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中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3例骨创伤软组织损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0)和对照组(n=33),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换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平均创面清洁时间、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创面清洁时间、手术处理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中软组织损伤创面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4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面积、换药次数、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组织软组织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面积以及换药次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糖尿病足患者在感染期创面的常规换药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为糖尿病足感染期患者共36例,分为常规换药治疗及负压封闭引流两组,观察创面在治疗5d后细菌的清除率及创面最终愈合的时间.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组在细菌的清除率和创面最终愈合时间上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治疗组(P〈0.01).结论 在熟练掌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前提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6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利用传统换药技术,观察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94%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76%要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减少并发症出现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接骨七厘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解剖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创面换药、抗感染,治疗组术后口服接骨七厘片并创面负压封闭引流.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d疼痛、肿胀及瘀斑等症状评分及ESR、CRP等指标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7d血浆黏度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7d疼痛、肿胀及瘀斑等症状评分及血浆黏度、ESR、CRP等指标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软组织损伤术后7d总有效率及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术后28d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七厘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显著改善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症状及临床理化指标水平,有助于促进软组织损伤的恢复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与常规换药技术治疗高能量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107个创面软组织挫伤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VSD治疗组)及对照组(常规换药组)各47例。清创后安置VSD装置覆盖创面,持续50~60kPa负压吸引,待创面新鲜后行二期手术。记录两组病例二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缩小程度、患者疼痛指数、总住院时间,及VSD组清创后、使用VSD中、二期手术前创面细菌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疗效。结果VSD治疗组与常规换药组在二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缩小程度、患者疼痛指数、总住院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异。VSD组创面细菌计数前后亦有显著差异。结论VSD治疗能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治愈时间,是治疗高能量软组织损伤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但VSD可减少创面细菌菌落数的观点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例创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例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5.2±2.6)d明显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2.1±0.6)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换药相比,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感染中治疗效果更高,能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唐志豪 《中国现代医生》2014,(5):118-119,12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10 d内换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Ⅱ期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应用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植皮优良率分别为(14.59±3.29)d、(14.11±1.78)cm2、(9.34±1.28)次、(2 102±125)元、(29.43±1.57)d及70.00%,观察组分别为(9.02±1.38)d、(10.22±1.54)cm2、(1.78±0.36)次、(1 688±101)元、(16.27±0.89)d及9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应用于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之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47例患者分为VSD组22例和对照组25倒,对照组干清创术后给予常规换药,VSD组于清创术后在创面覆盖VSD敷料,并予持续负压吸引,5~10 d去除VSD敷料.比较2组的Ⅱ期手术处理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愈合率,总的治疗费用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VS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sd技术在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朝普  李昌华  韦功滨  项震 《重庆医学》2013,(24):2827-2828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创伤外科皮肤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本院50例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行VSD治疗(观察组),并同时与传统换药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后续植皮成功率、植皮优良率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P<0.01)。结论 VSD能有效提高植皮成功率,加快创面康复。同时通过减少换药次数来免除每次换药的痛苦,是目前治疗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损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耿明  李浩瑜 《河北医学》2013,19(5):713-715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无法行一期缝合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整理之前本院采取常规换药治疗的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三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56.52%,观察组治愈率为96.15%,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疗效确切、简便易行、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吸引(VSD)辅助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足踝部位软组织损伤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清创后给予VSD治疗,并使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修复,对照组35例,仅采用常规清创与创面换药后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修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5.6%)例感染,疼痛评分为(2.9±1.3)分,对照组为8(22.9%)例,疼痛评分为(6.2±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吸引辅助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感染几率,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2010年6月~2012年6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创伤骨科接受VSD术治疗的6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A组)的治疗效果,并与接受常规治疗的36例患者(B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创面感染与否等因素对VSD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VSD技术组与常规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创面感染、合并组织外露、引流方式等与VSD技术治疗效果有相关性(P<0.05).结论 VSD术具有感染率低、肉芽组织生长快、愈合时间短的特点.创面感染与否、是否合并组织外露和引流方式是影响VSD技术治疗效果的相对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医学综述》2013,19(4):749-751
目的对比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一期内固定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近期确诊收治的70例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仅行一期内固定联合传统敷料覆盖术,治疗组38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随访期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及时间、临床疗效(优良率)及Frankel分级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间相比,治疗组的Frankel分级、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一期内固定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性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使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采用外固定架辅以有限内固定固定骨折,并早期联合VSD.其中11例面积较大皮肤软组织撕脱创面I期打薄皮肤回植,20例软组织缺损创面无法I期修复,经VSD后创面缺损由新生肉芽组织填充,行皮瓣或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术修复;7例软组织严重污染并高度肿胀,经2次清创术并联合使用VSD,行直接拉拢缝合或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术修复创面.结论11例I期回植的皮肤绝大部分存活;20例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未发生感染,7例软组织严重污染并高度肿胀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Ⅱ期修复均成活.随访15-2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无骨髓炎、骨不连发生,外固定架及内固定均拆除.结论外固定架联合VSD急诊处理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本院42例十二指肠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持续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引流治疗方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治疗中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临床疗效,探讨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采用VSD治疗的3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疗效。结果:30例患者创面经VSD引流术后植皮完全成活。护理过程中负压引流密闭有效,引流通畅,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护理结果满意。术后随访0.5~3.0年,肢体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VSD可以一期封闭创口、减少毒素吸收,促进创面愈合,减轻肿胀,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负压密闭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封闭式负压引流是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早期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空封闭和引流在四肢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各50例.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创面清洁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创...  相似文献   

19.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损伤及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亚明  于冶  肖贵喜 《现代医学》2011,39(3):322-32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及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36例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及缺损患者应用VSD的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结论:VSD在软组织损伤及缺损修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