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微创手术治疗的356例ICH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组、立体定向组、小骨窗开颅组。分析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以及长期预后情况,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的安全性、有效性。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6例患者,其中内镜手术组116例,立体定向组135例,小骨窗开颅组105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出血位置以及术前GC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立体定向组手术时长和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开颅组,而立体定向组术后再发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立体定向组,内镜组术后3 d血肿清除率优于小骨窗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开颅组与立体定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立体定向组和内镜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亦高于小骨窗开颅组;术后6个月内镜组和立体定向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效果明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其中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效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及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13例、B组12例、C组11例、D组10例,分别在显微镜下、神经内镜下、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和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4组均成功清除患者颅内血肿.A组手术时间(111±25) min、术中失血量(140±21)mL、血肿清除率60%±12%、术后发生再出血4例;B组分别为(120±23) min、(135 ±30)mL、85%±14%、1例;C组分别为(78±23) min、(80±13)mL、70%±11%、1例;D组分别为(89 ±21)min、(83±12) mL、90%±7%、0例.使用神经导航的C、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短于A、B组(P均<0.01);使用神经内镜的B、D组血肿清除率高于使用显微镜的A、C组(P均<0.05).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内镜辅助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性、精确性、直视性、简便性等优点,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3例和B组48例。A组患者行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血肿清除率、重症监护时间、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级。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术后7 d GC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ADL分级优于B组(P0.05)。结论与开颅手术相比,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缩短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手术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分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Glassow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减少,并且大大提高了血肿清除率(P0.05);神经内镜治疗组Glassow评分3分以上患者明显多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清除老年脑出血血肿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并改善了脑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照分析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出血量16.0~107.9 ml的壳核出血患者39例,分为立体定向组(20例)和微创组(19例)。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常规微创血肿穿刺术。2组患者手术12 h后反复给予尿激酶1万~2万U注入血肿腔内,保留2~4 h后冲洗引流以彻底清除血肿。并分别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治疗后14、30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微创组,治疗后30 d的GOS-E评分明显高于微创组(P0.01)。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微创血肿穿刺术,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经神经内窥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至2019年9月接受超早期(7 h内)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与研究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于脑出血7~24 h内接受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GCS、NIHSS、Barthel评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7 d的GC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脑出血后7~24 h进行手术,在脑出血7 h内进行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受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三维立体定向多靶点引导神经内镜治疗对老年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神经损伤与创伤应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术)30例和观察组(三维立体定向多靶点引导神经内镜治疗)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手术前后的神经损伤及创伤应激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的神经损伤及创伤应激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立体定向多靶点引导神经内镜治疗在老年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神经损伤与创伤应激程度的控制作用较好,因此在该类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行血肿清除手术和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优劣。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炎症指标,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 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体积、血肿清楚率上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癫痫、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再出血、颅内感染、应激性胃肠道出血、深静脉血栓上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第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平均秩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6、12个月时的平均秩次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清除外科手术入路选择上,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较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入路能够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节约医疗成本,以及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穿刺组,每组19例。内镜组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下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穿刺组为CT定位下行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血肿清除率、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情况,评估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的效果。结果内镜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穿刺组[(90±10)%比(46±16)%;t=2.348,P0.05],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19/19比14/19;χ~2=5.758,P=0.016),内镜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穿刺组(0比4/19;χ~2=4.471,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预后良好17例,穿刺组预后良好11例,预后良好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χ~2=4.866,P=0.027)。结论 3 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CT定位下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可以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手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法治疗双侧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双侧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取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病死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法治疗双侧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单方便,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治疗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脑内血肿清除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高效、快速、微创、出血少、对脑组织损伤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幕下入路脑干穿刺引流治疗脑干出血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三科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脑干出血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筛选出行立体定向幕下入路脑干穿刺引流治疗且术后90 d内随访数据完整的65例脑干出血老年患者。查阅患者资料,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1 d血肿清除率、血肿腔引流管拔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90 d的随访结果;采用30 d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估存活患者的短期临床结局;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存活患者90 d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6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1~2.8 h, 平均(1.9±0.4)h。术后1 d复查头颅CT发现, 患者血肿清除率为(84.6±13.6)%;血肿腔引流管在3~5 d内拔除, 术后无1例出现侧脑室穿刺路径脑出血或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术后随访30 d, 9例患者病死, 56例患者存活, 存活率为86.2%。存活患者中5例暂时处于植物人状态, 51例苏醒, 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存活患者术前血肿量少于病死患者, 术前GCS评分低于病死患者(Z=2.38...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258例,其中185例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73例采用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微创组),对比2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前血肿量、术后血压的波动和是否有阿司匹林服用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再出血率较微创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vs 13.7%,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较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小骨窗组62例。分别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并对2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内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vs 83.9%,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和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ND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小骨窗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vs 20.0%,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临床效果、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指标[包括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GF)、S100B蛋白及硫化氢(H2S)水平]及并发症、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NSE、NGF、S100B蛋白及H2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NGF、S100B蛋白及H2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硬膜下出血、颅内积气、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液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相当,安全性相似,但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更有效地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胼胝体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室出血患者58例,其中行经胼胝体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25例(A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33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颅内压、1周时GCS、带管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3周时GOS。结果 A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B组,术后1周GCS及3周时GOS高于B组,P均<0.05。结论经胼胝体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入住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内镜治疗)58例和观察组(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治疗)52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0、3.032、17.592,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颅内再次出血、电解质紊乱及颅内感染的比例较小,且消化道出血者及颅内再次出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5.568,P <0.05)。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预后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 0.05)。结论 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软性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老年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采用软性神经内镜对12例老年分隔型CSDH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使用软性神经内镜,直视下冲洗清除血肿,打通血肿分隔,清除纤维束,探查血肿腔确认血肿清除彻底后,直视下放置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2年,11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1例术后并发对侧额叶出血但无需手术,术后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软性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分隔型CSDH可视性强,具有可操作性,术后复发再出血概率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9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预后.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9.6±15.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2.7 ± 29.8) min,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94.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7.9%,P<0.05.术后72 h复查头颅CT,观察组再出血3例,对照组4例.随访2 a,观察组死亡5例,对照组7例.GCS观察组为(4.7±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6)分,P<0.05.结论 早期内镜辅助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分别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和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情况、术中止血情况、术中脑组织损伤情况、术后复查、病人恢复〔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两组性别、平均年龄、血肿、术前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为自手术开始切开头皮组织至缝合完头皮,外侧裂入路手术时间〔(3.34±0.59)h〕明显短于颞叶皮层入路〔(5.69±1.27)h〕(P0.05);2血肿清除:经外侧裂-岛入路组大部清除18例,占60.00%,部分清除9例,占30.00%;颞叶皮质入路组血肿大部清除11例,占42.31%,部分清除12例,占46.15%;外侧裂-岛入路组血肿大部清除率高于经颞叶皮层入路组(P0.01);但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情况:外侧裂-岛入路组经低功率电凝26例(86.67%)能顺利止血;颞叶皮质入路组20例(76.92%)能顺利止血,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评价:术后随访6个月,按GCS预后评分评价,经外侧裂-岛入路组预后良好有21例,占70.00%;颞叶皮质入路组11例,占42.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的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