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心身疾病已得到医学界的共识,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康复中的意义.方法 90例伴有抑郁情绪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6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之上加以理干预.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SDS评分、HR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抑郁指数明显下降(P<0.05),躯体症状明显缓解(P<0.05),并发症及住院天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 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而且有利于患者躯体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焦虑及抑郁测评,探讨焦虑及抑郁状态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其中39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设为A组;53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B组;患者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焦虑及抑郁状态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绞痛呈一定相关性,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及抑郁与初发2型糖尿病发生心绞痛有着密切关系,可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发生心绞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对40例T2DM患者于住院期间实施心理干预,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第3和6个月进行评分,以评价其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40例T2DM患者入院时普遍存有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出院时、出院第3个月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第6个月焦虑、抑郁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中老年T2DM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并可维持近半年时间。  相似文献   

5.
杨晓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40-34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及运动护理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和生活习惯,进而稳定血糖,提高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中63例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对其行针对性的社区干预,并对其实施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3例患者经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患者的2型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且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效果评价。方法对青州市中5个社区5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护理服务小组,深入家庭进行系统护理干预2个月。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结果本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SAS、SCL-90评分焦虑程度、抑郁及躯体化、人际敏感均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护理小组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提高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在我院内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持续6个月。结果干预组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健康及不良行为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对三甲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非药物治疗干预,加强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干预。在干预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前后血糖。结果非药物治疗干预前后比较,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增强,患者提升了对非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善,干预前后对比,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非药物治疗干预是糖尿病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通过非药物治疗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减轻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11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55例在接受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SAS、SDS及SCL-90的部分因子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2.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干预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捷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09-109,112
目的:对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本地某社区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正规降糖治疗情况下进行为期1个月的糖尿病健康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知晓率,血糖的控制程度,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干预前,平均分由干预前的42.4%上升到82.2%。结论: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从而使血糖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行为实施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患者180例随机分干预组与常规组各90例,常规组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干预。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降糖药物应用依从性及血糖基线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一年后干预组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为(6.19±1.06)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平均(8.12±1.27)mmol/L低与常规组的(7.34±1.12)mmol/L、(9.02±1.40)mmol/L;干预组降糖药物应用依从性好77.78%高与常规组的50.00%(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有利于依从性的提高及治疗效果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影响。结论将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100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均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以及运用VAS评分标准对护理前后疼痛级别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得分较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的心理状况,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中疼痛,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患者因感到难以治愈,心理负担较重,易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生活质量也明显受到影响,躯体症状加重,进而影响疗效和预后。因此,临床上采用心身同治已逐渐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对糖尿病人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以及常规用药治疗的同时,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得分。结果第二次评定干预组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敏 《天津医药》2004,32(11):699-700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年下降,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带给患者和社会的负担明显加重。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胰岛素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4月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男109例、女81例,年龄39~80(58.9±5.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医疗服务进行用药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医疗服务进行用药指导的基础上实行药学干预,包括宣讲疾病知识、用药指导和定期随访等措施。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收缩压、舒张压、BMI等主要指标控制情况。评估两组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及用药依从性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FPG、2h PG、HbAlc、收缩压、舒张压、BMI均低于开始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糖尿病认知问卷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提高,但干预组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干预前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0±0.9)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7.7±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0.5)%、空腹胰岛素(24.7±0.9)mU/dL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②观察组40例,4例患者发生低血糖,概率10.0%,对照组40例,1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概率30.0%,P <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探讨我院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血糖状态下的胰岛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进行馒头餐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选取部分血糖控制好后的患者再次复查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并计算用于评价个体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指标HOMA-β,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将患者分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组和HbA1c≥10%组,了解两组之间的胰岛功能差异。HbA1c≥10%组的患者的HOMA-β、空腹胰岛素(FINS)和2 h胰岛素(2hINS)值低于HbA1C﹤10%组;相关分析提示HOMA-β与空腹血糖(FBG)和HbA1c呈负相关,与FINS和2hINS呈正相关;以HOMA-β为因变量,以其他变量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β与FBG和HbA1c呈负相关,与FINS呈正相关。部分血糖控制后患者的HOMA-β明显较治疗前好转,与高糖毒性有关。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β值受损,并与FBG、2hPBG、FINS、2hINS、HbA1c相关;治疗后HOMA-β好转表明高糖毒性存在,提示胰岛素释放试验宜在血糖控制后进行,以避免假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