为继发于铜沉积所致的长T1长T2信号,短T2信号出现机率减少,(3)病程愈长,累及部位愈多,  相似文献   

16.
脑原发淋巴瘤的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脑原发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加强对该肿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脑原发淋巴瘤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的部位分布、形态和肿瘤的信号特征。结果:11例肿瘤中,顶叶4例,额叶3例.胼胝体及透明隔区3例,眼球及海绵窦区1例。全部肿瘤呈实质性肿块,7例T1WI呈稍低信号.T1WI呈稍高信号;4例T1WI和T2WI呈等信号;增强后11例肿瘤均呈明显均匀性强化。结论:脑原发淋巴瘤多起源于脑实质和胼胝体区.肿瘤通常没有囊变和坏死,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es of nine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occlusion (five proved, four presumed) have been reviewed. In two of nine, both vertebral arteries were occluded and in five of the nine, the basilar artery was also blocked. All occluded arteries showed absence of flow void and were clearly demonstrated as mildly hypo-mildly hyperintense structures to brainstem parenchyma on the T1-weighted images. In two of five patients with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retrograde filling of the distal basilar artery was detected. Thus, MR imaging, in particular the T1-weighted image, is a pertinent diagnostic modality for evaluating 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giography does not seem to be required for confirm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16例非典型脑脓肿临近脑膜异常强化的MR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6例不典型脑脓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人术前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术前行CT平扫. 结果 单房性脑脓肿12例,多房性脑脓肿4例.其中脓肿腔>3 cm者13例,有12例MR平扫可见脓肿壁呈中等信号"暗带",另4例中等信号脓肿壁显示不连续或模糊不清.16例增强后均呈环形强化,其中7例脓肿壁厚薄不均,5例脓腔形态不规则,4例在脓肿壁上可见结节状强化.16例增强后在脓肿邻近脑膜均见强化. 结论 认识不典型脑脓肿的MR表现特别是邻近脑膜强化对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发脑实质内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与脑内其它病变的鉴别要点。材料和方法:选择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脑转移瘤,其中11例有原发恶性肿瘤史,9例先有脑部转移灶后发现原发灶。结果:典型单发脑转移瘤呈长T_1长T_2信号,瘤体小而周围水肿面积较大,占位效应显著。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结节状强化,且有原发恶性肿瘤史。结论:单发脑转移瘤一般均有较典型表现,注意密切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