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未成熟破裂是指载瘤动脉近端或动脉瘤颈得到充分暴露前发生的破裂,处理不当可以直接导致患者重残或者死亡[1~3].未成熟破裂多数发生在牵抬脑叶或解剖动脉瘤时,在硬脑膜剪开之前或刚剪开时即发生破裂者非常少见[2].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为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扩张,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1].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与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颈相比,因其有效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对较低,已越来越被医患双方所接受和认可.而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这种治疗手段最可怕的风险之一.本院2007~2009年在施行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微弹簧圈(MCS)瘤腔栓塞治疗中发生4例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这类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全方位的术后护理,除1例患者术后10d死于多发性脑梗塞外,其他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1].但对于椎基底系统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或宽颈破裂型动脉瘤,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是神经外科和介入放射科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作者于 2002年 12月对 1例基底动脉巨大颈部破裂型动脉实施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栓塞术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由于这些动脉位于脑底的脑池中,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方被发现[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达25%~60%[2].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正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对于合并心、肾功能异常且不能耐受麻醉的老年患者,或后循环、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来说,是首选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3].2009年4月,我们对1例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在围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萍 《全科护理》2014,(22):2055-2056
[目的]总结动脉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66例脑动脉瘤病人行手术治疗,同时进行术前告知与准备、术中配合与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心理护理。[结果]66例病人均顺利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动脉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李松林 《护理研究》2011,25(4):335-336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2],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随着介入材料以及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弹簧圈治疗破裂的脑动脉瘤,由于治疗成功率高、手术病死率低,逐渐成为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年以来对1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人采用水解脱弹簧圈血  相似文献   

7.
根据世界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与开颅夹闭术比较,在远期效果上无明显差异,而前者以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已被公认,目前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措施之一。尽管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可能性小(文献报道为2-5.1%,但后果严重。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6月。2004年5月2年来经治的8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4个动脉瘤,成功栓塞83例92个动脉瘤,有2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现对这2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的原因、预防措施、破裂后的急救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复发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发性动脉瘤1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其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三分叉处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和基底动脉瘤各1例,微创开颅手术夹闭复发动脉瘤9例,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3例。结果出院时优良8例,轻残3例,重残1例。术后随访4个月至5年,平均3.8年,11例生存良好,1例在术后4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颅内动脉瘤治疗后再复发的主要原因为:栓塞不致密、夹闭不全和血流动力学影响。颅内复发动脉瘤应进行个体化治疗,对再破裂的复发动脉瘤宜采取显微手术夹闭。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AN)系颅内动脉壁瘤样异常突起,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70%[1].AN的治疗主要分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2种方法,由于血管内栓塞治疗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AN的主要手段.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是保障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2].本科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共对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实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瘤破裂出血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表现为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诊断及处理较为困难。应用明胶海绵不锈钢圈及自制国产真丝线段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动脉瘤破裂出血文献报道较少,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24~75岁,5例均有血便,便潜血强阳性...  相似文献   

11.
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燕  郑倩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36-1037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原因,血管内治疗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的重要手段,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历经可脱性球囊、游离微弹簧圈、机械和电解可控性微弹簧圈等阶段的发展,使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和成功率均大幅度提高[1].  相似文献   

12.
蒲亨萍  姚声涛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12-1213
颅内动脉瘤(SAH)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经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本院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共完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228例,其中术中破裂28例,现将术中破裂的观察及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83例脑动脉瘤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83例脑动脉瘤临床资料,探讨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0月~2010年4月,我院对126例经颅脑CT或MRI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疑似动脉瘤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83例证实脑动脉瘤患者,43例采用脑动脉瘤夹闭术(开颅组),21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介入组),19例采用内科治疗(内科组)。结果:内科组的死亡率最高,开颅组致残率最高,介入组则死亡率、致残率均最低,三组愈后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最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经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统计近两年我科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结果,其中前循环动脉瘤22例,后循环动脉瘤2例。结果:24例患者中,手术夹闭6例,栓塞18例。恢复良好21例,轻残2例,重残1例。结论:两种方法均行之有效且可互补,治疗时应全面客观综合分析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月28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情况。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入路和预后,用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对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28例患者共30个动脉瘤,手术成功夹闭28个,包裹2个。术后3个月内,患者恢复良好15例(53.57%),中度病残7例(25.00%),重度病残5例(17.86%),死亡1例(3.57%)。结论早期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能减少再出血率和术前死亡率,术后预后较好,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59-346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Hunt-Hess分级三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予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医疗费用、脑积水发生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脑血管瘤破裂情况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术后短暂性脑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是指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破裂出血导致患死亡或残疾。虽然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发展迅速,但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疗效肯定,仍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本院2005年手术治疗3例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慧英  汪丽芳 《护理研究》2007,21(12):3330-3332
肝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肝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常引起低血容量休克,如不及时抢救或抢救不当常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60%-70%。肝内动脉瘤破裂胆道大出血手术病死率高达35%-50%。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抢救。2006年我院收治肝内动脉瘤破裂大出血3例,采用肝动脉栓塞治疗,无一例死亡,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抢救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动脉瘤出血,急性期病死率约有30%,存活者约1/3复发,第2次出血病死率为30%~60%,第3次出血几乎是100%死亡1[1].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颅内动脉瘤较普遍地采用了血管内栓塞治疗,这一治疗手段具有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使大多数患者免除了开颅手术[2].目前用于临床的栓塞材料颇多,然而微弹簧圈的出现才使栓塞动脉瘤真正取得突破.本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特点。[结果]本组235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5例,发生率2.12%,出血时间在栓塞治疗术后1 d~2 d。[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应立即控制胃部出血、管喂止血药,保护胃黏膜,静脉慎用止血药;稳定病人情绪,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