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自体红骨髓(RBM)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其作用自体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合理性,可行性。方法 在42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备骨缺损模型,分为4组: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植入组(A1组:20侧),单纯牛脱蛋白松质骨植入组(A2组,20例),自体骨植入组(B1组:20侧),空白对照(B2组:20侧)。在2,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12周时,A1组,B1组骨缺损均已完全修复,而A2组,B2组骨缺损未修复;生物力学测试术后4周A1组的最大扭矩和抗扭刚度均高于B1组,而术后8周后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修复骨缺损,并能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一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同种松质骨载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实验将探讨同种松质骨作为 BMP的载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方法 将 rh BMP- 2复合同种松质骨载体 (其中含 rh BMP- 2 0 .4 mg)植入兔桡骨 15 m m人工缺损处 ,以新鲜自体松质骨植入 ,单纯同种松质骨植入作为对照 ,通过放射学骨缺损修复 L ane评分 ,Nilsson骨愈合组织学评分 ,扫描电镜观察 ,比较术后 4、8、12周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rh BMP- 2复合同种骨载体组术后 4、8、12周各项评分与同期自体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明显优于单纯同种骨组 (P<0 .0 5 )。结论 rh BMP- 2具有高效的骨诱导能力。同种骨是一种较理想的 BMP载体 ,rh BMP- 2复合同种松质骨载体的骨修复效果与自体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HA、RBM、BMP及FS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A、自体红骨髓RBM、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纤维蛋白(FS)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其作为人工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骨缺损模型,将HA-RBM-BMP-FS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动物模型处,以自体骨移植及空白组(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对照,在2、4、8、12周四个时间点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查、组织病理学、X线片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三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大体标本观查、组织病理学、X线片显示,在12周,HA-RBM-BMP-FS复合物与自体骨移植组骨缺损均已完全修复,HA无明显吸收,而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修复;生物力学测试显示自体骨移植组与HA-RBM-BMP-FS复合物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HA-RBM-BMP-FS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修复骨缺损,并能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一种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脱蛋白牛松质骨复合物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8只,切除兔桡骨中下段1 cm的骨质,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不作处理,试验组骨缺损区植入PRP 脱蛋白牛松质骨,对照组骨缺损区单纯植入脱蛋白牛松质骨。于术后第2、4、8、12周分别处死7只试验动物,结果按Lane骨移植组织学评分标准评分,并进行图像分析,测其新生骨面积。结果术后实验组Lane骨移植组织学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骨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PRP异种脱蛋白骨可用于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在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促进作用成骨方式为骨传导和骨诱导。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聚乳酸(polyldac acid,PLA)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 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载体的可行性及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方法 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左尺骨中上段12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以PLA为载体的BMP10mg、对照组植入以牛松质骨基质为载体的BMP10mg、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并于术后第4、8、12周观察各组缺损内组织学变化。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量。结果 实验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无论是骨连接发生时间还是骨成熟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提前2周左右,同期骨生成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而空白组缺损内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 PLA可以作为BMP的载体修复骨缺损,它比异种松质骨基质载体的成骨效 相似文献
7.
富血小板血浆重组脱蛋白异种骨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放射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放射学方面来评价富血小板血浆重组脱蛋白异种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8只,采用二次离心法制成PRP,将PRP与激活剂按5:1比例制成PRP凝胶。在右桡骨中下段造一长1 cm的骨缺损,随机分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术后第2、4、8、12周分别对3组家兔行尺桡骨X线检查,根据Lane骨移植X线片评分了解两侧桡骨骨缺损区修复情况。结果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实验侧Lane骨移植X线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侧。结论复PRP异种脱蛋白骨可用于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动物卖验证明PRP在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应用新材料、新方法修复股骨头坏死骨缺损重建股骨头力学性能的新方法。方法活门法(trapdoor)建立犬股骨头骨缺损模型。通过活门A组植入股骨头内支撑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自体松质骨;B组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自体松质骨;C组植入自体松质骨。通过组织学、影象学、生物力学观察评价对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以及重建股骨头力学性能的效果。结果各组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关节间隙正常。A组缺损区修复,无关节软骨塌陷,内支撑器与周围骨组织融合;B组,骨缺损区修复,但骨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C组,仅缺损区周围少量低密度骨形成。A组组织学无软骨塌陷,内支撑器周围新生骨组织包绕,与周围骨组织融合;B组2例软骨塌陷(1.2mm,1.5mm),活门区软骨色泽近与正常,缺损区由新生骨组织填充;C组,活门区软骨塌陷(1.8~5.2mm),色泽苍白,质软易碎,骨缺损区边缘少量新生骨组织,骨小梁纤细稀疏。A组抗压强度为(289.46±23.05)MPa,B组抗压强度为(128.34±6.23)MPa,C组抗压强度(119.54±64.75)MPa,A明显强于B、C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股骨头内支撑器/rhBMP2/自体松质骨修复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可以加快修复速度,并且恢复重建股骨头力学强度,有效的防止股骨头关节软骨的塌陷。 相似文献
9.
骨缺损中内源性BMP的分布及其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了解内源性BMP的浓度及分布,对提高BMP在骨再生中的作用有帮助。本实验在兔桡骨10mm骨缺损模型上,利用BMP免疫组化技术及真彩色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观察了内源性BMP在骨缺损中的分布及对骨再生的作用。术后3日,骨端可见“空穴”,骨缺损间血肿BMP染色阳性。来自骨内外膜的间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BMP阳性。BMP分布定量研究表明,骨缺损区存在BMP浓度梯度,即距骨端愈远BMP量渐渐下降。术后1周,BMP值最大。提示内源性BMP有骨端坏死,吸收及间质细胞分泌两种来源。据此,作者提出了内源性BMP有效量的概念。提高内源性BMP浓度,改善其分布,将是骨缺损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HA)复合自体骨髓(BM)移植后诱导成骨的能力,探讨HA作为骨髓移植的细胞基质的有效性,方法:手术造成新西兰以侧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HA0.4ml和BM2.0ml混合后注入实验测,对照组注入BM2ml,术后2、4、6周处死动物,摄X线处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侧骨缺损的修复优于对照侧,早期在实验侧的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骨髓移植的适宜的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2.
将骨形态形成蛋白(BMP)用于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探讨应用方法,观察修复效果。在51只成年兔股骨的髌髁关节面上制造5mm×10mm的骨软骨缺损,深3~5mm。缺损内分别填充骨形态形成蛋白和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物(BMP/FS)、BMP、FS,植入物均用自体游离骨膜覆盖,并设单纯骨膜覆盖缺损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2、4、8、12周对缺损修复情况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BMP/FS组,8周时软骨下骨再生已完成,12周表层新生软骨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组。 相似文献
13.
bBMP/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6侧 )、肌骨瓣组 (6侧 )、单纯珊瑚组 (2例 )、对照组 (14例 ) ,为上各组的对侧。对植入后 3周、 16周的股骨头行病理学检查、计量组织学分析及四环素荧火标记。结果 16周后 ,复合人工骨的骨缺损大小、缺损区骨小梁体积、荧光带宽度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性 ,但 5侧中有 1侧出现继发性骨关节炎。结论 该复合人工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 ,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 ,但它不能改善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供。该股骨头内骨缺损加用 95 %酒精灌注 ,模型近似于股骨头坏死囊性变 ,对于研究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提取BMP的过程中,从废去的中间产物骨基质胶中同时提取胶原作为BMP的载体用于修复兔颅骨缺损.4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在兔颅顶骨两侧对称各制造直径为1cm的圆形骨缺损,A组兔颅顶骨缺损左侧植入骨胶原/BMP,右侧植入单纯骨胶原,B组兔左侧植入BMP,右侧空白对照,组织学检查显示:植入后7夭,骨胶原/BMP组即有软骨细胞岛出现,旦在各期的成骨面积均大于单纯BMP组和胶原组.另外,移植材料内的灰量测定结果及X线摄片结果也表明,骨胶原/BMP的成骨量明显大于单纯骨胶原组和BMP组(P<0.01),认为骨胶原作为BMP的载体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对长骨干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建立46只兔双侧桡骨干骨缺损模型,分为4组1.人工骨组(18侧)、2.自体骨组(16侧)、3.单纯珊瑚组(12侧)、4.对照组(为以上各组的左侧,未治疗).于4周及16周末分别行X线、病理学、ALP活性、四环素荧光标记及生物力学检查.结果4周,人工骨组组织中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16周,1、2、3、4组的愈合率,分别为75%(9/12)、100%(10/10)、28.6%(2/7)、31.0%(9/29).与3组及4组相比,1组及2组的荧光带较宽,桡骨的抗弯强度较高.结论复合人工骨有较强的修复长骨干骨缺损的能力,有望成为自体骨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xipheral Blood Stem Cell—APBSC)/脱钙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36只家兔桡骨做成1cm骨缺损,随机分为DBM组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DBM组APBSC/DBM组,每组12只。分别进行X线观察、生物力学检查和组织学观察的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第2、4、8、14周APBSE/DBM组X线观察改进的Gary评分和光镜观察均优于DBM组,与ARBM/DBM组相似,术后第14周APBSC/DBM组整骨破坏载荷和骨缺损修复,形态学评分也优于DBM组,与ARBM/DBM组比较,前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后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PBSC/DBM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优于单纯DBM移植,与ARBM/DBM组相似。结合临床我们认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以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用于修复四肢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9例四肢骨缺损病例(良性骨肿瘤5例、骨缺损4例)。经病人髂前上嵴,穿刺抽取10mL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hBMSCs,用成骨诱导培养液定向培养、扩增,应用第3代的hBMSCs与珊瑚复合,继续在体外培养1周后,手术植入骨缺损区。分别在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和X线检查。1例病人在二次手术时,在原骨缺损区取出少量新生组织活检,进行组织学观察(HE染色)。结果患者术后X线检查显示,组织工程骨在原位形成新骨,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活检标本HE染色显示,局部形成正常松质骨组织。结论以自体hBMSCs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制成的自体组织工程骨可以修复四肢骨缺损,并且能够修复较大的骨缺损,但组织工程骨的临床成骨效果与植骨床血供密切相关,目前所使用的组织工程骨植骨方法具有一定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7(hBMP - 7)基因逆转录病毒液与左旋聚丙交酯 (PLLA)生物材料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制备含hBMP - 7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逆转录病毒液PT -PLNCX2 -BMP7。制备新西兰大白兔桡骨 1 5cm缺损模型 ,修复实验分为 4组 :PT -PLNCX2 -BMP7+PLLA修复组 ,空载体 (PT -PLNCX2 ) +PLLA修复组 ,单纯PLLA生物材料修复组 ,空白组。每组 6个样本。分别于术后 8、12、16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PT -PLNCX2 -BMP7重组病毒液与生物材料复合修复组可见在骨缺损处有骨性连接形成 ,组织学观察见有大量新生骨组织形成 ,而PT -PLNCX2 病毒液修复组、单纯材料修复组和未修复组均未见骨性连接形成 ,仅在部分骨缺损两断段形成少量骨组织。结论 利用hBMP - 7基因体内局部、直接转移的方法能够用于兔桡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及方法 本实验分脱位组、未脱位组及正常组 ,对犬股骨头内骨缺损修复过程进行计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的研究。结果 脱位组股骨头均塌陷 ,未脱位组囊腔硬化带形成 ,两组囊腔均未完全闭合。脱位组的骨小梁体积及软骨下骨厚度较正常组及未脱位组低。脱位组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较未脱位组低 ,未脱位组在三组中最高。脱位组的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较正常组及未脱位组低。结论 股骨头脱位可致股骨头坏死塌陷 ,股骨头塌陷与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厚度有关 ,后两者间亦存在相关关系。囊腔硬化带形成是种代偿反应 ,但可产生应力遮挡 ,不利于囊腔的闭合。此模型 ,可用于研究移植等对股骨头坏死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