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毒品对男性NOR的rRNA基因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g-NOR技术,分别对30名男性吸毒患者和30名正常男性的NOR及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联合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吸毒组与对照组的Ag-NOR和Ag-AA均呈随机分布;吸毒组的Ag-NOR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之间的Ag-AA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毒两年以上的男性患者表现出毒品对rRNA基因的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人类核仁形成区(NOR)选择性银染技术,对分别注射复方己酸孕酮注射剂和复方甲地孕酮微囊注射剂,以及正常对照妇女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NOR的研究。结果注射组、自身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的分布,在丹佛体制分组水平上呈随机分布。注射组与对照组的 Ag-NOR频率,以及自身对照组注射前后的Ag-NOR频率,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两种药物对用药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有活性的rRNA基因数目没有影响。注射组和自身对照组注射后银染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联合(Ag-AA)频率,均比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注射前显著增高,表明这两种药物有增加用药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rRNA基因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霍正浩 《宁夏医学杂志》1992,14(6):385-386,F003
人类核仁组织者区(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NOR)可用硝酸银分化染色,简称 Ag-NOR。嗜银物质为核仁中的酸性蛋白,又称嗜银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 的数量及位置反映了 rRNA 基因的转录活性,与细脆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1987年,英国学者 Croc-ker 将 NOR 银染技术用于肿瘤病理学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细胞核内 Ag-NOR 计数明显高于良性肿瘤。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应用 Ag-NOR方法进行肿瘤鉴别、分级分型的报道。本文  相似文献   

4.
核仁形成区(NOR)是位于某些染色体上特殊部位的核糖体基因,与核仁形成密切相关。NOR可以用银染的方法加以显示(Ag-NOR),且行定量检测。其含量及分布的变化直接反映细胞的增生活性。本文就Ag-NOR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技术以及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作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用银染方法探讨高压实验室中空气间隙放电对暴露人群的rRNA基因的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Ag-AA频率在两组人群中无显著差异(P>0.20);暴露人群的Ag-NOR频率高于非暴露人群(P<0.05),说明高压实验室中空气间隙放电可能是影响rRNA基因转录活性的因素。同时,发现Ag-AA频率与Ag-NOR频率之间无相关关系(r=0)。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分子及细胞遗传学技术对6例Dp~+、Gp~+病例,10例D/G易位病例,1例额外小染色体病例及1例Yqs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Dp~+、Gp~+组银染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但随体联合(SA)频率却显著低于正常人,原位杂交未发现p~+区域银颗粒显著增加现象。与笔者曾报道过的2例p~+病例结果不同,提示p~+的发生机理不完全相同,可能在染色体的rRNA基因簇区存在着核仁组织者区(NOR)转录位点的多样化。D/G易位组病例的银染(Ag-NOR)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易位的染色体皆丢失了NOR。对额外小染色体(mar)病例及Y长臂随体(Yqs)病例的研究表明,mar及Yqs并未引起表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染色体不稳定性。方法取2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常规培养、制片、GTG显带分析染色体畸变(CAR),Brdu法分化染色分析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微核(MN)、核仁组织形成区(NOR)。结果内膜癌组(21例)染色体结构畸变以出现次数的多少排列为:1、3、2、5、7、8号,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率分别为12.86%6、.1%,SCE频率、MN率、Ag-NOR分别为7.4±1.5次/细胞(、6.6±1.9)‰、7.1±1.6个/细胞,对照组(10例)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率分别为3.4%、0.4%,SCE频率、MN率、Ag-NOR分别为4.8±0.6次/细胞(、2.0±0.9)‰、4.9±1.1个/细胞,内膜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核仁组织区银染技术对正常维吾尔、哈萨克及汉族共90例个体染色体银染形成区(Ag—NOR)频率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随体联合频率的研究发现:正常堆吾尔、哈萨克群体Ag—NOR、SAc、SAt的值均高于汉族群体(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维吾尔、哈萨克群体间上述的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支持了两民族遗传上的相近性。这与民族起源和过去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核仁组织者区(NOR)位于13、14、15和21、22这五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副缢痕处。应用银染技术可使具有活性的NOR 特异性着色。Miller DA 等发现,只有在功能上有活性的rRNA 基因才能被银染,银染的NOR 的数量与细胞中具有转录活性的rRNA基因相关。Miller 和Lernia 等认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参与联合的频率与它们NOR 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6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16例47,xxy;10例46,xy/47,xxy)作了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及银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联合(Ag-AA)频率的研究,探讨X染色体数目增加与基因转录活性及不育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Ag-NOR或Ag-AA的频率均随X染色体增加而递增,47,xxy;46,xy/47,xxy组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01),而47,xxy组与46,xy/47,xxy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阴道超声诊断早孕流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140例先兆流产患者和140例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测,跟踪妊娠结局,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孕妇黄体性状和超声回声特征,统计黄体和子宫螺旋动脉血流超声指标数值差异。  结果  健康孕妇黄体形状均为圆环状(100.00%),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组少部分黄体呈现棒状(21.21%)和点状(4.04%),而早孕流产组中黄体呈现棒状(34.15%)和点状的比例(26.83%)最高;健康孕妇黄体不均质低回声检出率最低(12.86%),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组居中(38.38%),而早孕流产组最高(58.54%)。健康孕妇黄体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显著高于其他2组,而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其他2组(均P<0.05),且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组黄体血流PSV显著高于早孕流产组,而黄体血流RI显著低于早孕流产组(均P<0.05)。健康孕妇子宫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RI和S/D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均P<0.05),且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组子宫螺旋动脉血流PI和RI均显著低于早孕流产组(均P<0.05)。  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测黄体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对早孕流产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癌病理类型与外周淋巴细胞rRNA基因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癌病理类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rRNA基因活性的方法。方法 应用染色体银染技术,对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共50例患者和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s)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Ag-NORs数/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型肺癌组之间,腺癌组的Ag-NORs数/细胞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组和鳞癌组。结论 肺腺癌、小细胞肺癌和肺鳞癌患者有转录活性的rRNA基因活性呈递减趋势,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呈线性关系。据此,可在不经手术取材的情况下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贫血孕妇妊娠早期红细胞参数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预测妊娠糖尿病提供有效的参考手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本院完成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且资料完整符合条件的1 342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在初次产检时登记其妊娠5~13+6周之间血常规检查的红细胞参数值,于妊娠24~28周产检时进行75 g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妊娠14周前血红蛋白(Hb)第25?50?75位百分位数水平将孕妇分为4组:A组(≤P25)?B组(P25~P50)?C组(P50~P75)以及D组(≥P75),分析GDM与孕妇妊娠14周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导致GDM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D组GDM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 0.05);而RBC中C组与D组GDM发生率分别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CT中GDM发生率:B组?C组以及D组3组明显高于A组(P < 0.05),但是B组?C组以及D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期14周前Hb(β = 0.028,OR = 1.032)?RBC(β = 0.743,OR = 2.286)和HCT(β = 0.089,OR = 1.107)水平是导致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14周前不同红细胞参数水平与GDM发生率密切相关,随着Hb?RBC?HCT水平增加,GDM发生率也有增加;且Hb?RBC?HCT是导致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作为GDM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36 例GDM 孕妇(GDM 组),118 例糖耐量异常孕妇(GIGT 组)及106 例糖耐量正常孕妇(GNGT 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插入(I)/ 缺失(D)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随访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相应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GDM 组DD 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GNGT组,而I I型低于GNGT 组( <0.05)。GDM组中ID、DD基因型FPG、Fins、 ACE 及HOMA-IR 均高于I I 型(p <0.05)。GDM 组ID、DD型妊娠结局中胎膜早破、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例数均高于I I 型( p<0.05)。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GDM的危险因素。DD 基因型为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ACE(I/D)基因单核苷酸DD 型是GDM和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临产孕妇与妊高征孕妇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多项指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进行分娩的51例临产妊高征孕妇为A组,同期51例正常妊娠临产孕妇为B组,同期51例健康育龄未孕妇女为C组,比较3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多项指数,同时比较A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多项指数均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且A组中重度患者的检测水平高于轻度与中度患者,而中度患者则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常妊娠临产孕妇与妊高征孕妇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多项指数均存在明显升高的情况,且妊高征孕妇表现更为明显,且受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孕妇不同孕周的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98例妊娠高血压孕妇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98例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在不同孕周子宫动脉、脐动脉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S/D)以及新生儿一般状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孕妇子宫动脉的RI、PI、S/D随孕周延长逐渐下降;观察组孕妇子宫动脉的RI、PI、S/D随孕周先上升后下降。观察组孕妇20~25周、30~35周子宫动脉的RI、PI、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30~35周脐动脉的RI、PI、S/D均显著低于本组20~25周(P<0.05);观察组孕妇30~35周脐动脉的RI、PI、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双顶径、头围、股骨长度及腹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孕妇在不同孕周子宫动脉、脐动脉的血流阻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对胎儿生长发育和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储华  陆艳  刘明松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545-1547
  目的  动态分析孕期患者子宫动脉超声参数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子宫动脉超声检查的60例子痫前期患者为子痫前期组,另纳入同期接受子宫动脉超声检查的60例未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为对照组。动态分析2组患者孕期子宫动脉超声参数及其与孕期孕妇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结果  2组孕妇随孕期的延长RI值、PI值、S/D值均降低,且对照组RI值、PI值、S/D值均低于子痫前期组(均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孕11~16周及孕20~24周RI值、PI值、S/D值与孕妇子痫前期风险呈正相关(r=0.602、0.774、0.638;r=0.809、0.833、0.60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11~16周及孕20~24周高RI值、高PI值、高S/D是孕期孕妇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OR=2.463、1.239、1.599;OR=1.643、1.568、1.741,均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孕11~16周子宫动脉超声参数预测价值(AUC为0.965)高于孕20~24周子宫动脉超声参数(AUC为0.885,P<0.05)。  结论  随着孕期的延长孕妇子宫动脉RI、PI、S/D指标逐渐降低,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并可作为孕妇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免疫球蛋白对溴隐亭致大鼠流产模型蜕膜局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孕第6、7、8天大鼠皮下注射溴隐亭0.3mg/kg,诱导SD大鼠流产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流产模型(A)组、HCG(B)组、HCG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C)组及正常妊娠(D)组,每组10只,妊娠第14天麻醉处死并观察妊娠结局,取胚胎吸收邻近的蜕膜研磨并裂解,离心后取上清液,-80℃保存。ELISA方法测定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胚胎吸收率:A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B组高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水平,A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A组明显低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细胞因子水平,B、D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联合免疫球蛋白通过上调蜕膜局部细胞因子IL-10水平来改善胚胎发育,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高龄孕妇与非高龄孕妇妊娠结局的差异,并探讨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达州市达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035例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高龄孕妇组501例,非高龄孕妇组534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并采用χ2检验分析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期糖尿病,流产率、新生儿畸形、胎膜早破等方面,高龄组孕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非高龄组,而难产率和死胎率却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孕妇的多次流产、心理忧郁或焦虑、不良生育史、疤痕子宫、生殖功能评价差、肥胖等6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较差,多次流产、心理忧郁或焦虑、不良生育史、疤痕子宫、生殖功能评价差、肥胖是影响高龄孕妇妊娠结局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妊娠妇女处于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机体内的各项血液指标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妊娠妇女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产科进行孕期检查的369例健康妊娠妇女,按照孕周将其分为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并选取123例健康非孕期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