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存在联系。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1 065名老年人,其中男320名,女745名,平均年龄71. 8岁。纳入研究的老年人的空腹血糖均低于100 mg/dl(5. 6 mmol/L)且HbA1c水平低于6.5%(48 mmol/mol),既没有心血管疾病史,也没有2型糖尿病史或降糖药物服用史。颈动脉粥样硬化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评估病情。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HbA1c与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除外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影响外,血清HbA1c水平与颈动脉IMT正相关(β=0. 020,P=0. 045)。然而,空腹胰岛素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均与颈动脉IMT无关。结论在正常空腹血糖的老年人群中,HbA1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高水平的HbA1c是评估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6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分析FPG及HbA1c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及偏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中度及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组FPG与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331,P<0.001)及偏相关性分析(r=0.379,P<0.001)均显示FPG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HbA1c与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96);控制相关影响因素行偏相关分析,HbA1c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1,P=0.0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和HbA1c均是ACS患者发生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FPG和HbA1c预测冠状动脉发生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37和0.581,FPG=7.0mmol/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0%和86.6%;HbA1c=6.0%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4%和62.5%,两者的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P=0.534)。结论 FPG和HbA1c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对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1]、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2]等均证实,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可降低糖尿病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HbA1c在5.7%~6.4%之间的患者应被视为未来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3]。  相似文献   

4.
<正>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是血红蛋白中糖基化的部分,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推荐指标之一,生理条件下的非酶促的糖基化过程是否可能导致动脉血管内皮的损害而造成早期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并导致以后的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本研究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Hb A1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7~2009年内分泌科、心内科和高血压科住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正常组、升高组,各63例。检测两组心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正常组无病变、单支病变和三支病变例数,与升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支病变HbA1c患者异常率要远远大于其他3组,总体趋势为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无病变。心功能不正常时,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异常率也会相应的增高。结论心功能和HbA1c相关性明显,两者联合应用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用药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抽取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将其分为重度粥样硬化组(n=32)、轻度粥样硬化组(n=33)、单纯脑出血组(n=31),另选取3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对比四组生化指标水平、颈动脉血管病变影响因素及不同类型斑块患者hs-CRP及Hb A1c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IMT的相关性。结果四组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Hb A1c、IMT、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脑出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s-CRP、Hb A1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粥样硬化组及轻度粥样硬化组hs-CRP、Hb A1c、IMT、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粥样硬化组hs-CRP、Hb A1c最高;IMT与hs-CRP、Hb A1c呈正相关;hs-CRP、Hb A1c、IMT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软斑患者hs-CRP及Hb A1c水平明显高于溃疡斑、扁平斑、硬斑患者(P<0.05)。结论 hs-CRP及Hb A1c均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监测血糖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威庆 《山东医药》2004,44(2):20-20
血糖控制水平是反映糖尿病患者预后极为重要的指标。1998~2001年,我们检测了229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旨在探讨二者在糖尿病血糖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93例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分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4.93±8.05)mg/L vs(2.21±2.70)mg/L,(5.73±1.28)%vs(5.28±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低密度脂蛋白、CRP及HbA1c与冠心病密切相关(OR=1.05~2.36,均P<0.05)。冠心病组CRP及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2~0.15,均P<0.05)。结论 CRP及HbA1c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导管室的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05例,将其冠状动脉病变按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评定,将血尿酸及其他28项生理、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apoA/apoB)与Gensini积分之间行二变量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将血尿酸与Gensini积分之间作控制年龄、性别变量后的偏相关分析,再将Gensini积分与各危险因素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血尿酸、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餐后两小时血糖、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apo-B、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C/HDL-C、LDL-C/HDL-C与Gensini积分存在正相关关系,HDL-C、apoA/apoB与Gensini积分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控制年龄、性别变量后血尿酸仍与Gensini积分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吸烟指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血尿酸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平均血糖能否替代糖化血红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作用下发生缓慢连续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反映的是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是最重要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监测指标。由于HbA1c检测方法众多,为减少了各实验室之间的差异,美国、日本、瑞典分别提出自己的HbA1c标准化检测方法,但这些检验方法均为非特异性的。2007年国际临床化学与实验医学联合会(IFCC)研发了检测HbA1c的全新方法,该方法为高度特异性检验,导致HbA1c检测值偏低。为避免新旧HbA1c检测参考值发生混淆,因此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HbA1c检测工作小组建议采用平均血糖(AG)表示HbA1c。本文综述了AG代替HbA1c的由來、HbA1c与AG的关系、国际多中心ADAG研究与启示,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的相关性,为临床全面评价GA和HbA1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的6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第2天测定静脉空腹血糖(FPG)、HbA1c、GA、空腹C肽(FCP)及餐后2h血糖(2hPBG)、餐后2hC肽(2hCP)等。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采用MAGE和SDBG评估研究对象的血糖波动程度,采用CGM中连续48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评估整体血糖水平。结果(1)660例研究对象中男346例、女314例。年龄(66±6)岁,糖尿病病程[8.0(4.0~13.8)]年,HbA1c为[8.2(6.7~9.6)]%,GA为[21.1(17.6~25.9)]%,MAGE为[5.3(3.9~7.2)]mmol/L,SDBG为[2.1(1.6~2.7)]mmol/L,MBG为[8.6(7.3~10.1)]mmol/L。(2)单相关分析GA与HbA1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6,P<0.01)。GA与FPG、2hPBG、M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4,0.670,0.650,均P<0.01);HbA1c与FPG、2hPBG、M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3,0.634,0.661,均P<0.01)。(3)单相关分析GA与MAGE、SD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5,0.529,均P<0.01);HbA1c与MAGE、SD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7、0.495,均P<0.01)。(4)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A水平与血糖波动参数MAGE和SDBG水平独立相关。结论与HbA1c相比,GA能更好地反映餐后血糖的水平及血糖的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290例,按照HbA1C水平以三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115例,HbA1C≤5.6mmol/L),中水平组(91例,HbA1C:5.7-5.9mmol/L),高水平组(84例,HbA1C≥6.0mmol/L)。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使用Gensini评分。结果 HbA1C高水平组Gensini评分大于中水平组,中水平组Gensini评分大于低水平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偏等级相关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心梗史、病变支数、空腹血糖、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BMI(体重指数)等因素后,HbA1C水平与Gensini评分无显著关系。结论在非糖尿病的冠心病人群中,HbA1C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是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方法 62名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造影结果 分为对照组13例和冠状动脉硬化组49例,并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分为轻度和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二个亚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比色法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显著升高;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59;P<0.01).结论 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内脏脂肪素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反映血糖的指标有多种,如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尿糖等。虽然这些指标都能反映血糖水平.但临床意义还是有所不同的。就拿其中常用的几项指标来说,比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又常被称作“瞬时血糖”)等,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8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Hb Alc和FPG、2 h PG、TC、TG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的Hb Alc和FPG、2 h PG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和TC、TG具有平行升高的趋势。以上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Hb Alc和2 h PG具有平行升高的趋势,和FPG、TC、TG之间没有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血脂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指标,能够为病情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3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三种方法监测血糖,并对监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指尖血糖(MBG)、平均指尖空腹血糖(MFBG)、平均指尖餐后血糖(MPBG)三者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2、0.789、0.700,与动态血糖平均血糖相关系数为0.618;动态血糖与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6、0.467、0.504(均P≤0.05).结论与动态血糖相比,糖化血红蛋白与指尖血糖相关性较好,尤其是与平均指尖血糖及平均空腹指尖血糖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IMT≥0.9 mm或粥样斑块形成者设为IMT阳性组,其余为IMT阴性组,另取80例正常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三组受试者血清HbA1c水平,并分析HbA1c水平与颈动脉AS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MT阴性组及IMT阳性组患者血清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IMT阴性组比较,ITM阳性组患者血清HbA1c水平较高(P<0.05),且HbA1c水平与颈动脉AS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91,P<0.01.结论 HbA1c可能促进了AS的发生与发展,降低血液HbA1c水平对防治A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发病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基线值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其检测结果的个体因素。方法在2009年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上海地区调查了3219名≥50岁的上海常住居民。对空腹血糖受损(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但调查前未被各级医疗机构诊断为糖尿病的调查对象,于2011年通过电话开展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并检测随访应答对象2009年所留血液样本HbA1c。结果基线人群自报糖尿病发病率为8.6%(278/3219)。2938名非糖尿病人中,空腹血糖受损病例为11%(313/2938)。对其中240名留有电话信息的调查对象于2011年开展电话随访,随访应答率为45%(108/240)。15%(16/108)在2年中新诊断为糖尿病。HbA1c≥6.5%的对象中有50%(6/12)发展为糖尿病,而HbA1c<6.5%的对象中仅有14%(10/72)(OR=6.4,95%CI:1.45~29.0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c水平和三酰甘油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76,P=0.026)。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基线HbA1c≥6.5%和新发糖尿病显著相关。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应要求检测HbA1c以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关系,从而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以该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并进一步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67,P〈0.05),同样的餐后2 h血糖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52,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随着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进行长期监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日内不同时间的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漂移幅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新诊断T2DM患者6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持续3d的血糖监测并分析日内不同时点、时段的血糖水平、HbA1c、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之间的关系。结果(1)他DM患者HbA1c与全天8次血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0.70,P均〈0.01),与PPGE不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及中、晚餐后2h血糖进入最后的方程(校正R^2=0.566,P〈0.01)。(2)HbA1c与全天不同时段的平均血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0.74,P均〈0.01),晚餐前1h、晚餐后2~3h及晨3:00~6:00时间段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3)CGMS所示的日内平均血糖水平与HbA1c相关性最强(r=0.81,P〈0.01)。(4)MAGE与HbA1c不相关(P〉0.05),三餐PPGE及晨3:00的血糖水平为影响MAGE的独立参与因素(校正R^2=0.427,P〈0.01)。结论T2DM患者HbA1c与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关系最密切,而日内血糖的漂移变化主要归因于餐后及夜间血糖的漂移。因此,他DM的血糖监测及干预治疗应针对全天血糖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