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麻风病患者的麻风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强的松对麻风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2012年惠州市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确诊麻风病例均采用足量规则的抗麻风联合化疗,对出现麻风反应的患者选择强的松治疗,根据全身症状、皮肤症状和周围神经受累情况不同制定两种强的松治疗方案。结果 60例麻风病患者中,有28例发生33例次麻风反应,其中9例发生Ⅰ型麻风反应10例次,17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21例次,2例发生混合型麻风反应2例次;18.18%麻风反应发生在麻风病确诊之前,63.64%麻风反应出现在联合化疗后12个月内;麻风反应以皮肤损害和周围神经受累为主要表现;强的松治疗麻风反应治愈19例次,显效7例次,进步6例次,无效0例次,恶化1例次,有效率为78.79%。强的松治疗后9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1例出现下肢水肿,1例出现血压升高,10例出现满月脸,对症处理和解释后均能坚持治疗。结论联合化疗前发生的麻风反应容易造成临床医生误诊,麻风病患者联合化疗后12个月内麻风反应发生率高,强的松治疗麻风反应的疗效肯定,但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邹兴梅  梁东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5):639-639,623
报道BL型麻风Ⅰ型反应后升级转型为BT 1例。2002年7月初诊为BL并实施MDTMB方案治疗。2004年4月出现I型麻风反应,麻风反应后近6个月转型为BT。本例BL患者在接受MDT治疗后期出现I型麻风反应的症状和出现反应时间符合I型麻风反应的升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风患者治疗前、中、后皮损组织中麻风菌16S rRNA,观察组织中麻风菌活性,建立评价短程联合化疗(MDT)疗效的指标。方法收集14例麻风患者治疗前、中、后皮损组织,根据临床型别和MDT疗期分组,建立RT-PCR方法扩增麻风菌16S rRNA特异片段。结果 4例少菌型(PB)患者,完成治疗后3例阴转,1例虽未阴转,但该病例分型不详,不排除多菌型(MB)的可能;4例MB患者经治疗6~8个月,其中3例检出麻风菌16S rRNA;6例MB患者,2例完成24个月治疗后患者阴转,另4例经12个月的治疗后,2例阴转,1例呈弱阳性,1例阳性。结论对同一患者在不同疗期采用RT-PCR检测16S rRNA,显示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麻风菌活菌量也随之下降,该方法可评价MDT疗效,结合患者的细菌密度指数,可为确定疗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县有两家系四代分别有9例和11例麻风患者,现报告如下: 家系1:户主蓝某,汉族,四代共42人,其中麻风患者9例(T~*6、L~(**)3),占21.4%;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阳性39人,阴性3人.第一例患者为父亲,曾与一瘤型麻风同住一年,63岁发病,瘤型麻风;第二代6人其中1人发病,结核样型麻风,发病年龄47岁;第三代20人中发病7例,5子患结核样型麻风,2女患瘤型麻风,发病年龄4~28岁,均与祖父(瘤型麻风)长期密切接触:第四代15人,年龄7~15岁,现均未发  相似文献   

5.
中药雷公藤治疗Ⅱ型麻风反应284例次,有效者281例次,有效率98.95%,对照组反应停治疗Ⅱ型麻风反应113例次,有效者109例次,有效率96.4%。雷公藤治疗Ⅰ型麻风反应34例次,有效者32例次,有效率94.1%,反应停对Ⅰ型麻风反应无效。根据临床和化验室检查,雷公藤对Ⅱ型麻风反应的疗效不亚于反应停,对Ⅰ型麻风反应的疗效可能优于反应停。雷公藤药源丰富,使用方便,其提取物“104”和“124”的副作用很少。  相似文献   

6.
63例麻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麻风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63例麻风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及结论:63例麻风患者瘤型麻风35例,为麻风主要临床表现型,麻风样反应3例,易引起误诊,误治;合川26例,为重庆市主要发病地区,城镇患者15例,并不少见;由于麻风是一个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视对麻风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麻风反应与联合化疗(MDT)方案/药物的关系及临床情况,找出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减少和控制麻风反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永平县麻风病历和监测资料,对该县治疗的75例麻风发生反应情况与MDT中的两种治疗方案和两个治疗时段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抗麻风药物的关系及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DT75例麻风发生反应10例,反应率为13.33%。反应10例全部为多菌型(MB)方案病例,反应率为23.26%,其中MBII型反应8例,Ⅱ型反应率为22.86%,少菌型(PB)上MB方案者Ⅰ型混合反应2例,PB方案治疗病例无反应发生。前时段治疗病例反应1例,占反应人数的10%,反应率为1.85%;后时段治疗病例反应9例,占反应人数的90%,反应率为42.86%。初次反应平均在MDT开始后的23.9月,Ⅱ型反应临床表现以全身症状为主者占87.5%,Ⅰ型混合反应则以皮损大批出现和神经肿痛为主。反应持续时间平均为9.6个月。结论麻风反应与MB方案关系较大,其中主要与B663相关,后时段全部使用SCANPHARM Denmark,NOVARTIS PHARMAAGBASEL.SWITZERIAND的MDT药物后,反应人数增加。  相似文献   

8.
细胞内鸟型分枝杆菌(M A I)引起的皮肤感染在一般患者中不常见,但对那些免疫受损的患者包括H IV患者可能会造成严重感染。作者报道1例A ID S患者皮肤感染M AI,临床及组织表现极似组织型麻风,这种表现在此类患者中未见描述。细胞内鸟型分枝杆菌感染的1例HIV阳性患者表现为组织型麻风@Boyd A.S.$Dr.3900 the Vanderbilt Clinic, Nashville, TN 37232, United States @Robbins J. @崔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瘤型麻风伴严重Ⅱ型反应患者的护理。方法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予以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结果患者麻风反应得到控制。结论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的实施,减轻了患者反应期间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控制了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0.
马德里麻风分类法(1953年)的缺点之一是没有反应期分类。目前,麻风反应这一名词,包括了许多不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特点的病变过程,它们唯一的。共同点是病程急骤而带有暂时性。我们已经知道不同型的反应,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预后和治疗方法,所以有必要将麻风反应系统地分类。日本麻风学会曾在1955年的年会上,讨论了麻风反应的分类。塔吉利氏(Jajiri)将瘤型麻风反应分为  相似文献   

11.
报道9例Ⅱ型麻风反应肺部损害的X线表现。主要为间质性损害,有局部和弥漫性两种,或伴肺门淋巴结肿大。其损害均发生在BL~L3者的Ⅱ型麻风反应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OKT_6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分别对72例和70例各型麻风皮损郎格罕氏细胞(LC)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型麻风表皮OKT_6阳性LC数均有改变,但其中以结核样型(TT)和瘤型(LL)两组变化最为明显,S—100蛋白阳性细胞在TT和LL中其数量和分布均有所不同,提示LC的数量和分布的改变与麻风类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麻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麻风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减少麻风反应对患者机体的损害,避免畸残的发生.方法:对发生麻风反应的患者从心理、临床、皮肤、神经、眼的症状进行施护.结果:结果28例麻风反应患者,无1例发生可见性畸残.结论: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的实施,减轻了患者反应期间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缩短了麻风反应时间,降低反应程度.预防了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利福平、氨苯砜、氯苯吩嗪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患者致Ⅱ型麻风反应少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麻风杆菌细菌密度指数与瘤型麻风患者三种血清免疫球蛋白(1gG.1gA及1gm)含量相关情况。使用皮肤切刮法检查瘤型麻风患者的细菌密度指数,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瘤型麻风患者三种血清1g.80例瘤型麻风患者中麻风杆菌检查阳性的29例。  相似文献   

16.
麻风反应,尤其是神经痛,一旦发作,疼痛难忍,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麻风病学中急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最近我们试用“斯锑黑克”治疗麻风反应神经痛,尚有较好的效果,因时间较短,例数不多,先作初步介绍,以供同道参考,并请指正。我们共治疗患者10例,其中结核样型麻风7例,瘤型麻风3例,均系服氨硫脲、氨苯砜、苯丙砜治疗的患者。神经痛的程度不等,重者为全身痛,断续三年余。轻者只有一个肢体疼痛,不过10天。对神经痛反应,我们过去曾用过不少疗法;如普鲁卡因封闭  相似文献   

17.
余云志 《中外医疗》2016,(7):184-186
目的 分析胎心监护以及脐血流检测方法 应用于胎儿窘迫预测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190例胎儿窘迫患者,针对患者进行胎心无负荷试验(NST)的同时对其脐血流(S/D)比值进行科学测定,对所有研究对象临床状况进行实时观察.结果 S/D比值小于3的有178例,反应型占72.72%,可疑型占22.11%,无反应型占5.15%;S/D比值大于等于3的有11例,其中反应型占9.09%,可疑型占45.45%,无反应型45.45%.S/D<3以及S/D≥3在NST反应型以及无反应型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3在反应型及可疑型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无反应型,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检测方法 在异常结果 方面存在密切关系(P<0.01),两种检测方法 在结果 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胎儿窘迫,同时选择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检测方法 进行联合诊断,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胎儿预后情况进行改善,促使围产儿病死情况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8.
周勇  陈春梅 《海南医学》1993,4(4):14-15
1984年以来,我院对86例麻风进行联合化疗,现将有关临床、细菌、麻风反应和毒副作用的观察,以及停药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共有患者89例,接受联合化疗(MDT)的86例,占96.6%。其中瘤型(LL)44例,界线类偏瘤型(BL)14例,中间界线类(BB)6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22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15~85岁,平均47.4岁。病期0.5~42年,平均6.7年。分为初治组(未经抗麻风治疗)50例,经治组(曾用过抗麻风药物)36例。86例麻风中属复发病例的3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例麻风反应患者的病情观察方法及护理措施的制定。方法心理护理,皮肤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神经痛的观察及护理,眼部症状的观察及护理,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健康教育。结果20例麻风反应患者,无1例发生可见性畸残。结论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的实施,减轻了患者反应期间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缩短了麻风反应时间,预防了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麻风病有很多类型。在两个极型,即皮损局限,通常查不到菌的纯结核样型(TT)与皮损广泛,大量带菌的纯瘤型(LL)之间,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分别称为偏结核样型的界线类(BT)、中间界线类(BB)和偏瘤型的界线类(BL)。各型的预后相差悬殊,临床表现呈现连续光谱似的改变,显然反映了宿主对抗麻风菌的免疫力有所不同。 近年来关于麻风患者免疫状态研究的资料很多,往往选择瘤型(包括BL与LL)麻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