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建立检测前列腺癌抗原3(PCA3)基因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 应用反转录-PCR扩增PCA3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进行鉴定.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CA3和建立相应的标准曲线,使用熔解曲线分析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同时在临床标本中验证所建立的PCA3检测方法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建立检测前列腺癌抗原3(DD3)mRNA的标准,定量检测人体不同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从LNCaP细胞中采用RT- PCR法扩增特异性DD3基因片段,将其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宿主菌JM109,对质粒标准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测序。纯化后检测质粒拷贝浓度,制备梯度浓度标准品。应用LightCycler荧光定量PCR仪对标准品进行检测。取正常人乳腺组织、膀胱、结肠、尿道、肺、睾丸、精囊、卵巢、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定量检测DD3 mRNA表达。结果建立稳定的检测DD3 mRNA的标准,正常人乳腺、膀胱、结肠、尿道、肺、睾丸、精囊、卵巢中无DD3 mRNA表达,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低表达,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P<0.05)。结论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 DD3 mRNA表达水平简便、可行、经济。DD3基因的表达具有良好的前列腺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李道源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22-23,26
过去一直采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来诊断前列腺癌,但前列腺其他疾患(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亦可有PSA升高,使得PSA的特异性稍显不足,存在所谓的灰色区域。早期前列腺癌抗原(early prostate cancer antigen,EPCA)是近两年来所发现的一个与前列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目前认为,早期前列腺癌抗原是一种与前列腺癌相关的核基质蛋白,人们已经发现在多种组织的癌变过程中有核基质蛋白的改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表明,血清EPCA检测前列腺癌不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对前列腺局限性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鉴别精确度高,此指标明显优于传统PSA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尿液中前列腺癌基因3 (PCA3)评分的截断值对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23例因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升高和(或)直肠指诊(DRE)异常住院的患者,采集前列腺按摩后的初始尿液标本,使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尿沉渣中PSA及PCA3 mRNA的表达,测定穿刺前尿样PCA3的评分.结合穿刺的病理结果分析不同尿PCA3评分的截断值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预测和阴性预测).结果:经穿刺病理结果证实前列腺癌32例,前列腺良性增生91例.当取PCA3评分截断值为35时,可避免52.7%(48例)的患者进行不必要的穿刺,8.8%(8例)的患者被漏诊(被漏诊的患者均是低危前列腺癌);当取PCA3评分截断值为50时,可避免72.5%(66例)的患者进行不必要的穿刺,但13.2%(12例)的患者被漏诊,且2例(16.7%)是中高危前列腺癌.结论:检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尿液中PCA3评分可减少不必要的穿刺,且取截断值为35时可获得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本文就RT-qPCR技术在检测与前列腺癌关系较密切的三个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PSMA)、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及前列腺癌基因3(PCA3)中的应用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对我国高龄男性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本文分析了经PSA筛查诊断的≥7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与同时期临床诊断的前列腺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RT-PCR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T1基因mRNA表达的方法,准确定量检测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指导临床判断预后和早期预测复发.方法 从K562细胞提取的RNA用特异性引物扩增WT1基因,pMD18-T载体克隆法构建荧光定量PCR标准模板,建立RT-PCR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Tl基因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 构建的RT-PCR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达10-4水平:以拷贝数为1.0x106~1.0×102 cps/ml的标准品,分别进行RT-PCR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后,标准品的Ct值与该标准品模板起始浓度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r值达0.998:管间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8%.结论 所建立RT-PCR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T1基因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好;RT和PCR反应过程一步完成,更简便快捷,减少加样和污染机会,更适合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PCA3 mRNA联合融合基因TMPRSS2:ERG亚型T1E4 mRNA的定量检测在早期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前列腺癌(PCa)患者53例和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7例,收集前列腺按摩后尿液,离心取细胞沉淀物,提取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PSA mRNA、PCA3 mRNA和T1E4 mRNA的含量,以PSA mRNA来校正尿液中的前列腺癌细胞。以PCA3 mRNA/PSA mRNA表示PCA3 mRNA的含量,以T1E4 mRNA/PSA mRNA表示融合基因T1E4 mRNA的含量。用ROC曲线对T1E4 mRNA及PCA3 mRNA诊断PCa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尿T1E4 mR-NA/PSA mRNA比值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0.709~0.895),以0.007为截断值时,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6%和94.6%。尿PCA3 mRNA/PSA mRNA比值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6(95%CI:0.533~0.758),以0.001为截断值时,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47.2%和73.0%。PCa组PCA3 mRNA(P=0.009)及T1E4 mRNA(P=0.000)的含量均高于BPH组,T1E4 mRNA联合PCA3 mRNA定量检测的敏感度为81.1%,比单独应用PCA3 mRNA和T1E4 mRNA检测的敏感度分别提高了33.9%和24.5%。结论前列腺癌按摩后尿沉渣中可以检测到TMPRSS2:ERG亚型T1E4 mRNA,联合PCA3 mRNA和T1E4 mRNA两个指标定量检测,可以显著提高检出前列腺癌的敏感度。此联合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早期的前列腺癌诊断。  相似文献   

9.
PSA动力学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适的肿瘤标记物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十分重要。自1960年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以来,它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和评估的主要肿瘤标记物[1]。但PSA作为肿瘤标记物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特异性较差,在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中PSA水平也会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血清T-PSA、F-PSA、F-PSA/T-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PCa)的发病率成全球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非常重要.自从1971年Hara从精浆中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以来,PSA已成为非常实用的PCa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庄建  宋飞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32-34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无满意的预测方法。前列腺癌基因3(PCA3)可能是最有前景的前列腺癌高特异性标记物,在穿刺活检中的预测作用被广泛证实,在联合其他诊断方法时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出率,并且有望在预测肿瘤侵略性、基因靶向治疗方面有特殊作用。本文就PCA3基因在初次、重复穿刺活检中的预测作用、PCA3分数与前列腺癌体积和Gleason分级的关系、PCA3联合其他检查方法预测前列腺癌的效果及靶向基因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组织学检查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临床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组织学检查,穿刺采用传统的6点法,以及对前列腺可疑结节或可疑区域增加穿刺组织学检查1—2针。结果84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中,单纯前列腺增生24例(28.57%),前列腺上皮内瘤1例(1.19%),前列腺增生伴局灶不典型增生3例(3.57%),前列腺增生伴小灶PIN级1例(1.19%),前列腺增生伴炎症2例(2.38%),前列腺癌50例(59.52%),前列腺转移癌1例(1.19%),前列腺癌假阴性2例(2.38%)。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组织学检查对前列腺癌高危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与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10μg/L)患者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行超声、常规磁共振及DWI检查,所有患者PSA均为4~10μg/L,分析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测量感兴趣区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对DWI与超声诊断PCA的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PCA 32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DWI、超声诊断PCA准确率分别为93.8%、50.0%。PCA癌灶在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则为低信号。增生结节分为腺体增生与肌纤维增生,DWI与ADC图上信号各异。前者DWI为不均匀高信号,ADC图上呈稍高信号;后者DWI图上为低信号,ADC图上呈稍低信号。b=800 s/mm2时PCA灶、BPH外周带、腺体增生、肌纤维增生ADC值分别为(0.76±0.08)×10-3 mm2/s、(2.04±0.22)×10-3mm2/s、(1.78±0.19)×10-3 mm2/s、(1.43±0.13)×10-3mm2/s,四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腺体增生与肌纤维增生在DWI及ADC上信号与ADC值差别较大。DWI能提高PSA (4~10μg/L)内PCA诊断准确率,对鉴别PCA和BPH有重要意义,明显弥补常规磁共振及超声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基因3(PCA3)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组)、22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及12例健康男性(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其外周血中PCA3 mRNA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外周血标本中未见PCA3 mRNA阳性表达,而前列腺癌组患者外周血标本中PCA3 mRNA阳性率为99.3%(28/3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5.283,P〈0.01)。结论前列腺癌中PCA3 mRNA有明显组织特异性的阳性表达,有望成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新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陆云  邓守真  刘兴党  林祥通 《上海医学》2004,27(12):927-929
目的 测量前列腺癌 (PCA)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中组织多肽特异抗原 (TPS)血清的表达水平 ,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包括总PSA(T- PSA)和游离PSA(F- PSA)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 ,探讨TPS对PC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BPH患者 4 3例 ,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确诊为PCA 6 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 (ELISA法 )测定TPS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方法测定T -PSA和F -PSA。测量数据应用SPSS 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CA和BPH患者的血清TPS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升高 ,且PCA患者的TPS异常表达尤为显著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TPS诊断PCA的灵敏度 (75 .4 0 % )和特异性 (81.39% )均稍高于T- PSA(6 7.2 1%和 79.0 6 % )及F- PSA(72 .13%和 6 7.4 4 % )。TPS分别与T -PSA及F -PSA联合使用 ,诊断PCA的特异性可显著增加 ,分别达到 95 .34%及 90 .6 9%。结论 TPS在大多数PCA患者的血清中呈异常表达。TPS与T -PSA、F- PSA联合检测 ,可提高PCA临床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前列腺癌适宜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方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游离PSA、总PSA,并计算PSAD、FPSA/TPSA、PSA/TPSA/PSAD等。结果:将PSA值分为0~、4μg/L~、10μg/L~和20μg/L~四个范围,BPH组构成比为39.06%、28.13%、25%和7.81%,而PCA组构成比为10.71%、17.86%、28.57%和42.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BPH组患者相比较,PCA组患者PSA和PSAD检测值升高,FPSA/TPSA和PSA/TPSA/PSAD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当4ug/L≤PSA≤10ug/L时,PCA和BPH患者的PSA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A组FPSA/TPSA和PSA/TPSA/PSAD低于BPH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当PSA〉20μg/L时,两组患者PSA、PSAD、FPSA/TP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仅PSA/TPSA/PsAD低于BPH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PSA、PSAD、FPSA/TPSA诊断前列腺癌均具有一定局限性,PSA/TPSA/PSAD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癌最适宜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PCA3mRNA联合融合基因TMPRSS2:ERG亚型T1E4mRNA的定量检测在早期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前列腺癌(PCa)患者53例和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7例,收集前列腺按摩后尿液,离心取细胞沉淀物,提取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PSAmRNA、PCA3mRNA和T1E4mRNA的含量,以PSAmRNA来校正尿液中的前列腺癌细胞。以PCA3mRNA/PSAmRNA表示PCA3mRNA的含量,以T1E4mRNA/PSAmRNA表示融合基因T1E4mRNA的含量。用ROC曲线对T1E4mRNA及PCA3mRNA诊断PCa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尿T1E4mR.NA/PSAmRNA比值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0.709~0.895),以0.007为截断值时,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6%和94.6%。尿PCA3mRNA/PSAmRNA比值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6(95%CI:0.533—0.758),以0.001为截断值时,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47.2%和73.0%。PCa组PCA3mRNA(P=0.009)及T1E4mRNA(P=0.000)的含量均高于BPH组,T1E4mRNA联合PCA3mRNA定量检测的敏感度为81.1%,比单独应用PCA3mRNA和T1E4mRNA检测的敏感度分别提高了33.9%和24.5%。结论前列腺癌按摩后尿沉渣中可以检测到TMPRSS2:ERG亚型T1E4mRNA,联合PCA3mRNA和T1E4mRNA两个指标定量检测,可以显著提高检出前列腺癌的敏感度。此联合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早期的前列腺癌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A基因(IL1A)3′-UTR区"TTCA"插入(I)/缺失(D)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男性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方法,在131例前列腺癌患者和229例正常对照者样本中对IL1A基因3′-UTR区"TTCA"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rs3783553)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比较两组样本间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探讨该位点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结果 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两组样本中rs3783553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统计结果显示,与D/D基因型相比,基因型为 D/I 或 I/I的个体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P=0.48,95%CI:0.31~0.74);相对于等位基因D,等位基因I罹患前列腺的风险降低(P=0.001,OR=0.56,95%CI:0.40~0.79)。结论 IL1A基因3′-UTR区"TTCA"四碱基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