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临床特点,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的情况.方法分析2001年9月~2003年1月我院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70岁106例(高龄组),<70岁231例(低龄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高龄组术前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肾功能异常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低龄组(P<0.05).两组间其他各种围术期并发症如再次气管插管、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再次开胸探查、透析与否、术后房颤,心肌梗死、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手术死亡率的差异亦无显著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左室射血分数、再次开胸探查与手术死亡率有关.结论高龄组与低龄组围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相当,年龄并非是影响手术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成功41例,总成功率91.1%,植入支架50只,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术后随访6~12个月,3例再次出现胸痛发作,其中1例为原有支架闭塞;1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70岁以上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4月至2008年7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55例70岁以上T2DM合并CHD者(DMCH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55例性别匹配的70岁以上不合并T2DM的CHD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凝血、射血分数等临床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比较。结果:DMCHD组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NDMCHD组(P<0.05),其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DMCHD组(P<0.05);DMCHD组左室射血分数(EF)显著低于NDMCHD组(P<0.01)。155例DMCHD患者,有35例初诊的DM患者(22%),若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而仅依靠FBG,则有14例DM患者漏诊(40%)。DMCHD组以弥漫病变为主(P<0.01),冠脉狭窄指数及闭塞的血管数显著高于NDM组(P<0.01)。结论:CHD患者DM漏诊率较高;DMCHD较之NDMCHD患者存在更多的CHD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远期效果。方法 在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基础上植入支架。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共植入30个支架,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 30个支架植入均获成功,除1例术后4个月再发心绞痛,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冠脉外科围术期管理及其外科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2015年10月—2017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70岁以上的患者27例。统计其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等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主动脉瓣阻断时间为(106.32±45.2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64.95±52.43)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为(15.8±1.6)h,移植血管数量为(2.8±0.8)根,术后留置ICU时间为(45.3±38.5)h,患者住院时间为(35.45±6.3) d,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2例,全组术后共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CABG术后低心排、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全组术后早期并发症总次数为10次,术后低心排综合征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伤口感染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脑血管事件1例。 结论 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差,但是在完善的术前准备、相应的手术处理方式、严密的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基础下是安全可行的,并有积极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11例冠心病患者作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并与用PTCA治疗的13例作了比较。结果:11例支架术均获成功,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由本前的93.8%±5.1%降至术后的5.6%±4.2%,而13例PTCA患者有2例因相关动脉闭塞作补救性支架植入,冠脉狭窄术前为94.1%±7.8%,术后为40.9%±8.9%,与支架术相比P<0.01。作者认为:冠脉支架术安全有效,并可作为PTCA术并发症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7年9月收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50例7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50例病变相关动脉为前降支35处,右冠状动脉19处,回旋支10处。单支病变26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6例;PCI成功率98%;术后随访6~40个月,7例再次出现胸痛发作,3例患者行PCI术,其中1例为原有支架闭塞;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为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结论:高龄老年患者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302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情况以及并发症、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占20.53%;2支病变占41.06%;3支病变占38.41%。拟处理的396条血管431处病变A型病变占13.46%,成功率100%;B型病变占37.59%,成功率99.38%;C型病变占48.96%,成功率99.05%。总成功率99.30%。支架置入时间(15.3±7.8)m in;X线照射时间(4.8±3.9)m in;造影剂用量(105.6±51.3)mL。并发症发生率3.31%。术后心绞痛缓解率98.66%。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安全有效,是冠心病患者理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 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 2 3例 70岁以上(高龄组 )和 31例 5 0~ 6 0岁 (对照组 )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多支弥漫性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复杂 ,手术难度大 ,置入术成功率为 95 .7%。随访 3~ 38( 2 2± 13)个月 ,心绞痛再发率为 17.4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 4 .3%。结论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近期与远期效果满意 ,是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优于单纯内科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0.
张小利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1027-102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和(或)支架植入术已成为且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及常用治疗方法,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对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PTCA或支架植入术。探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方法,回顾分析实施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0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行C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5例老年(共156支冠脉血管)和90例非老年(共120支冠脉血管)冠心病患者接受CS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冠脉特点和发病血管支数与非老年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在CS成功率,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68例冠脉介入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监测其生命特征,检查创口有无渗血、血肿,测术后动脉搏动是否消失、皮肤颜色、温度变化等情况,注意意识情绪变化。结果 术后失眠占53%,排尿困难40%,出现迷走反射18%,心律失常低于4%,出血、栓塞均低于1.5%。结论 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对症护理,保证了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高危患者应用两种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在17个月期间对49例再狭窄高危患者行雷帕霉素(Cypher)和/或紫杉醇(Taxus)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24例患者接受Cypher支架置入术;25例患者接受Taxus支架置入术.结果:24例患者26支血管的27处病变共置入27个Cypher支架;25例患者36支血管的42处病变共置入42个Taxus支架.对49例患者平均随访7.3个月(1个月~17个月),没有1例发生术后再狭窄或进行靶血管重建或靶病变重建,但有2例在PCI后5 d(Cypher支架)和45 d(Taxus支架)分别发生了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即刻成功率高,在再狭窄高危患者的术后近期再狭窄发生率很低,但是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是一个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在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间于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连续183例女性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n=48)和非高龄组(年龄<75岁,n=135),同时入选同期77例高龄男性患者作为高龄对照组。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非高龄女性相比,高龄女性表现为更多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丛集(P<0.05);多见冠脉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P<0.01);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与高龄男性相比,高龄女性也表现为更多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丛集(P<0.05);冠脉病变分布及严重程度相似(P>0.05);但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P<0.05)。高龄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总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在校正了基线特征后,女性患者的危险降低(OR=0.82,95%CI0.675-0.989,P<0.05)。结论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冠脉病变严重复杂,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总死亡率与男性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张黔桓 《广东医学》2005,26(9):1244-1245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58例行PCI治疗70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分级。主要研究终点为出现肾功能损害,次要研究终点为主要的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结果有39例(15.1%)患者PCI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RCIN)。老年患者易患RCIN的危险因素共分析了7个因素:肌酐清除率<60ml/min、急诊PCI、造影剂用量>150ml、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和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的使用,其OR值(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7.9(6.1~10.1)(P<0.05),5.2(3.8~7.8)(P<0.05),4.6(3.1~6.9)(P<0.05),4.2(2.9~6.5)(P<0.05),3.8(2.8~6.3)(P<0.05),2.1(1.2~3.1)(P<0.05)和1.8(1.2~2.7)(P<0.05)。老年RCIN患者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6.2%。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是老年人发生RCIN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高龄组)和同期该院住院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的中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7例(中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评分、病变节段分布、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等。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吸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右冠状动脉(RCA)2~3段病变,左冠状动脉(LCA)5段病变、11段病变、12~13段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构成比,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 3级血流、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者冠状动脉病变多较复杂、严重。对于无严重大脑、肺脏、肾脏和瓣膜病变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的主要方式,它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缺血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成功率,改善冠心病预后,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我院2006年1月—2011年5月开展冠心病PCI以来,至目前共治疗252  相似文献   

18.
1 文献来源 Serruys PW, Morice MC, Kappetein AP, et 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ersus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 for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N Engl J Med, 2009,360(10):961- 97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我院自2010年1~12月,于我科进行PCI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观察组50例患者应用PTCA加支架术,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49例,其成功率为98.0%。此外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于术中出现室颤,均成功进行电复律。有1例出现频发性的室早,经利多卡因静脉推注后消失,有2例于股动脉的穿刺处出现血肿,经局部治疗后患者血肿消失。结论:冠心病患者(70岁以上)进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并且其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多能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 70 岁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2018 年3 月 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342 例≥ 70 岁老年AP 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同期年龄 15 ~ 59 岁的AP 患者684 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两组男女比例、性别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首位病因为胆道疾病(54.97%),对照组的首位病因为高脂血症(44.01%)。 实验组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及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钙、总胆固 醇、甘油三酯、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例高 于对照组(P <0.05)。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更易发生呼吸衰竭、肾衰竭、胆道感染及肺部感染(P <0.05)。实 验组总病死率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年龄≥ 70 岁老年AP 患者女性比例较高, 主要病因为胆道疾病,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了解其临床特征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