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侯永革  耿红  刘辉  朱荣彦  卢海丽  杨茜  柳晓锋 《河北医药》2012,34(20):3103-3104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是挽救患者神经功能的最有效措施。近十余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接触性溶栓、支架等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已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本文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78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治疗的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万严  杨志宏  叶宁 《江西医药》2009,44(2):105-106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放射溶栓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例外伤性下肢血管闭塞患者DSA检查后1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溶栓后再通,1例截肢。7例非外伤性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放射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1例,未开通截肢2例。结论介入放射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特别是合并有心、脑、肺疾病的高龄患者,见效快,效果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的30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使用动脉直接溶栓以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在患者手术之后的3个月~2年中的临床观察显示,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的再通概率为100%,患者多段动脉闭塞血管的再通概率为53.4%,30例患者的血管再通概率为82.3%。结论通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属于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一类有效治疗方法,应该在医院科室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及手术方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配合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均经肢体动脉造影证实动脉闭塞4,0例行单纯介入治疗(血栓抽吸、溶栓、PTA、支架置入)、5例介入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取栓治疗。结果 40例行单纯介入治疗患者中25例经血栓抽吸后血管再通,8例血栓抽吸后行PTA及支架置入后血管再通,7例行置管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5例介入治疗效果不佳后行DSA引导下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42例恢复良好,2例发生肢体远端干性坏疽1,例截肢。结论介入治疗为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有效的方法,微创、安全、快捷,可作为首选方法,DSA引导下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取栓时目标明确,效果确切,应根据病例具体情况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86例行超选择肢体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术患的护理体会到: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术后制动、严密观察和防止再栓塞是动脉栓塞介入疗法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报道由于加强了关键环节的护理,86例介入治疗的患,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介入治疗29例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PTCA)和支架术 (Stent)能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的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1 ] 。本院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共对 7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术 ,其中 2 9例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人进行了介入治疗 ,表明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冠心病 2 9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 3 9~ 70岁 ,平均 5 9.68岁。根据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 ,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内导管溶栓配合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40例患者均经肢体动脉造影证实动脉闭塞,病变涉及动脉50段;病程8~120小时(平均60.5小时);病变长度5~30cm(平均16cm)。40例均先行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50万~150万IU(平均105万IU),短期溶栓治疗失败后10例行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1例行经皮穿刺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短期溶栓治疗后,30例血管复通;复通后1例围手术期再闭塞,置入血管内支架一枚。另10例行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后亦复通。38例术后恢复好,2例截肢,但均显著降低了截肢平面。结论动脉内导管溶栓与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均为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有效的方法,各有优点与局限,应根据病例具体情况选择或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张丽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28-63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支架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患者支架植入术治疗之后,对患者行周密的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顺利,经过精心的综合护理,术后所有患者动脉血流状况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术后患者恢复快,卧床明显时间缩短,且均痊愈出院,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给予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支架介入治疗的患者有效、完善的护理,对于患者临床获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么士珍 《中国医药》2006,1(5):299-300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经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且自发病高峰起12h内来就诊并同意溶栓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均采用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其中7例采用溶栓加球囊扩张,1例支架置入。结果16例患者中,血管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7例,未通3例。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结论经动脉内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肢体动脉闭塞症是世界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1],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幸。近10年来,由于微创介入技术飞速发展,对管腔较大的大腿以上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可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可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NIHSS评分、再发脑卒中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的NIHS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再发脑卒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采取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再发脑卒中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脉优势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式裨益。方法选择18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观察其手术方式及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成功率为94.09%。结论经过选择的患者采用适当的方法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过去此类疾病多采用全身抗凝溶栓方法治疗 ,结果较难控制且并发症较多。现采用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具有快捷、准确和安全的特点。我院在具有大型数字式减法血管描记法 ( DSA)后对 11例急性期、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 :1年龄在 78岁以下。 2起病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6h。 3有确切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如偏瘫、单肢体瘫痪、失语等 )。 4脑 CT排除颅内出血和其他非血管性异常 ,未见明显低密度区域。本组 11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经皮穿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安置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存率。然而该术式需要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4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即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患者行rt-pt动脉溶栓后未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实验组21例,即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患者rt-pt动脉溶栓后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溶栓后1d,7d,14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溶栓效果及血管再发闭塞情况。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中,溶栓后立即行DSA造影,示血管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9例,2例无再通,术后6个月中随访观察显示7例患者出现血管再发闭塞,并2例因再栓塞死亡。实验组21例患者中,溶栓后示血管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12例,1例无再通,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示2例患者出现了血管再发闭塞,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提高动脉溶栓的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17.
陈娜  杨海华  吴海威  范琳琳 《河北医药》2023,(14):2100-2105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其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有效组(n=109)和无效组(n=221);同时根据溶栓后90 d的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76)和预后良好组(n=254)。收集和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无效及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330例患者资料,其中早期有效221例(66.97%);无效109例(33.03%)。330例患者48 h内神经功能持续性恶化26例(7.88%),2例血小板减少(0.61%);无颅内出血、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过敏等并发症。330例患者中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为0~1分为254例(76.97%);mRS评分>1分为76例(23.03%)。无效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长于有效组,高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三种溶栓方法 ,即尿激酶动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尿激酶动脉溶栓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25例。记录三组治疗前、后24 h、7 d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和三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及死亡状况。结果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和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组14 d NIHSS评分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与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的14 d NIHSS评分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这三种方法对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和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介入溶栓治疗外周围动脉急性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扬  马思星  袁平  冯昌宗  周石  唐家强 《贵州医药》2002,26(11):1003-1004
溶栓治疗外周动脉急性栓塞病变已有 30多年的历史 ,但以往都是采用经周围静脉滴注溶栓药物 ,我院从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收治 6例外周动脉急性栓塞 ,行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 ,其血管开通率达 10 0 %,临床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者 6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4~6 4岁。上肢 2例 ,分别是左锁骨下动脉及肱动脉各一例 ;下肢 4例 ,均为髂—股动脉。发病时间 2 0小时~ 6天 ,患者主要症状是栓塞远端肢体冰冷、疼痛及感觉异常 ,栓塞远端肢体动脉搏动消失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远端动脉无血流信息 ,病变下肢踝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8例自起病至溶栓时间在 1h~ 12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闭塞血管后 ,先用导丝及微导丝通过血栓到达血栓远端 ,撤出导丝后将导管置于靶血管闭塞点或患侧颈内动脉内 ,用注射泵缓慢注射尿激酶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2 8例中 14例完全再通 ,8例部分再通 ,6例无效 ,2 4h ,1个月 ,3个月NIHSS评分 ,分别较溶栓前≤ 4分 ,治疗后 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70 % (2 2 / 2 8) ,3例合并无症状性脑出血均痊愈。结论 :本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 70 % ,经股动脉插管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可使闭塞血管再通 ,此疗法是目前治疗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