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调查及证素提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哮喘证候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候是热哮,其次是冷哮、风哮和虚哮。出现频次前三位的病性要素是痰、气郁和风;病位要素是肺、脾和肝。结论哮喘发作期以热哮为主,兼加痰和气郁的因素,提示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昌吉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23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证候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所有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候是寒哮,其次是虚哮和热哮;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哮喘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疾病的状况因证型不同存在差异;哮喘发作的诱因以外因为主;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前三位的病性要素是痰、风和气虚;病位要素是肺、脾和肠。结论: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寒热是辨证的关键。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哮喘的中医证型表现出由实证向虚证及虚实夹杂证转化。气虚是哮喘的一种基本病理状态。外因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哮喘发作期病位以肺、脾、肠为主,病性要素则以痰、风、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抽样选天津市七家中医院两年内门诊和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SPSS13.0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以热哮、风哮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病机以气郁、痰阻为特征.2)哮喘缓解期体质特点与其发作期证候表现类型存在一定关系.[结论]1)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及其内部证候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受缓解期体质特点的影响,其间也存在一定规律.2)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针对性较强,是对以综合判断为特征的传统辨证方法的有益补充.3)哮喘缓解期和发作期之间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有利于发挥中医治末病理论的优势,提高哮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缓解期与发作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哮喘证候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以热哮、风哮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病性以气郁、痰阻多见;哮喘缓解期脾气亏虚最多,且往往兼夹两种甚至多种脏腑亏虚症状,并与发作期证候有一定关系;哮喘患者随年龄增长,病性表现从风哮、热哮到冷哮、虚哮和病位从肺及脾至肾的由轻到重的演变规律。结论了解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将有助于哮喘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了近10余年支气管哮喘的文献资料,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的分析。结果:构成支气管哮喘的证候要素有19种,但主要以痰(42.89%)、热(34.53%)、气虚(27.64%)、阴虚(15.31%)为主;作用靶点以肺(82.84%)、肾(22.22%)为主。结论:支气管哮喘病性属实多为痰、热、外风,虚性多为气虚、阳虚、阴虚,病位多在肺、肾、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阳虚水泛证、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肺、肾、脾、心、脑,病性为气虚、阴虚、阳虚、痰、血瘀、热、寒饮,频率在10%以上依次为痰、气虚、热、阳虚、血瘀。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主要在肺、肾,与脾、心、脑密切相关,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痰、热、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1年来有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证候、证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转化为SPSS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湿热证是文献中出现频次前6位的证候;肾、脾、肝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湿、阴虚、阳虚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镁要素。结论: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应痰病本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和分析14家临床协作单位经验辨证的结果,探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采集的经验辨证结果,对其命名进行规范后,借助EpiData3.1软件,运用SPSS16.0进行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规范经验辨证后证候名称,共有39个证候类型,总频数924次.其中频率大于3%的证候有9个: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水饮内停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水停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证,合计频率76.84%;其中气虚血瘀证(174例,18.83%)、气阴两虚证(154例,16.67%)远多于其他证候类型.肾精亏虚证、血虚证、脾胃亏虚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心虚胆怯证、湿毒浸淫证、痰湿阻络证、肾阳虚证出现频次为1,故而为不常见证候.在规范后的证候命名基础上,提取病性类证候要素16个,总频数为1 740次;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总频数为1 397次.其中频次排在前6位的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虚、血瘀、阴虚、水停、痰、阳虚,它们的合计频率95.46%;其中证候要素气虚(497例,28.56%)、血瘀(448例,25.75%)远多于其他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频次排在前4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心、肾、脾、肺,合计频率占89.26%;其中证候要素心(578例,41.37%)远多于其他病位类证候要素类型.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的多中心横断面经验辨证结果,初步反映出冠心病慢性心衰最常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文献中辨证信息及证候频次,探索慢性心力衰竭(CHF)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可能的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慢性心力衰竭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借助Note Express 2及EpiData 3.1软件,运用SPSS 16.0进行频数、构成比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144篇文献,经规范后的CHF证候名为71种,与CHF相关的证候要素有22种。从病例频次和构成比两个方面研究发现,证型出现的频次统计与病例数构成比统计在前7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心气虚证,阳虚水泛证及阳虚血瘀、水饮内停证。病性类证候要素在前6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病位类证候要素在前3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心、肾、肺。结论:通过对CHF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反映了CHF最常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可为进一步确定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21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建立慢性心力衰竭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的病性要素以气虚、阳虚、痰浊、血瘀为主,病位要素与心、脾、肺、肾、肝相关,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病性要素与病位的结合。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五脏相关,痰瘀相关。  相似文献   

11.
房室传导阻滞是难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心肾阳虚为本,寒、痰、瘀为标。主要病位在心,常涉及肾、脾。心肾阳虚证辨治以温补心肾;寒凝血瘀证辨治以温阳通脉;痰瘀痹阻证辨治以祛痰化瘀;另据病情佐以益气养心阴等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真武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为治疗太阳病误汗后阳虚水泛证的专用方。美尼尔氏综合症是临床发生眩晕的常见疾病,应用真武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取得了显著的近期疗效和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姚梅龄运用六经辨证体系辨证哮喘发作期的病因、病机及其证候类型的特征。方法:运用Apriori算法对姚梅龄教授哮喘诊疗医案中病因、病所、病机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病所以手太阴肺经为主;病因均涉及痰饮,主要合并热邪、风邪;主导证型有手太阴肺风湿饮郁热证7种证候类型。结论:姚梅龄教授辨治哮喘发作期时注重辨别痰、饮之邪,分清六经表里,认为哮喘发作期病所主要在手太阴肺之表里;证候类型以痰饮病因为核心,共有手太阴肺风湿饮郁热证等7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邵氏阳虚哮喘贴”穴位敷贴防治肾阳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144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肾阳虚证)患者,于夏季7~9月采用“邵氏阳虚哮喘贴”穴位敷贴,每周治疗2次,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44例病例经过治疗,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28%。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分钟步行后的呼吸困难程度较治疗前下降,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OS、ECP、IgE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CD3+、CD8+水平上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氏阳虚哮喘贴”对肾阳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2011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CHD患者660例,按不同民族分为两组,汉族384例,维吾尔族276例。结果维吾尔族早发CHD组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超重等方面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阳气虚衰。汉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阴寒凝滞、阳气虚衰。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中医证型(维吾尔族67.8%,汉族63.0%),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早发CHD患者超重、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高LDL-C、Fib水平等与汉族早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多种危险因素。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症状、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为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关键词为"肺炎喘嗽""哮喘""中医证型",制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小儿肺炎喘嗽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22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痰(93.07%)、热(火)(89.23)、阴虚(83.07%)、虚(74.61%)、风(68.46%)、湿(63.07%)、实(35.38%)、阳虚(11.53%)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肺(92.30%)、脾(83.07%)、胃(80.76%)、卫分(79.23%)、气分(70.76%)、心(66.92%)、肝(45.38%)、营分(39.23%)、肾(33.07%)、大肠(22.30%)、下焦(17.69%)等。单一证素主要包括阳虚、阴虚、实。单一病位包括大肠、胃、下焦和其他,累积频率为22.30%。两病性证素证候以痰热证、毒邪证、湿热证和阴虚证较为多见,其他尚有风痰证、风热证、风湿证等,累积频率为39.23%。两病位证素证候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多见,尚有卫气同病、营卫失和证等。三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风痰热证和风湿热证,其累计频率为30.00%。四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以邪犯营卫和肺卫痰热证较多为主,累积频率为6.15%;其他组合较少。结论:小儿肺炎喘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热、痰、风、阴虚等为主,其间相互兼夹,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痰热内阻,肺气郁闭。小儿肺炎喘嗽发病初期,中医证型易虚易实,中期虚实夹杂,后期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  相似文献   

19.
哮病食复的病因病机为贪食生冷,引动寒痰;嗜食辛辣,痰热壅肺;嗜食肥甘,痰浊蕴肺;进食海羶,引动伏痰。认为应辨证进食,预防食复,既病防变,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琢(TNF-α)-308 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哮喘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方法,检测16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40 例健康对照者的TNF-α-308 基因多态性。根据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标准对16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比较各中医证型的基因分布。结果:哮喘组与正常组、维吾尔族哮喘组与维吾尔族正常组、汉族哮喘组与汉族正常组、维吾尔族正常组与汉族正常组之间的两种基因型(野生型和突变型)及等位基因在分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哮喘各中医证型间TTNF-α-308 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哮喘患者与维吾尔族哮喘患者在各中医证型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支气管哮喘发病可能与民族、TNF-α-308 基因多态性无关;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可能与TNF-α-308 基因型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