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早发冠心病(PCHD)患者血浆结合珠蛋白(Hp)水平,观察不同类型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珠蛋白水平。方法纳入2010年5月~2011年1月PCHD患者72例,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对照组。将PCHD组依诊断进一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n=1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n=3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21);检测并比较各组Hp浓度的差异。结果 PCHD组Hp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5±0.525)ng/mLvs.(0.869±0.172)ng/mL,P〈0.05];SA组、UA组和AMI组Hp浓度分别为(1.699±0.723)ng/mL、(1.685±0.453)ng/mL和(1.946±0.584)ng/mL,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281)。结论 PCHD患者血浆Hp浓度明显升高,且与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高凝、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冠心病病人1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35例,另设2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TPP和Fg的阳性发生率及含量,UA组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病人的Fg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病人的TP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g与TPP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TPP及Fg含量越高,越易发生AMI;UA组TPP、Fg增高者可有血栓形成.TPP和Fg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病人发生新鲜血栓形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潘秀贤  罗林玲  李兵 《内科》2010,5(3):233-23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00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及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TC及T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TC及TBA水平由SA、UA到AMI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BIL水平由SA、UA到AMI依次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BA及TBIL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及病情发展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覃小梅  谭晓明  曾显媛 《内科》2010,5(6):590-59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及血尿酸(SU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169例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6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63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TBIL、TBA及SUA指标。结果实验组的TBA与SUA由SA、UA到AMI依次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由SA、UA到AM I依次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TB IL由SA、UA到AM I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A与SUA由SA、UA到AMI依次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L、TBA及SUA与ACS的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tC)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32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检测其CystC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UA组Cyst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CystC水平较S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ystC水平较u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示,CystC水平、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yst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能为研究及治疗冠心病患者提供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检测血浆Hcy水平。根据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为排除心血管疾病的同期体检者。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血浆Hcy水平依次为AMI组〉UA组〉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Hcy水平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一定的评估,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82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可溶性CD105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AMI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UA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SA组血浆hs-CRP水平与对照组类似(P〉0.05)。2.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可溶性CD105水平逐渐增高。AMI组显著高于UA组(P〈0.05),UA组高于SA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3.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105与hs-CRP水平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hs-CRP水平与血清可溶性CD105呈正相关,提示炎症与斑块新生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丹  哈黛文 《山东医药》2005,45(34):39-40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性心绞痛(SA)、轻中度不稳定心绞痛(UA1)、重度不稳定心绞痛(UA2)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抗体Cpn-IgM、IgG的阳性率、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AMI、SA、UA1及UA2组的Cpn-IgG阳性率、CRP阳性率及Fib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AMI及UA2组的Eos计数较对照组、SA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认为慢性Cpn感染可能与老年冠心病(CHD)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健康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将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比较各CHD类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Fg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SAP、UAP、AMI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Fg水平(g/L)分别为2.47±0.30、2.53±0.49、3.02±0.54和3.26±0.6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Fg水平(g/L)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中分别为2.66±0.54、2.98±0.54和3.22±0.69,3组间比较,单支与其他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与多支病变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D患者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D-Ⅱ聚体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Ⅱ聚体(D-dimer)含量评价冠心病(CHD)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28例和正常人组30例的D-dimer含量,其结果与患者和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Fg)水平对比分析.结果D-dimer阳性发生率和含量UA患者组和AMI患者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均<0.01.Fg水平(包括D-dimer阳性和阴性组)AMI组和UA组均>SA组和对照组,P均<0.01;SA组患者的D-dimer和Fg水平无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UA组D-dimer阴性组Fg水平小于阳性组,P<0.05.而AMI这两组的F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HD患者D-dimer含量越高越易发生AMI,D-dimer含量和Fg均增高的UA患者,可能有血栓形成和溶解同时进行的活化血栓存在,D-dimer阴性,Fg又不高的UA患者,非血栓因素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探讨MPO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MPO水平。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Gensini评分,同时分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的MPO浓度明显高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PO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积分正相关(r=0.70,P0.05);冠心病患者中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中MPO比较,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O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MPO可作为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活化血小板糖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冠心病患者按照病变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例,均检测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阳性表达.结果 SA组、UA组、AMI组的CD62P、CD63阳性表达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UA组、AMI组三组间CD62P、CD6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较健康者显著升高,血小板糖蛋白的检测有助干预测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变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CHD病人按国际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另设健康对照组24名,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SA组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及AMI组与健康对照组和SA组血清hs-CR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I组与UA组的hs-CRP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个证型中,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4个证型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4个证型,其余4个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4个证型比较时,心血瘀阻证与气滞血瘀证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瘀血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CHD病人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高危人群的发现,积极进行预防,减少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g)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数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心绞痛(AP)组及对照组患者各30例外周血Cpn IgG抗体,同时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IL-1β浓度,应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浆Fg及血清CRP水平。结果 AMI组、AP组血清抗Cpn 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AMI组与AP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组、AP组的血清IL-1β、CRP及血浆F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Cpn感染者特异性抗体IgG滴度与血中IL-1β、CRP及Fg水平明显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pn感染率明显增高,Cpn可能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及诱生急性相蛋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秀贤  蔡焕荣  李兵 《内科》2010,5(1):16-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100例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液流变学及hs-CRP水平。结果实验组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及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SA、UA、AMI患者的全血黏度及hs-CRP由SA、UA到AMI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hs-CRP检测对ACS患者的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尿酸(SUA)的变化,探讨SUA在冠心病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SUA的水平,1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50例,同时对所有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AMI组、UA组及SA组的SU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SUA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0,P0.01);冠心病患者中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中SUA比较,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A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SUA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Li L  Zhang Y  Chen YG  Li GS  Wang Y  Ma X  Li JF  Zhong M  Zhang W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106-1108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体循环和冠状循环内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梯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同时抽取股静脉、主动脉根部及冠状静脉窦血测定中性粒细胞MPO浓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1)冠心病各亚组均较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P均〈0.05).(2)UA组冠状静脉窦血MPO门内百分数显著低于主动脉根部(P〈0.01),MPO门内百分数在冠状循环显著低于体循环(P〈0.001);AMI组冠状静脉窦血MPO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低于主动脉根部(P〈0.05),MPO平均荧光强度在冠状循环显著低于体循环(P〈0.001);而对照组和SA组股静脉、主动脉根部和冠状静脉窦血中的MPO和hs-CR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UA组MPO门内百分数与hs-CRP呈正相关(r=0.78,P〈0.01);与LDL呈正相关(r=0.52,P〈0.05);AMI组MPO平均荧光强度与hs-CRP呈负相关(r=-0.80,P〈0.05);与LDL无相关性(r=0.22,P〉0.05).结论 MPO是反映冠状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炎症的较好指标;通过MPO途径使LDL成为氧化型LDL,可能是斑块不稳定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中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变化意义。方法 选取CHD患者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17例以及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对照组为年龄匹配的健康个体。所有受试者均无家族及个人过敏史。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E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IgE水平(52±30)kU/L]相比,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总IgE的水平[AMI组:(179±159)kU/L,P<0.01;UA组:(131±78)kU/L,P<0.05;SA组:(127±65)kU/L,P<0.05]均明显增高。AMI患者发病后1,7,14,30 d血清总IgE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各种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总IgE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狭窄程度积分、斑快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72例对照组(无冠心病者)的血uA水平。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脉狭窄程度,综合Ambrose及Lo等的分型方法将斑快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结果AMI组、UAP组和SAP组血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型斑块间的血UA水平无差异;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对稳定型心绞痛(SA)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4例)和正常对照(CO)组(20例)进行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瘦素水平冠心病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A组及AMI组高于SA组(P<0.05),AMI组高于UA组(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0,P<0.05);血清APN水平UA组及AMI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U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9,P<0.05)。结论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下降,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