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康  杨冬华  汤绍辉 《重庆医学》2005,34(11):1688-168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5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B级和C级3组。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浆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二聚体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良好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不同病因、不同肝功能分级、不同并发症之间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D-二聚体指标表达情况。结果:各病因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组两两比较,病毒性肝炎组与酒精性肝硬化组、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淤血性肝硬化组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与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淤血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功能分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级组与B级组、C级组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与C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腹水肝硬化组、不合并腹水肝硬化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腹水肝硬化组与不合并腹水肝硬化组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较正常人升高,且病因不同,D-二聚体升高水平不同,其中以病毒性和酒精性肝硬化最为明显,考虑两种病因对肝损害较大,影响到纤溶系统;另外肝功能分级越高,肝功能损伤越大,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考虑D-二聚体可以作为肝硬化治疗预后转归的参考指标;合并腹水的肝硬化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升高,对于预测肝硬化进展合并腹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排除肺栓塞(PE)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及急诊内科普通病区收治的AECOPD患者,35例血浆D-二聚体阳性且CT血管造影排除PE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作为试验组,35例血浆D-二聚体阴性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住院的住院时间、GOLD分级、病死率及4年内再住院次数、ICU入住次数、气管插管次数、再住院及院外死亡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的近期和远期预后评估能力.随访终点应用t检验对死亡组、存活组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住院时间、首次住院死亡人数、再住院次数、ICU入住次数、插管次数、再住院及院外病死率、总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GOLD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大于1 165 μg/L预测首次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0.6%.D-二聚体大于865 μg/L预测再住院及院外病死率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74.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曲线图显示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AECOPD近期及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利娟  谢丹  陈海华  赵剡  夏剑 《重庆医学》2021,50(1):118-12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2月15日该院隔离病房经核酸检测确诊的105例COVID-19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分值分为非重型组(n=22)、重型组(n=37)和危重型组(n=46),比较3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病死率.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88)和死亡组(n=17),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分值、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危重型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重型组[(1785±420)ng/mL vs.(628±127)ng/mL,P<0.01],且重型组高于非重型组[(628±127)ng/mL vs.(277±87)ng/mL,P<0.01].危重型组、重型组和非重型组各有14、3、0例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257±364)ng/mL vs.(461±384)ng/mL,P<0.01],APACHE-Ⅱ分值也明显高于存活组(17.7±4.6 vs.8.3±3.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死亡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分值呈正相关(r=0.647,P<0.01).ROC分析结果 表明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1498 ng/mL阈值时,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3%.结论 COVID-19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APACHE-Ⅱ分值呈正相关,对预测患者危重症程度及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红梅  柳青  王春 《中国医刊》2022,(10):1089-1092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以及不同APACHEⅡ、SOFA评分区间患者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皮质醇、D-二聚体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APACHEⅡ、SOFA评分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76例,分别根据随访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死亡情况分组,通过测定相关指标计算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测定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探求MELD-Na分值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随访6月,25例患者死亡;随访12月,59例患者死亡;随访18月,97例患者死亡,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判定MELD-Na分值、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死亡有很大应用价值。MELD-Na分值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30,MELD-Na分值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也增加;血清D-Dimer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4mg/L,血清胆固醇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65μmol/L,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增高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结论 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与血浆 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80例来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象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脑梗组(n=32)与小面积脑梗组(n=48),观察两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的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以及神经功能。比较存活与死亡病例入院时相关指标水平,观察 D-二聚体与 NT-proBNP 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患者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组患者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以及 NIHS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患者随访半年,死亡患者入院时候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均远高于生存的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脑梗死面积越大,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效果越差。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可作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30例确诊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0.3mg/L为阳性)。结果 AAD组29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97%,AMI组4例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13.3%,AAD组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中Stanford A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死亡的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AAD的诊断,D-二聚体的水平与AAD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ETS患者开展血浆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ETS患者12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成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102例),回顾分析两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入院12h、入院24h时死亡组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h、入院24h时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与死亡有密切的相关性;入院时死亡组与存活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检测,对促进患者早期病情评估和辅助临床治疗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6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根据胃镜结果分组,轻度食道静脉曲张10例。中重度食道静脉曲张20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三组患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9±0.5)mg/L、(1.3±0.4)mg/L、(1.6±0.5)mg/L。有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曲张患者;中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食道静脉曲张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出血患者。结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与静脉曲张程度有关,并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D水平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浆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后不佳组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与预后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预后不佳组均为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DD水平的变化对于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血浆DD水平的高低与出血部位、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龙鼎  喻莉  武晓灵 《重庆医学》2012,41(8):738-740,743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科住院的50例SIRS患者作为SIRS组,将其按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单纯SIRS组(n=26)和MODS组(n=24);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35)和死亡组(n=15)。测定其SIRS发生后第1、3、5、7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和TNF-α含量,并记录APACHEⅡ评分;另选35例普通内科住院患者作为非SIRS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和TNF-α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单纯SIRS组和MOD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TNF-α含量较非SIRS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IRS发生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发生后第5、7天,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SIRS发生后第1、3、5、7天,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IL-6和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0.342、0.340,P<0.01)。结论 IL-6、TNF-α参与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D-二聚体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持续高水平的D-二聚体、IL-6、TNF-α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大肠癌患者34例及良性病患者31例,于术前采血并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大肠癌患者组内按照Dukes分期标准分为4组,并对组间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两组之间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亦有显著差别,大肠癌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大肠癌患者的各亚组中,Dukes D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D二聚体对大肠癌的分期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7例)。对比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信息,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的降钙素原、D-二聚体、SOFA评分、白细胞、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及28 d预后;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SOFA评分的组合,分析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存活组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t=22.720、17.640、2.327),有血液系统疾病史的病例数也低于死亡组(χ2=4.596);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t=7.9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钙素原(OR=1.311,95%CI:1.024~1.874)、D-二聚体水平(OR=1.809,95%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浓度,分析其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评价和比较其对脑出血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29例脑出血患者,用ELISA法检测血浆DD、CRP和Fq浓度,统计分析其水平改变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DD、CRP和Fg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GCS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及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O05);ROC曲线辨别了判定界值,对预测脑出血后1个月内死亡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0.05);血浆DD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CRP和Fg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DD、CRP和Fg共同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出血预后,而血浆DD预测脑出血死亡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变化与疾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CA-15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检测4种疾病及治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结果 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硬化者血浆D-二聚漆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而慢性肝炎(轻度)增高不明显(P〉0.05),而且不同临床分型肝炎患者之间D-二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肝炎患者病情的加重,D-二聚镕含量递增。同时,急性心肌梗死组和脑外伤组也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P〈0.01)。结论 D-二聚体的检测不仅可以反映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而且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价值的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肝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临床不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1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人257例作为疾病组,健康对照组34例,用酶联免疫荧光法、胶乳免疫比浊法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过敏性紫癜、脑梗死、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患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判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剑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10):655-65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糖类抗原242(CA 242)的浓度变化对结直肠癌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A 242。并比较结直肠癌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0天时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A 242水平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CA 24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A 24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D-二聚体和CA 242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临床辅助诊断,有助于观察疗效、评价治疗效果、判断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晚期食管鳞癌一线姑息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91例晚期食管鳞癌病人病例资料,并根据一线姑息化疗前D-二聚体水平分成2组,正常组(≤0.5 μg/mL)和升高组(>0.5 μg/mL)。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特征、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联。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人血小板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均相关(P < 0.01)。升高组的疾病控制率低于正常组(33.33% vs 69.23%,P <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是晚期食管鳞癌化疗疗效的潜在评估标志物,并对预后的判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dimer及CA125在卵巢癌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检测血清CA125及血浆D-dimer水平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评价二者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二者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A125在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6.7%、20.0%和16.7%,D-dimer在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3.3%、10.0%和3.30%;CA125及D-dimer与卵巢癌FIGO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CA125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和60%,与D-dimer平行联合后,灵敏度明显增加而特异度下降,系列联合后灵敏度下降而特异度明显增加。D-dimer和CA125均阳性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仅为38.1%,D-dimer和CA125均阴性患者有效率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CA12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1月,D-dime(r+)CA125(-)中位生存时间26.4月,D-dime(r-)CA12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8.3月,D-dime(r-)CA12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CA125及D-dime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且二者均与卵巢癌FIGO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将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CA125及D-dimer水平与卵巢癌化疗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