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海舟  刘树琴 《山东医药》2007,47(22):86-86
选择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0例(均排除痛风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任何可辨认的斑块或狭窄者列为对照组42例,将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者列入冠心病组108例,并根据冠脉病变支数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45例)、双支病变组(33例)、三支病变组(30例).冠脉造影前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尿酸.结果 冠心病组的血清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与三支病变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比较各组血清Lp(a)浓度。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L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但三组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血清Lp(a)浓度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偏相关系数r=0.143,P〈0.01)。结论血清Lp(a)浓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且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312倒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49例)和冠心病组(163倒).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累及支教,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检测并比较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430.47±99.61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97.31±62.35)μmo1/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尿酸水平无关.结论 高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无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在较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可能非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钠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血清钠浓度。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钠浓度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清钠浓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血清钠浓度与动脉硬化其他危险因素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1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选择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清Hcy及hs-CRP浓度。结果冠心病组Hcy及hs-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三支病变组Hcy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增加,血清Hcy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Hcy、hs-CRP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 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 (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 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50例)和三支病变组(16例),测定其UA、hs-CRP水平,并且与42例冠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UA含量(329.81±42.25)mmol/L,hs-CRP含量(2.69±0.81)mg/L相比,冠心病组的UA、hs-CRP含量均明显增加(P均〈0.001),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单支,双支,三支病变),UA、hs-CRP含量明显增加[UA(359.97±32.09)mmol/L:(383.32±39.31)mmol/L∶(420.81±36.47)mmol/L,hs-CRP(4.06±1.02)mg/L∶(6.36±0.78)mg/L∶(8.10±0.64)mg/L,P〈0.05~〈0.01],UA、hs-CRP水平与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857,P〈0.001;r=0.915,P〈0.05)。结论: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成正相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8-异构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在冠脉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人40名和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106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8-iso-PGF2α的浓度.根据检测血清8-iso-PGF2α浓度,将入选对象分为低危(<300 pg/L)、中危(≥300pg/L~<500 pg/L)和高危(≥500 Pg/L)三组,分析8-iso-PGF2α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根据冠脉造影结果 ,按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和三支以上血管病变三组,分别与8-iso-PGF2α作相关分析,分析各组之间关系.结果 入选冠心病患者ln[Gensini积分]与8-iso-PGF2α呈正相关性(r=0.660,P<0.01).根据检测血清8-iso-PGF2α浓度分组,各组8-iso-PGF2α浓度均与ln[Gensini积分]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血清8-iso-PGF2α浓度冠越高,ln[Gensini积分]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P<0.05).按血管病变支数分组,8-iso-PGF2α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725,P<0.01);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8-iso-PGF2α均显著升高(P<0.01),但冠心病不同病变血管组之间两两比较,8-isoPGF2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氧化性损伤的标志物8-iso-PGF2α与冠心病患者器质性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随病变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血清ADMA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探讨ADM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1例采用Judk 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参照Gensin i积分系统以及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ADMA浓度。结果单支、双支、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组ADMA浓度高于对照组(冠脉造影阴性)(P〈0.01),多支病变组血清ADMA浓度高于单、双支病变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 i积分增高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血清ADMA浓度上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DMA浓度升高,血清ADMA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酸(UA)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26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尿酸进行比较,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血清UA、non-HDL-C结果比较。结果冠心病组UA和non-HDL-C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UA、non-HDL-C水平越高,以三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on-HDL-C、U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on-HDL-C比LDL-C对CAD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评价作用,高水平UA可能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探讨MPO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MPO水平。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Gensini评分,同时分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的MPO浓度明显高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PO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积分正相关(r=0.70,P0.05);冠心病患者中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中MPO比较,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O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MPO可作为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在没有外源性bFGF影响下,血清bFGF水平能否成为反映心肌缺血程度的良好指标。方法通过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bFGF的浓度,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单支、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清bFGF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bFGF浓度为(328.20±51.6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9.67±9.04)pg/ml(P〈0.01);冠脉双支和三支病变组血清bFGF浓度分别为(296.84±42.89)pg/ml,(363.95±94.72)pg/m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233.42±20.42)pg/ml(P〈0.01)。结论血清bFGF水平能较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和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单支冠脉病变组29例、双支冠脉病变组35例、多支冠脉病变组19例),选取同期收治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Cys-C含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探讨Cys-C和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各亚组Cys-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双支冠脉病变组、多支冠脉病变组Cys-C水平与单支冠脉病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亚组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越高,Cys-C含量越高。结论 Cys-C和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检测Cys-C含量,能够准确评估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从而有效预测冠心病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的血浆肌钙蛋白I(TnI)、尿酸(UA)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纳入冠心病组,同期纳入非冠心病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冠心病组又按照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9),双支病变组(n=29),多支病变组(n=22)。采用累计积分法计算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测定各组平均血TnI、UA水平,并对TnI、U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血TnI、UA值分别为(0.014±0.01)μg/L及(295.682±45.43)μmol/L;冠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的TnI值分别为(5.453±12.29)μg/L、(16.022±28.56)μg/L和(20.552±30.25)μg/L,血UA值分别为(357.821±74.91)μmol/L、(389.907±82.19)μmol/L和(401.122±83.81)μmol/L。冠心病组患者TnI和UA水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冠心病多支病变组TnI水平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其余各两组间TnI、U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nI、UA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3及0.440,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nI和UA水平显著增高,而且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循环中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MCF-6)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4例(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另选冠脉正常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放免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外周、冠状窦、冠状窦与主动脉根部血浆MCF-6浓度,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冠脉循环血浆MCF-6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主动脉根部、冠状窦血浆MCF-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组冠状窦血浆MCF-6浓度较主动脉根部及外周血的均显著升高[(402±56)pg/ml比(348±48)pg/ml比(340±51)pg/ml,P〈0.01];多支病变组的血浆MCF-6浓度较单支、双支病变组的显著升高(P〈0.05~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状窦及主动脉根部血浆MCF-6浓度与Gensini积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0.650,P〈0.01;r=0.711,P〈0.01)。结论:线粒体偶联因子-6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海拔高度及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海拔高度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健康体检人群一组为西宁地区人群(海拔:2260m)60例,其中蒙古族20例,汉族40例;另一组为高海拔地区(海拔:2800~3700m),其中蒙古族40例,汉族20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87例,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组患者72例,其余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TGF-β1含量,同时检测受试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TGF-β1、血脂、CRP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TGF-β1水平高于西宁地区健康人群,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组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TGF-β1水平呈降低趋势,且均低于对照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TGF-β1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TGF-β1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血清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及冠心病各组间CR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原地区健康人群TGF-β1水平增高,冠心病患者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TGF-β1水平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两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另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血清RBP4水平,采用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RBP4、hs-CRP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RBP4、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s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与hs-CRP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9,P〈0.01).结论 血清RBP4、hs-CRP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血清标志物,但其并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sRANKL)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内科就诊患者80例,冠脉造影显示CHD 53例,其中单支病变组9例、双支病变组17例、多支病变组27例,正常对照组27例;采用ELLSA法检测各组血清OPG、sRANKL,并分析血清OPG、sRANKL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患者血清OPG明显升高,且随冠脉病变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血清sRANKL明显降低,且随冠脉病变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OPG升高、sRANKL降低,二者可作为CHD的预测因子,血清OPG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