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急诊科拥挤相关变量筛选,共纳入急诊总床位占用率、抢救室床位占用率、廊厅/过道诊治患者数、候诊患者数量和时间、正在使用的生命脏器功能支持设备数量、新进抢救室病例数、ICU满负荷状况、急诊满负荷状况(持续时间)、流出道梗阻率、救护车转向和LWBS现象等12项易在中国城市医院急诊科获得的有效的拥挤相关指标,并对之进行赋值,依据Robert F.DeVellis等编著的量表编制指南,构建新的多维急诊科拥挤评分量表(MEDOS,系统得分范围0 ~ 40分).随后进行为期6个月量表测试,初步研究结果显示,MEDOS均值(n =552)为25.4±5.8 (5~39),90百分位数为34分,75百分位数为31分,中位数为26分,25百分位数为21分,10百分位数为17分.折半信度检验MEDOS内部一致性,Split-half系数为0.817 (P<0.01),提示MEDOS量表评分法有良好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城市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医院急诊服务的需求量一直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急诊科治疗区域患者的流量过多,如超出其处理能力,即急诊需求超过急诊资源,就可能导致急诊拥挤(emergencydepartment crowding)现象频繁发生。这一问题已逐渐受各个国家的关注,同时成为我国急诊医疗面临的挑战[1-2]。为了有效地减少急诊拥挤带来的不良影响,研究人员必须能够准确评估急诊拥挤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城市急诊科拥挤现象日益加剧,但相关研究受到方法学的制约,本研究旨在探寻新的拥挤度评价系统或方法,并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 通过建立导致急诊科拥挤的入口、过程、出口3个环节的相关变量库,筛选其中有效变量,编制多维急诊科拥挤评分量表(MEDOS),再进一步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国家急诊科拥挤度评分(NEDOCSBJ)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为期6个月研究,共552个拥挤度测量点.以医生和护士VAS均值(VAS-m)作为结局变量,急诊在床治疗患者数/急诊额定床位数(Pbed/Bt)、生命支持设备数(Xn)、最近一个看医师患者候诊时间(Wtime)和流出道梗阻率(ABI)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改良NEDOCS模型(NEDOCSBJ):NEDOCSBJ=83.563× (Pbed/Bt) +7.201× (Xn)+0.116×Wtime+ 0.302×ABI+2.835.MEDOS均值(n =552)为25.4±5.8;MEDOS与VAS-m、NEDOCSBJ显著性相关,r分别为0.664和0.939,P均<0.00 1.NEDOCSBJ与MEDOS间,组内相关分析(ICC)和Bland-Altman图显示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差值均值为11.96分,可能存在系统性误差,从临床专业角度来看其95%一致性界限(-6.74 ~ 30.66,<40分)和差值均值(11.96分)尚可接受.结论 NEDOCSBJ模型对急诊科拥挤度评估和研究具有重要潜在价值,但因其受到自变量易获得性等诸多因素制约,不利于在国内广泛应用;而MEDOS因其直观量化、可即时评估、采集信息点多(均衡性好)等优点,且NEDOCSBJ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急诊临床管理学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急诊科拥挤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急诊科拥挤度测量方法是当前急诊科拥挤研究的瓶颈.本研究通过急诊科拥挤度主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国家急诊科拥挤度评分(NEDOCS)进行相关分析和一致性验证,旨在初步构建中国急诊科拥挤度评估系统.方法 对一家年急诊患者流量11万、2 000张住院病床的临床教学医院急诊科进行为期6个月的研究,研究期间每隔8 h (1:00,9:00,17:00)采集急诊科拥挤度评估数据,对拥挤度测量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医师VAS (VAS-p)值显著低于护士VAS (VAS-n)值[(6.49±1.82) vs.(7.12±1.78),P<0.01];信度检验(Kappa检验)显示,Kappa值为0.112 (P<0.01),提示两者一致性强度微弱.医师和护士VAS均数(VAS-m)与NEDOCS具有显著相关性(r =0.714,P<0.01),但Bland-Altman法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95%的一致性界限为-32.47至71.42,其范围明显超过40分(一个拥挤度评分等级),提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差.结论 视觉模拟评分法存在明显不足,医师与护士VAS评分一致性差;VAS与NEDOCS两种测量方法间一致性也不理想,提示NEDOCS评分值与急诊工作人员对急诊科拥挤问题的主观感受并不一致,有必要对NEDOCS评估模型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6.
7.
急诊科拥挤现象研究是近十年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政府和急诊医学界所重视。2006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报告中把急诊科拥挤现象列为急诊医学将来面临的五大问题之首[1]。美国急诊医师学院对急诊拥挤现象的定义为[2]:在医院和/或急诊室内,患者对急诊医疗的需求超过了现有医疗资源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急诊患者被延迟评估和处理、患者被迫在走廊等处接收治疗、需要住院的患者被延迟收住院、部分患者不愿等待医师和/或床位而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8.
对“入口-通过-出口”概念模型的内容及应用进行综述,为管理者科学地分析导致拥挤的原因、预测拥挤的发生、研制拥挤评估工具、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作为对照组,这期间急诊科按照传统方式,由护理人员主观对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而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作为实验组,这期间急诊科采用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科学评估,分别在2011年12月与2012年12月对两次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考核,统计比较两次护理工作指标得分、医患纠纷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2012年第二次急诊科护理质量的考核结果明显高于2011年,且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医患纠纷次数更少,患者的整体满意程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诊科引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可以更准确科学地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提高了急诊科的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有效地降低护理差错以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护士能力与患者的结局及安全问题高度相关,比如医疗差错、院内感染[1-2]、病死率、术后并发症、非计划拔管等[3-4]。急诊科是医院特殊科室之一,承担着社会突发事件、急性病发作及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抢救和治疗责任,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急诊科患者病种多、发病急、病情凶险,加之抢救仪器设备具有“高新尖”的特点[5],因此对医护人员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护士能级化管理的开展,护士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及如何进行能力评价的问题成为研究者和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现将国内外学者对急诊科护士能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诊科拥挤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急诊科拥挤现象(emergency department crowding)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政府和急诊医学界所重视.2004年4月澳大利亚的急诊医学会发布"急诊科拥挤问题(overcrowding)"评估报告[1].2006年美国医学机构(IOM)报告把急诊科拥挤现象列为急诊医学将来面临的五大问题之首,认为这是地表下的国家性危机[2].与此同时,英国卫生部把"如何减少繁忙急诊科患者候诊时间"列为优先卫生政策;加拿大政府和急诊医学界则发起"Stop the Wairing"运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动态调度法在缓解急诊科拥挤现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6月及2011年1—6月急诊科18:00~1:00班次的各8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护士使用传统的排班模式,实验组护士采用岗位动态调度法。对两组护士在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0.6%,医生满意度为82.0%,护士满意度为85.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2%,医生满意度为96.0%,护士为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862,5.005,5.959,8.636;P〈0.05或P〈0.01)。结论启用护理岗位动态调度法后,提高了抢救室、输液室和留观室的处置效率,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使患者、医生及护士满意度得到了提升,有效地缓解了急诊科拥挤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急诊科拥挤度变化规律研究:昼夜节律和节假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科患者流量和拥挤度变化规律,分析急诊科拥挤度影响因素,找寻客观评估急诊科拥挤度指标.方法 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分析一家大型临床教学医院急诊科患者流量和拥挤度变化规律,观察患者流量的24h变化节律和节假日效应、政策效应.并对影响急诊科拥挤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工作日急诊患者流量24h变化规律特征明显,患者流量高峰在20:00-22:00,低谷则在4:00-6:00,而拥挤度评分高峰和低谷滞后2h.急诊患者流量有明显周末和长假日双峰效应,急诊患者流量也受政策性因素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时间段内(2 h)急诊来诊人数(B=0.027,P<0.01)、急诊床位占用率(B=5.25,P<0.01)与下一个时段急诊科拥挤度显著相关.结论 急诊医疗资源需求具有波动性的,急诊患者流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和节假日效应,决策者在着手解决急诊科拥挤问题时需要考虑这一规律.当急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稳定时,患者流量和急诊床位占用率是预测急诊科拥挤度重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急诊拥挤现象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以"急诊拥挤"或"Emergency crowding"为主题词,检索1990年1月~2012年1月9个数据库中急诊拥挤现象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结果:关于急诊拥挤现象影响因素的文献共计3286篇,有效统计17篇;研究主要集中在患者类型、处置过程;研究方法以调查研究的文章为主。结论:对急诊拥挤现象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但实验性、描述性、质性等研究方法的应用上还存在不足,研究内容较局限,护理文献的质量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患者流量和拥挤程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急诊科拥挤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3月1—31日急诊各科工作日报统计数据,观察患者流量24h变化节律,并与医护人员主观拥挤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急诊科工作日24h患者流量高峰在18:OO-22:00,低谷在2:00—6:00,周末患者流量高峰则在8:00—12:OO;护士主观拥挤度评分的变化规律与24h患者流量变化规律相似。急诊科就诊流量前五位的科室是内科、骨科、外科、神经科及脑外科,占急诊总人次的79.9%。结论不同时间段的急诊资源需求不同,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班次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相似文献   

17.
急诊科拥挤已成为导致急诊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升高、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其风险评估及缓解措施制定已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探讨了急诊科拥挤给患者安全带来的风险及用来缓解拥挤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人文关怀的实施在推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急诊科人文关怀护理实施的现状、急诊科护士关怀能力及培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更好地推进急诊科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探寻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0名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分,并将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本组护士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恐怖及附加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专护士SCL-90中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恐怖、偏执和附加因子得分与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躯体化、精神病性及附加因子外,不同职称护士SCL-90其他7个因子的得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学历、职称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及干预。  相似文献   

20.
李艾华  周红  耿敬 《全科护理》2022,(27):3787-3791
介绍自我报告型、观察型和生物医学测量型疼痛评估工具,旨在为急诊疼痛选用合适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