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目的筛选成年脊柱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同种异体RBC输血和术中有效自体血回输的预测因素。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253例脊柱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期发现围术期异体RBC输血和术中自体血回输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 253例患者中,32.0%患者围术期接受异体RBC输血(平均3.1 U),其中58.0%接受术中输血,70.0%异体RBC量用于手术当天。69.6%患者使用自体血回收技术,其中仅68.8%进行自体血回输(平均回输719 m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b)值、内固定节段≥4节、椎弓根钉≥6枚、椎体融合节段≥3节和椎板切除减压是围术期异体输血的独立预测因素;手术入路、内固定节段数≥4节、椎弓根钉数≥6枚、融合椎体数≥3节和术中椎板切除减压节段≥2节是自体血回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术前低Hb值、多节段的椎体融合和内固定、多椎弓根钉的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对脊柱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术期异体输血具有预测作用。对手术选择前路、内固定节段数≥4节、椎弓根钉数≥6枚、融合椎体数≥3节和术中椎板切除减压节段≥2节的患者应积极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素对心血管系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血液循环中甲状腺素水平明显降低,可严重影响术后心肌物质能量代谢进而影响心功能恢复。近年国内外小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围手术期适量补充甲状腺素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但该疗法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未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本文就甲状腺素补充疗法在围心内直视手术期应用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素对心血管系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血液循环中甲状腺素水平明显降低,可严重影响术后心肌物质能量代谢进而影响心功能恢复.近年国内外小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围手术期适量补充甲状腺素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但该疗法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未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本文就甲状腺素补充疗法在围心内直视手术期应用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1994年3月至1997年5月,我院对48例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术后由静脉回输自体血,经主动脉供血管或静脉通路回输体外循环机械余血,补充术中丢失的血容量,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0例,女2...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技术的开展,给各类心脏病变的治疗,奠定了基础,但低温冷停跳主动脉阻断方式,可使全身及心肌氧代谢明显异常,尤其引起心脏超微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致使机体组织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心脏手术后并发症增多,病死率增加,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综合方法进行血液保护,以期在心内直视手术中不用库血,从而避免感染输血性疾病。方法:综合方法包括①适宜的麻醉深度,避免术中血压过高;②术前经桡动脉或腔静脉放出自体血贮存,放血量为10~15ml/kg;③术中应用抑肽酶或止血芳酸。抑肽酶总量成人为400万kIU,儿童为200万kIU。止血芳酸用量为40mg/kg;④转流后机器血全部回输,每输100ml机器血补给鱼精蛋白5~10mg,同时加强利尿,浓缩血液;⑤术中认真止血,术野局部用三磷酸腺苷浸泡。结果:33例患者,当术后血红蛋白超过90g/L,血细胞比容大于0.30时,围术期可不用库血。术后24小时引流总量为32~410ml,平均206ml。出院时血红蛋白均超过110g/L,而血细胞比容大于0.40。结论: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中用综合方法行血液保护,围术期可不输库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对180例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80例手术患者,男109例,女71例;年龄17~72(38±18)岁;体重45~85.5(58.75±20.29)kg。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50例,颅脑手术40例,妇科手术大出血34例,外伤性肝脾破裂26例,脊柱等骨科大手术30例;手术时间3~10.8 h。术前均行血常规和部分生化指标检测,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尿量。根据吸引瓶内血量和称纱布法估计失血量。使用血液回收机回收术后血液,术中和手术结束时将经抗凝、过滤和净化后浓缩红细胞全部回输给患者。术中回收的原血、经… 相似文献
10.
1996年5月-2007年9月,我们对2166例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进行输血,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和输血责任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组(n=18,术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观察围术期血液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 结果:心脏跳动组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从转流毕到术后24h均高于心脏静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对机体创伤较大,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影响也较严重。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我们推崇传统的术中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用库血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附4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综合措施开展血液保护,围术期不输异体血及血液制品,避免因输库血而感染肝炎等疾病。方法:选择术前血红蛋白≥117g/L、血细胞比容≥0.35、无肝炎病史或携带病毒的心脏病患者。手术开始时,即在适宜的麻醉深度下,实施控制性降压,给硝酸甘油2~3μg/kg,术者认真止血,术中进行血液稀释,转机后即刻按15~18ml/kg采集自体血,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抑肽酶,成人200万kIU,儿童100万kIU,转流后机器血全回输,每回输100ml机器血补给鱼精蛋白5mg,体重小于20kg者,转流后期加用人工肾超滤,将血液浓缩后回输。术野采用含有三磷酸腺苷80mg的温生理盐水100ml浸泡5分钟等措施。结果:49例围术期未输异体血液及血制品。术后当日血红蛋白≥112g/L,血细胞比容≥0.34。术后10日血红蛋白≥118g/L,血细胞比容≥0.34。术后24小时人均纵隔心包引流量为30~32ml/kg,引流液血红蛋白为15~25g/L。结论:用综合措施开展血液保护,不失为一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既节省了费用又避免了输库血而感染肝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13.
唐文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90-159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8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采取加强气管插管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2.5%,80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8.0±2.5)d,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呼吸机治疗期间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下与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分为15例开胸组行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15例胸腔镜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记录临床疗效相关数据。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SICU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均P0.05),且术后4周恢复工作者的比例与开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残余分流等异常情况。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损伤较小,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Tomimaru Y Eguchi H Marubashi S Wada H Kobayashi S Tanemura M Umeshita K Doki Y Mori M Nagano 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WJG》2011,17(32):3709-3715
AIM: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AT) in reducing hom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HT) in surger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HT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determined by the time of AT introduction; period A (1991-1994, n = 93) and period B (1995-2000, n = 201).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he need for HT.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 相似文献
17.
Heparin levels were followed by an amidolytic method during open heart surgery in 10 adult patients and correlated to th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CT) (Haemochron®).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2 parameters when the ACT was below 600 s. Based on the present and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ACT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e ACT is a useful tool in control of heparinization during open heart surgery. 相似文献
18.
心脏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是临床上极为少见的术后并发症。本文报告9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6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3例。发生心包填塞的时间为手术后9~28天,平均17.6天。本组死亡2例,均由于未能识别而延误诊治。作者分析了本病发生因素,认为术后心衰控制不利和术后抗凝治疗过度为本病的主要诱因,并对迟发性心包填塞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时诊断和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