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对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adr亚型HBx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载体pEGFPCl,构建重组体pGFP—HBx。将pEGFPCl、pGFPHBx转染HepG2细胞,采用G418筛选抗性克隆、荧光显微镜观察及RT—PCR检测HBx基因表达情况以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HepG2/GFP、HepG2/GFPHBx。用阿霉素(2.5μg/m1)分别处理HepG2、HepG2/GFP、HepG2/GFPHBx细胞,处理后不同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锥虫蓝染色计数死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阿霉素处理36h后细胞凋亡率。结果HepG2/GFP、HepG2/GFPHBx细胞传70代后,仍表达强的GFP;RTPCR检测显示在HepG2/GFP—HBx细胞有HBx基因转录表达。锥虫蓝染色检测表明阿霉素处理的HepG2、HepG2/GFP细胞发生了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细胞死亡,而在HepG2/GFPHBx和对照组细胞未见明显细胞死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阿霉素处理36h后,HepG2/GFP—HBx细胞凋亡率为3.94%,明显低于HepG2(59.03%)、HepG2/GFP细胞(61.38%)(P〈0.01),而与未处理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12%,2.78%,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GFP、GFPHBx的HepG2细胞株;HBx能够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前S1蛋白与病毒DNA和核心抗原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诊断的对比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5
目的 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04例,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检测其Pre 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 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29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达96.5%,这组患者存在病毒的高复制。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65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1.5%和72.3%;HBsAg和抗-HBc阳性者8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7.5%、75.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以HBV DNA定量>103拷贝/ml为诊断标准,HBV DNA阳性患者HBeAg、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1.5%(28/89)、80.9%(72/89);两者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0.0%(42/104)、82.0%(85/104)。HBV DNA与HBeAg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x2=53.397,P<0.001);HBV 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HBx)由一段154aa的多肽组成,由HBV的X基因编码,在肝癌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广泛参与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反式激活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1].HBx不能直接与DNA结合,但是能活化多种DNA顺式作用元件,如核因子κ B、激活蛋白1、激活蛋白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活化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等. 相似文献
4.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 nase ,MAPK)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 ,参与介导生长、发育、分裂、分化、死亡以及细胞间的功能同步等多种细胞过程。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已发现和克隆了ERK、JNK/SAPK、p38/RK、ERK5 /BMKl四个MAPK亚族。这些MAPK能被多种炎性刺激因素所激活 ,并对炎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主要对细胞从整个G1期过度到S期起决定性作用 ,具有双重特异性的MAP激酶的激酶 (MEKl和MEK2 )磷酸化和激活后 ,可以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 1和ERK2。激活的ERK可使磷酸化许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因名CCND1)对HBV复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GSE84044数据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HB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在HBV细胞复制模型中瞬时表达cyclin D1及cyclin D1持续激活突变体(T286A)蛋白,使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BsAg、HBeAg及HBV D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V core蛋白,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HBV 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yclin D1对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活性的影响。利用GSE83148数据集,分析CCND1与HBV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在GSE84044数据中,HB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的肝组织中有7个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与HBV DNA载量呈显著负相关(r值均<-0.3,P值均<0... 相似文献
6.
7.
8.
阐明宿主和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病毒的复制、致病性和毒力至关重要,本文对小RNA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参与的宿主蛋白和病毒蛋白的功能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首先讨论病毒衣壳蛋白和宿主细胞受体间的相互作用,然后详述病毒复制过程中参与的病毒蛋白和宿主细胞蛋白。 相似文献
9.
中药对慢性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中医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最佳方法,我们用自拟的抗病毒Ⅰ号方及辨证中药治疗慢性乙肝85例,分析了不同组方对乙肝病毒(HBV)复制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丙型肝炎病毒C基因(HBV X—HCV C)共表达HepG2细胞模型,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双酶切质粒pXT1—X,得到完整的HBV X基因片段后,将其插入到质粒PBK—CMV和PBK—HCV C的相应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BK—X和PBK—X—C;再将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分别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G418筛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鉴定HBV X和HCV C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结果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共表达HBV X—HCV C蛋白的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较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及单独表达HBV X、HCV C蛋白的细胞明显升高。结论HBV X—HCV C共表达能显著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提示HBV、HCV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 HCV 的抑制作用。方法用 HCV 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 HepG2细胞.制成 HCV感染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 PAP 干预该模型;利用荧光定量 PCR 法分别于药物干预后48h、96h、144h 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同时以不同浓度干扰素(IFN)处理该模型作为对照。结果 PAP 处理 HepG2感染 HCV细胞模型后,细胞内 HCV RNA 含量在48h、96h、144h 各组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在第48h,HCVRNA 含量100μg/ml 组和10μg/ml 组<1μg/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 组及对照组;在第96h,HCV RNA含量100μg/ml 组和10μg/ml 组<1μg/ml 组<0.1μg/ml 组和0.01μg/ml 组<对照组;在第144h,HCVRNA含量100μg/ml 组及10μg/ml 组<1μ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组及对照组。培养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各组间在48h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96h,培养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100μg/ml组及10μg/ml 组<1μg/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 组及对照组;第144h 时,培养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100μg/ml 组、10μg/ml 组及1μg/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 组及对照组。PAP 对 HCV 的抑制作用随 PAP 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100μg/ml 组对 HCV的抑制作用最强。IFN 干预该模型亦得出相似结果,以3.0×10~4IU/ml 组对 HCV 抑制作用最强。PAP 与 IFN 均以第48h 的抑制效果最好,在48h、96h 及144h时,PAP 对 HCV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 IFN(P<0.01)。实验浓度的 PAP 未引起细胞死亡或脱壁,对细胞的形态、生长也无明显影响。结论 PAP 对 HCV 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IFN。实验浓度的 PAP 对细胞形态及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面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快速增长,乙型肝炎病毒(HBV)严重肆虐以及大量发生HIV-HBV重叠感染的严峻现实,研究我国HIV-HBV重叠感染后HBV对HIV感染的疾病进程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综述了HBV的X蛋白诱导HIV-1复制和转录的研究进展,表明HBV重叠感染可能是加速HIV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作者对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患者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1992年1月_1994年10月连续在我院住院确诊的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患者60例,同期连续收住院的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并对观察组中2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期0.5_3年。结果入院时观察组HBeAg和抗_HBcIgM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9/60对52/106,8/60对29/110,P<0.05),HBsAg阴性率和抗_HBe阳性率显著增高(10//60对5/110,P<0.01;38/60对48/106,P<0.05)。观察组20例随访发现,HBV_DNA阳性及HBV_DNA,HCV_RNA二项同时阳性例数都比入院时明显减少(4/20对10/20,P<0.05;1/20对7/20,P<0.05)。结论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时存在病毒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构建核定位信号突变型P2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探讨其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点诱变技术突变P21基因的核定位信号序列,采用DNA重组技术,亚克隆突变型P21基因至pDsRed1-C1真核表达载体中,重组为pDsRed1-C1-p21NLS-,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脂质体转染HepG2.2.15细胞,RT-PCR检测目的基因pDsRed1-C1-p21NLS-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测目的基因亚细胞定位,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水平。结果 pDsRed1-C1-p21NLS-质粒构建成功,与野生型相比,主要在胞浆表达,促进病毒的复制。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21的亚细胞定位,对HepG2.2.15细胞中病毒复制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胞核P21抑制病毒的复制,而胞浆P21促进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8.
19.
20.
腺相关病毒Rep78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AAV)Rep78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HBV-C)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pEOB6(含有HBv全长的质粒)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扩增出HBV-C启动子基因及含有HBV-C启动子的HBV-C基因。利用pMAL-Rep78体外扩增得到Rep78蛋白。以凝胶电泳阻滞实验检测Rep78与HBV-C启动子的结合,体外转录实验观察Rep78对HBV-C转录的影响。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出了的HBV-C启动子基因(182bp)及含有HBV-C启动子的HBV-C基因(789bp)。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结果显示ReP78与HBV-C启动了结合,呈剂量依赖性并可以被ReP78抗体阻滞。体外转录实验显示Rep78明显抑制HBV-C的转录。结论AAVRep78可以通过与HBV-C启动子结合抑制HBV-C的转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