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心电学会定于2011年3月10~14日在杭州举办中国食管心脏电生理培训基地授牌仪式暨第二期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研讨班。将由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著名心脏电生理学专家郭继鸿教授以及许原、屈百鸣、胡申江、惠杰、李中健、李乔华、李忠杰等教授就国内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现状、临床应用、发展前景及新型食管心脏电生理仪应用等方面,采用理论与  相似文献   

3.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9,28(6):430-434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是一项经食管起搏心脏来进行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该方法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或心室)进行调搏,同时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从而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悸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因心悸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各400、123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和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出258例心律失常(64.5%),接受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中检出心律失常90例(73.2%)...  相似文献   

5.
心脏程序刺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程序刺激是心脏电生理技术的核心,并与心腔内电图共同构成心脏电生理技术的两大基石。近年来,射频消融术的出现和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得到根治,这也充分证实,心脏电生理技术在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中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一.心脏程序刺激技术发展简史70年代,荷兰  相似文献   

6.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06,25(2):117-120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是应用同步记录心腔内和/或体表心电图结合程控电刺激等方法来研究心脏生物电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探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以协助选择治疗方案,并可判断预后与研究药物的疗效。近20年来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展,使心脏电生理概念不断得到更新,对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已成为诊治心律失常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心电学会定于2011年3月10~14日在杭州举办中国食管心脏电生理培训基地授牌仪式暨第二期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研讨班。将由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著名心脏电生理学专家郭继鸿教授以及许原、屈百鸣、胡申江、惠杰、李中健、李乔  相似文献   

8.
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需要发放多种方式的刺激脉冲及同步记录体表与食管导联心电图,连贯地仔细分析电生理检查全过程的体表和食管导联心电图改变,从而获得心脏各部位电生理参数。与分析体表心电图一样,可根据刺激波与心电图各间期及波形变化这些特点,仔细分析记录结果并做出心脏电生理诊断。 1分析方法 电脉冲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刺激波(S波),根据S波间距可测出起搏频率或期前刺激的偶联间期。仔细观察每次S波后是否有紧密相关的P波与QRS波群。S1S1连续刺激时需注意不同频率S波后的P-R间期及QRS形态改变,以及刺激结束后的节律与心率变化(参见本刊2014年第3期第262页图1)[1]。程控期前刺激时,在恒定的S1后发放程控期前刺激S2,测量S1-S2间期可获得期前刺激的偶联间期。此时应重点分析期前刺激引起的S2(P2)-R间期与QRS形态,以及对其后窦性节律的影响等(图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创性食管起搏技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做心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其突发突止的特点,常规心电图有时不能及时记录到发作时的心电图,也难以对心动过速的具体性质作出准确鉴别,进而影响治疗。食管心脏电生理不但能诱发心动过速、鉴别心动过速性质,还能安全、有效地快速终止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2.
韩鹏飞 《心电学杂志》2011,30(2):181-181
心电学文稿的附图主要涉及心脏电生理、心电图、心脏介入和食管电生理检查的图片、梯形图、坐标图、造影图、标测图等.附图的简洁美观不仅可以清晰表达作者的思路,使文稿文理通顺,分析有据,更有助于帮助读者阅读和分析.现就上述附图处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双极食管导联刺激同步记录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能否观察到瞬间发生的心律失常,对120例患者行经食管刺激心房时同步记录I、aVF、V_1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结果显示受检患者中35%能在双极食管导联中清晰记录到位于电脉冲波后的P波;47%能清晰记录到刺激停止后的即刻心电图;18%无法记录到即刻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提示使用该法能基本了解刺激停止后诱发瞬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尤适合只能诱发出数次折返回波而机制不明者,能完善和扩大食管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和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69年Scherlag首次经导管成功记录到希氏束电图,标志着心腔内电图记录技术的诞生。70年代,开始应用多极导管进行心脏程序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对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进行标测。最终,Wellens将自己老师Durrer提出的心脏程序刺激规范化,并把心腔内电图与心腔程序刺激技术(程序刺激)紧密结合,形成了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方法,标志着心脏电生理学新学科的问世。  相似文献   

15.
束室旁路起源自希氏束或束支,止于心室肌的间隔部,多表现为显性预激,部分可呈间歇性,窦性心律时心室预激程度一般较小,PR间期正常或略短于0.12 s,束室旁路最具特征的心电图表现是当心率变化或遇到房性期前收缩等情况时,PR间期可发生变化,但心室预激程度保持不变,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束室旁道的检出率,本文报道2022年4月2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确诊的束室旁道病例。  相似文献   

16.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06,25(3):176-178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包括记录心腔内心电图和程控电刺激两种基本方法,心脏对电刺激后形成的激动反应是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通过心脏各部位在电刺激反应后形成的一系列波形和间期的特征性变化,了解心脏激动的正常或异常起源以及不同的激动顺序。掌握心脏对电刺激后所形成的不同反应形式及其特征,有助于分析体表心电图中各种心律失常以及理解其电生理机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窦房结功能障碍是导致心源性晕厥、乏力等不适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测、心电生理等方法对窦房结功能进行评定。随着新型国产食管心脏电生理仪技术的发展,食管电极改良,食管电生理标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有长足改进,有助于心律失常机制的揭示,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功能评价,可显著提高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危险分层和预后有指导意义。食管心脏电生理通过程控起搏左心房,检测窦房传导时间(SACT)和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间接对窦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进行评估[1-2]。我们结合近年来临床应用体会,简单概述一下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对窦房结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40例宽QRS波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对宽 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 40例宽 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体表心电图、食管心电生理检查特点 ,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检验各传统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在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各项诊断指标中 ,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的指标有 :胸导联无 RS型、食管心电图房室分离、心房起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结论 将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结合起来分析可提高对宽 QRS波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临床心脏电生理是近20年内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心脏病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心律失常诊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预激综合征的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由于在引发与终止心律失常过程中记录了各种心腔内电位图及His束电图(简写HBE)的变化,因此可以认识与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心律失常的危重程度;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径;旁路定位及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食管电生理检查在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在快速心律市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食管调搏行RS2、S1S2负扫描,S1S1分级递增起搏刺激法,诱发心动过速。结果选择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者512例,其中平时心电图正常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异常者285例,因快速心律失常发作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及终止者87例,检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2例,总检出率为72.6%。房室结双径路213例,旁道伴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159例。结论全部病例均能经食管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无明显并发症,食管电生理检查安全、无创伤性、易于操作,是基层医院评价某些心律失常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