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1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1例病人经抗凝、溶栓、祛聚、手术治疗后,8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门静脉高压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须及早诊断、预防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能避免此并发症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9-1999年168例施行断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总死亡率2.4%(4/168),门静脉血栓形成70例,并同时都伴发脾静脉内血栓。1例并发小肠梗死,抗血栓药物应用时间4-8天,平均5.8天。结论 切脾前不先结扎脾动脉和围手术期禁用止血药,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手术后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和扩容、活血药物,对门静脉血栓可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是发生在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所引起的。首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脾脏充血、肿大和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进而发生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大呕血和肤水等症状。在我国,造成门静脉阻塞、门静脉压力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肝硬变。在血吸虫病疫区主要是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变;在其它地区主要是坏死后性肝硬变(传染性肝炎后的肝硬变)和门静脉性肝硬变(酒精中毒和营养障碍等原因引起的肝硬变)。肝外门静脉阻塞如门静脉主干先天性畸形、血栓形成,在我国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就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4例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的观察及分析,探讨彩超在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膜蛋白CD62P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测定静脉血中血小板CD62P水平,并行血小板计数;实验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6例。术前实验组CD62P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实验组CD62P明显高于术前(P〈0.01)。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术前CD62P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血栓组CD62P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CD62P明显升高,且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高度相关,可作为评判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高危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影像学检查或手术证实的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11例以非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入内科治疗,首诊为门静脉血栓形成44例入外科治疗。采取药物治疗47例,死亡4例,治愈43例。手术取栓8例,治愈5例,死亡3例。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容易误诊或漏诊,及早给予溶栓等药物治疗对大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有效,严重并发症患者及时手术或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1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肝硬化无静脉血栓形成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脾切除史、硬化剂治疗史、血红蛋白水平低是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65岁、Child C级是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差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受多重因素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全方面、多角度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住肝移植术中影响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5例行供、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脾动脉吻合;8例采用门静脉端端吻合,1例因受者门静脉主干长段闭塞,取栓无法再通,将供肝门静脉与受省下腔静脉吻合。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或狭窄,现存活6例。结论:合理选择吻合用血管是避免术后发生血栓形成和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魏俊凌 《当代医学》2014,(17):94-95
目的探讨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实施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0/26);其他20例及4例药物治疗无效者转行手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7.5%(21/24),手术治疗PVT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常出现漏诊、误诊,对于大多数门静脉血栓,尽早实施药物治疗均有效,对于病情严重者,则需尽早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9~1999年168例施行断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总死亡率2.4%(4/168),门静脉血栓形成70例,并同时都伴发脾静脉内血栓。1例并发小肠梗死,抗血栓药物应用时间4~8天,平均5.8天。结论切脾前不先结扎脾动脉和围手术期禁用止血药,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手术后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和扩容、活血药物,对门静脉血栓可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梅斌  陈孝平  刘飞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3):2006-2008,2010
目的研究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病人194例,研究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与PT、KPTT及PLT的关系,再发上消化道出血及生存情况。结果该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为13.92%,血栓组与无血栓组PT、KPTF及PL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血栓形成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血栓形成组(P〈0.05)。结论断流术后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降低再出血率的重要一环。抗凝药物应在术后早期(PLT超过正常前)使用。  相似文献   

12.
张清华  潘万能  徐刚  姚冠羽 《浙江医学》2011,33(10):1463-1465
目的分析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直接经门静脉抗凝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9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观察经门静脉抗凝治疗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9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脾质量、切脾前和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术中出血、术后7d门静脉血流速度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12周,治疗组4例、对照组14例门静脉血栓形成(P=0.048)。治疗组经门静脉溶栓后4/4再通,高于对照组1/5(P=O.00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血流速度和是否经门静脉抗凝治疗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门静脉抗凝、溶栓预防和治疗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但却严重的并发症。病人仅有腹痛、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故易误诊。早期确定门静脉血栓形成是治疗和预防如肠坏死、晚期门静脉高压的关键。本文总结分析我院1990-2003年间.行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9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门静脉畸形致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叶国良,王文芸浙江省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315731)先天性门静脉畸形导致门脉高压症伴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罕见;本院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道男患,8岁,住院号46546;因反复呕血黑粪20余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脾切断流术后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脾切断流术后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200例脾切断流术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肝功能水平(包括白蛋白、胆红素)、脾脏质量、凝血酶原延长时间、术后血小板水平及术后14 d内患者门静脉血栓情况等指标。结果 200例患者中,门静脉血栓形成80例(40%),血栓组与无血栓组年龄、门静脉宽度、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脾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门静脉宽度、脾脏质量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呈正相关,门静脉血流速度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呈负相关。结论患者年龄、门静脉内径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质量对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影响较大,为影响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近7年收治住院11例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无肠吻合口瘘发生、复发血栓及死亡病例。结论针对诊断明确的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方法:收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316例的临床资料,选取性别、年龄、肝功能、术式选择和术后血小板计数5项影响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作为观察指标,对术后31例并发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比较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术式选择有关(P<0.05),与术后血小板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脾切除加断流术和术后血小板升高是影响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2006年5月实施断流术的22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22.7%;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贲门胃底区胃瘘1例,大量腹水1例,肺部感染2例;无近期内再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手术近期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与手术要点的完成、术中出血量、术前肝功能分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一种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PVT是肝硬化(LC)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之一。门静脉高压导致PVT形成,而PVT又进一步加重门静脉高压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MRI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PVT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其对LC病程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复杂多样,深入理解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有助于正确治疗和积极预防其并发症。我们分别介绍了门静脉血栓的定义、分级、分型、发病机制和急、慢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着重阐述了门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肠梗死的治疗和急、慢性PVT治疗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