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中有关心、血、脉方面的论述是颇多的,如《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又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诸血者,皆属于心”等等。由上可知,两千年前的古代  相似文献   

2.
凡用滋补人体气、血、阴、阳的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统称为补益剂。《难经·十四难》亦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这就指出了补益五脏的大法。临床中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及气血双虚之不同。因此,补益剂也相应的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及补阴、补阳等五类。但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病情,互相调整。如《景岳全书》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  相似文献   

3.
"肾主精"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肾主精的理论根据《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脾藏营,……心藏脉,……肺藏气,……肾藏精”,《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精”理论的提出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肾具有生殖功能。在机体发育至一定的年龄阶段,产生出“天癸”物质促使女子“任  相似文献   

4.
瘀毒阻络与冠心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病学说萌芽于《黄帝内经》 ,历经发展 ,清代叶天士进一步明确了“经主气 ,络主血” ,“初为气结在经 ,久则血伤入络” ,“百日久恙 ,血络必伤” ,提出了要“讲究络病功夫” ,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冠心病具有胸闷、胸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等的临床特点 ,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基本病理特征。《灵枢·经脉》有云 :“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 ,复从胃别上膈 ,注心中” ,“小肠手太阳之脉……入缺盆络心” ,“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 ,从肺出络心 ,注胸中”。《医原》说 :“夫人周身经脉 ,皆根于心”。《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冠心…  相似文献   

5.
肺阳虚与慢性支气管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之咳嗽、痰饮、喘证范畴,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表现。历代医家在其病机认识上多从肺气虚、肺阴虚立论,即使论及阳虚,亦多责之脾肾之阳。《素问*咳论》虽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然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咳嗽》中云:“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也。”我们通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病变主要在肺,肺阳虚是其病机关键。当本病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时,则由肺及脾、肾、心,成为肺脾同病、肺肾同病、肺心同病,其病机发展顺序依次是:肺阳气虚→脾阳气虚→心肾阳气虚→功能衰竭。因此,温补肺阳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6.
《灵枢·本输》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对于“故将两脏”,前代一些注家把“故将两脏”的“将”注释为统率,即肾将领三焦和膀胱两脏。如张介宾注释说:“三焦为中渎之府,膀胱为津液之府,肾以水脏而领水府,理之当然,故肾得兼将两脏。”也有认为肾将领三焦和肺两脏,如张志聪注释为“一肾配少阳而主火,一肾上连肺而主水,故肾将两脏也。”对“故将两脏”这样注释是否有道理? 先从文义上看,张介宾释为肾将三焦、膀  相似文献   

7.
谈中医补法     
补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 ,是选用具有补益、滋养、强健等作用的药物 ,根据配伍原则组成方剂 ,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 ,恢复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 :“虚者补之” ,“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补法正是根据这些治疗原则制定的治疗大法。补法基本可以分为直接补法与间接补法两种。1 直接补法  直接补法又可称为正补法。《难经·十四难》曰 :“损其肺者 ,益其气 ;损其心者 ,调其营卫 ;损其脾者 ,调其饮食 ,适其寒温 ;损其肝者 ,缓其中 ;损…  相似文献   

8.
崩漏治验     
崩漏一症,为妇科常见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阴虚阳博为之崩”,《金匮要略》称为“漏下”,《诸病源候论》说:“妇人月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有所差异,而病因病机却难分开,所以古人认为“漏为崩之渐,崩者漏之甚”,崩与漏二者又能互相转化,故自古以来,习惯上就统称为“崩漏”。引起崩漏的原因甚多,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心、肝、脾、肾、冲任、胎宫等损伤,皆能引起此病。然以脏腑论之,主要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因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而可固摄,肾主冲任而调阴阳也;若以出血原因…  相似文献   

9.
痰的产生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反映。脾主运化,如脾气虚弱,不能运化,聚而为痰,《诸病源候论·虚劳痰饮候》记载:“劳伤之人脾胃虚弱,不能克消水浆,故为痰饮也。”肾主水,肾的开阖不利,水湿停聚而为痰;肺生痰,如肺失肃降,治节无权,聚而生痰;“肝为万病之贼”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聚而生痰;心生痰,李用粹说:“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停痰,痰聚心位,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  相似文献   

10.
阳萎的基本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治疗阳萎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 ,历代医家著述颇丰 ,但对其病机、治则认识不一。在治疗法则上 ,有从肾论治者 ,有从心论治者 ,有从脾论治者 ,有从肝论治者 ,还有从气治、从血治等 ;在病机认识上 ,有从五脏立论 ,有从气血立论 ,有从经络立论。虽各有理 ,但未能全面的反映中医对阳萎病的认识。笔者参照中医经典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 ,试阐述如下。1 肾肝和调是阴茎勃起的基本条件1 1 阴茎勃起的主导在肾《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肾者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意思是言肾主前阴精窍 ,总司阴茎勃起和完成性事之职。(1)肾精是阴…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在原有的“心-肾-子宫轴”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心-肾-肝-脾-子宫轴”。认为“心-肾-肝-脾-子宫轴”失衡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病因,其中心肾不交是中心环节,肝脾气血升降失调是重要影响因素,肝脾对心肾相交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复发性流产的治疗应以调节“心-肾-肝-脾-子宫轴”为主要方法,心肾合治,肝脾同调,同时顺应女性生理周期进行调周治疗,注重防治结合,如此方可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医者均认为糖尿病病变脏器在肺、脾、肾三脏。其燥热为标,阴虚为本。笔者认为该病其标在心,其本在肾,其制在肺。言其标本在心肾乃取象于大自然中之水火。水得火则化气,逢寒则结冰,此乃物化之变。寒热适中则水火既济,升降相应乃物化之常。人体亦然,肾藏精主水,心藏神属火,肾水上升,心火下降,阴阳平衡,升降相应,开合有序,气血各从其流,性命保全。而导致糖尿病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心肾关系紊乱所致。《内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相似文献   

13.
《内经》“皮毛者,肺之合”的理论,对后世学者影响较深,心与皮毛的关系,《内经》中也有一些重要的论述,本文试作初步探讨。1 心与皮表的生理关系1.1 心气、心阳与皮表的关系《素问·刺禁论》曰:“心部于表。”张志聪注言:“心为阳脏,而主火,火性炎散,故心气分部于表。”张景岳亦注:“心火主阳在上,故其气部于表。”姚止庵曰:“心为牡脏,属阳主表。”由上论可知心之阳气,能布达于肌表,有主司皮表阳气之功能,亦即皮表的温煦需赖于心阳的作用。1.2 心血、心液与皮表的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  相似文献   

14.
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及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味理论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用药物之偏性以平脏腑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这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手段。 1、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内经》论述颇多。《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五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五脏之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灵枢·五味篇》:“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咸、先走肾。”《素问·阴  相似文献   

15.
补法的运用     
补法是针对虚证而设的。《素问·三部九候论篇》云:“虚者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指出了补虚的总原则。《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云:“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  相似文献   

16.
于作洋教授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疾病的发生离不开气机的紊乱,故在治疗上注重理肺调气。小儿遗尿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中医治疗此疾病优势显著。多数医家将其病因病机归于肾脾肺虚,提及肺于片瓦之地,并多从虚证论治,从实证论者寥寥无几。于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症,重视从肺论治,提倡肺肾同治。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且主一身气,调理气的升降出入,在水液代谢中起到枢纽作用;且肺为肾之母,母病及子,故从肺论遗尿不可小觑。根据小儿肺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以及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小儿遗尿症不能单责虚证,往往虚实夹杂,实证亦不得忽视。在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推崇肺肾同治、虚实兼顾,以补肾为本,理气为重。多用缩泉丸、桑螵蛸散等补肾固摄,常选麻黄宣肺利水,柴胡、前胡、杏仁调理气机,兼有肺热者加减麻杏石甘汤、泻白散等清泻肺热,兼有肺虚者配伍补中益气汤等补肺益本,诸药合用,肺气得调,肾气得固,而遗尿自止。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炎在中医文献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结于“水肿”,同时也散见于“虚劳”、“腰痛”等证中。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病本在肾。正如《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其中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肺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而致本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  相似文献   

18.
虚证指的是因机体精、气之类的重要物质损耗(精气夺则虚),以致全身抵抗力低下,临床表现为抗御外邪的能力减弱,机体自身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器官功能低下的各种疾病。清代《医宗金鉴》的“虚劳总括”指出:“虚者,阴阳气血营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内经》则指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劳者温之”,《难经》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脾者调其饮食,损其肾者益其精”,因此,临床上常以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补益药治疗虚证。血液系统中与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调有关的一系列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缺铁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骨髓瘤、各种继发性贫血等,在临床上大都表现为气血亏虚的症候,可以归属为中医的虚劳病,现代临床及药理研究进一步验证,在有关虚劳的理论指导下,运用补益类中药这些疾病的治疗,常可取得显著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病理生理联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其病理过程的本质主要是“病在元气之虚”,与五脏虚损、功能失调有关..脾通过“主运化”和“主肌肉四肢”为运动过程提供物质与能量补偿;通过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增强抗疲劳能力,促进疲劳后恢复肾不仅以其“藏精”、“生髓”、“主骨”直接影响运动训练和竞技水平,而且肾还通过与肝、脾的病理生理联系影响运动状态。肝“主疏泄”、“藏血”、“主筋”、“藏魂”等功能,在不同的环节上对运动性疲劳产生重要影响心、肺共同治理运动机体的气血,同时“心主神明”与运动意志、机敏状态和环境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二陈汤加减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湿痰证均是二陈汤在临床上的适应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名医方论》云:“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处不到,然只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痰本在脾在肾,治者详之”;《证治准绳》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