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导管溶栓治疗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并发症观察.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19例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2例出现出血倾向,调整用药3 d后消失.无1例出现肺栓塞.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的治疗措施,并辅以针对性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术后和其他原因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腔静脉滤器植入行导管溶栓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以及常规抗凝和辅助治疗措施.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14 d,同时对照组患者予以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的溶栓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再通率为76.39%,部分再通率为23.61%,对照组依次为36.11%和52.78%,2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同时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途径股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小隐静脉途径股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患者患肢粗肿、胀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均未出现肺栓塞,2例出现出血倾向,停药3 d后消失.结论:小隐静脉途径股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可靠,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全身溶栓效果不佳,局部溶栓治疗以及综合治疗效果满意。作者通过对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留置导管内溶栓治疗的护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途径股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小隐静脉途径股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患者患肢粗肿、胀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均未出现肺栓塞,2例出现出血倾向,停药3 d后消失。结论:小隐静脉途径股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可靠,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双向溶栓治疗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双向溶性治疗的实践,从护理学角度对术前、术中、术后阶段护理进行介绍,认为护理工作在该项技术的实施中至关重要,其目的是为了使便 多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周筛兰  陈月英 《护理研究》2012,26(29):2753-275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较常见且预后较严重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提高,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引发的肺栓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死亡率高达70%[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再行导管溶栓的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良好,导管直接溶栓能够恢复深静脉通畅,维护瓣膜功能,预后较好[2].我院2010年1月—12月共收治80例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留置导管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全身溶栓效果不佳,局部溶栓治疗以及综合治疗效果满意[1-4].作者通过对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留置导管内溶栓治疗的护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积极完善的术前准备,妥善的溶栓导管护理及用药护理,加强出血、急性肾衰竭等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并给予预见性的护理,进行个性化的出院指导及延伸护理服务是护理的关键环节。35例患者治疗和护理后,1周内开通了栓塞的下肢静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1例患者完成出院后6个月随访,19例髂股静脉通畅。  相似文献   

10.
王灵燕  金璐  周芳 《护理与康复》2013,12(4):343-344
总结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治疗前准备,做好穿刺部位护理、患肢护理、导管溶栓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出院指导。经治疗及精心护理,80例痊愈,4例好转,2例无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联合足背浅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4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1-12月该院收治的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溶栓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深浅静脉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药物使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治疗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用药量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深浅静脉联合置管溶栓治疗能使药物充分达到血栓部位,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延续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延续护理,对患者出院后4、12周的服药依从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率以及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2例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出院后4、12周服药依从性分别为72.7%,77.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NR的达标率分别为90.9%,95.5%,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15%,4.5%。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NR的达标率及减少并发症出血的发生,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对78例临床确诊为DVT的132条静脉,在每个疗程后做一次CDFI检查,半年后每半年做一次CDFI检查,连查两年。结果:DVT不同时期其CDFI具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结论:CDFI可用来监测DVT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人联合微量泵动脉溶栓加抗凝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对19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联合微量泵动脉溶栓治疗护理。结果全部病例未发生并发症均获痊愈。结论提出术前重点做好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应做好肢体护理及溶栓、抗凝、微量泵的护理,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股静脉置管术因其操作简单、易于穿刺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大多长期卧床,病情危重,一般状况差,外周静脉穿刺非常困难,采用股静脉置管术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有效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为救治危重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6.
史冬立  李娜  张振美 《护理学报》2020,27(15):17-20
目的 建立并实践院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个案管理模式。方法 选拔并培训深静脉血栓个案管理师,成立个案管理多学科团队,建立院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上报流程,制定入案标准并筛选个案管理对象,编制深静脉血栓健康指导手册及个案管理档案,以及实施院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个案管理流程。结果 2019年1—6月顺利结案20例,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临床症状,19例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好,1例鼻腔出血,经个案管理师指导,复查凝血指标,与多学科团队沟通,减少了抗凝药物剂量,避免了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持续随访率为100%。结论 通过探索并实施院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个案管理模式,可确保为患者提供科学、精准、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促使静脉血栓护理专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双向溶栓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向溶栓技术结合中医辩证施治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本文共12例,病程4天~4月。每天经髂股静脉留置导管及足背静脉各滴入尿激酶25万单位,治疗3~6天。1例在溶栓前安放了下腔静脉鸟巢式滤器。在介入溶栓的同时,结合中医辩证施治结果:12例患者中,症状完全消失者6例(50%),明显好转者3例(25%),疗效欠佳者3例(25%)。本文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双向溶栓技术结合中医辩证施治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溶栓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  42例患者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对 2 2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 ,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 ,用微泵注入中等量的纤溶剂尿激酶与同期 2 0例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同剂量尿激酶 ,用药 1周后对比。结果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效果更为迅速 ,缩短了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Unifuse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经多普勒超声确诊的82例下肢DVT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外周静脉溶栓组41例;IVCF置入+导管直接溶栓(CDT)组41例。以临床疗效、患肢消肿率及溶栓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IVCF置入+CDT组与IVCF+外周静脉溶栓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100%vs87.8%)、肢体消肿率[大腿:(86.12±5.85)%vs(78.10±9.70)%;小腿:(89.40±10.02)%vs(75.40±11.32)%]、溶栓率[(70.67±12.19)%vs(59.72±15.21)%]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CF+CDT治疗下肢DVT,较IVCF+外周静脉溶栓疗效明显提高,且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微创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我院骨科行微创全髋置换术的53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d~2周出现患肢肿胀,给予抬高患肢制动,抗凝治疗后痊愈出院,无肺栓塞发生。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