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纳络酮治疗)和对照组各30例.用药前及用药2 周后对两组患者的GCS(格拉斯哥评分)计分及头颅CT图像计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GCS计分及头颅CT图像计分在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络酮对改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盐酸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川  邱伟 《华西医学》2007,22(1):139-139
目的: 观察盐酸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影响.方法: 将4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使用纳络酮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苏诺(盐酸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其中2000年1月至2001年1月常规治疗38例为对照组。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共42例为治疗组。观察治疗早期生命体征、颅内压、血糖、GCS评分及远期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病人早期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颅内压及伤后应激性高血糖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伤后3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苏诺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内压及应激性病理反应,缩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络酮鞘内注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的疗效。方法:对纳络酮治疗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纳络酮鞘内注入、静脉注射的疗效。结果:纳络酮纳络酮鞘内注入组在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植物状态生存率、缩短治疗的平均昏迷时间较静注组疗效显著(P〈0.01)。结论:鞘内注射纳络酮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疗效优于单一纳络酮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5.
选择1998/2003年连续收治的创伤后超过2周、早期未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的重型闭合颅脑损伤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1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证明大剂量治疗组意识恢复较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明显,所有治疗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相关副反应,所以认为大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外伤后非急性期患者的意识恢复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促进非急性期脑损伤期意识障碍的恢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选择1998/2003年连续收治的创伤后超过2周、早期未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的重型闭合颅脑损伤患45例,随机均分为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1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证明大剂量治疗组意识恢复较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明显,所有治疗组患未见明显药物相关副反应,所以认为大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外伤后非急性期患的意识恢复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纳洛酮治疗组 48例 ,对照组 5 0例 ,并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近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意识转清醒时间 (取中位数 )缩短 ( P<0 .0 1) ,GCS评分 (第 11天 )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伤后 3个月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伤残率降低 ( P<0 .0 5 )。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能促进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恢复 ,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指法扩肛联合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91例重型颅脑损伤便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便秘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法扩肛联合大黄粉穴位贴敷,连续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便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便秘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指法扩肛联合大黄粉穴位贴敷能解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便秘,方法简便,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情况、治疗结果,并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治疗组GCS、GO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疗效。方法比较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 3 3例与同等条件下但未用纳洛酮治疗的同类患者 3 3例的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恢复良好 6例 (18.18% ) ,死亡 18例 (5 4.5 5 % ) ,清醒时间为 (2 3 .18± 9.67)天 (n =11) ;对照组分别为 1例 (占 3 .0 3 % )及 2 6例 (占 78.79% ) ,清醒时间为 (3 1.2 6± 9.86)天 (n =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恢复良好率 ,缩短昏迷时间 ,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42例GDM患者(GDM组)和12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组的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GDM组剖宫产率分别为60.0%、93.5%,有手术指征者分别占18.3%、51.6%,早产率分别为9.2%、22.6%,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6.7%、19.4%,GDM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孕妇的手术产率、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应密切关注GDM孕妇,早期筛查,早期处理,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42例GDM患者(GDM组)和12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组的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GDM组剖宫产率分别为60.0%、93.5%,有手术指征者分别占18.3%、51.6%,早产率分别为9.2%、22.6%,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6.7%、19.4%,GDM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孕妇的手术产率、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应密切关注GDM孕妇,早期筛查,早期处理,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2例GDM患者(GDM组)和12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组的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GDM组剖宫产率分别为60.0%、93.5%,有手术指征者分别占18.3%、51.6%,早产率分别为9.2%、22.6%,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6.7%、19.4%,GDM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孕妇的手术产率、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应密切关注GDM孕妇,早期筛查,早期处理,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76例PCOS经治疗后妊娠的患者与80例普通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两组自然流产、早产、双胎、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DH)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PCOS组自然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8%(18/76)与8.75%(7/80),X^2=6.459,P=0.011]。去除自然流产患者,PCOS组GDM发病率[17.24%(10/58)与5.48%(4/73)]、PDH发病率[13.79%(8/58)与2.74%(2/73)]、剖宫产率[74.14%(43/58)与32.88%(24/73)]及双胎发生率[10.34%(6/58)与1.37%(1/7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值分别为4.685、5.600、22.022、5.147,P均〈0.05)。两组新生儿在胎龄、体质量、畸形、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OS患者母婴并发症多,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期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孕妇82例与正常对照组82例的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并发症、剖宫产率、早产率、胎儿生长迟缓(FGR)、巨大儿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病率等。82例GDM孕妇中包括经治疗者67例和未经治疗者15例。结果 GDM组的孕产妇并发症、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病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尤其未经系统治疗者发生率高。结论 GDM孕妇经过及时诊断,加强管理,用饮食疗法或胰岛素治疗有效控制血糖,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织(IADPSG)标准和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DDG)标准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门诊完成产检,住院分娩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单胎孕妇.在孕24-28周时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分别采用IADPSG及NDDG两种标准确诊为GDM患者的共323例(GDM组),其中达到NDDG标准的为A组(174例),达到IADPSG标准但未达到NDDG标准的为B组(149例),另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非GDM正常孕妇323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分析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巨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分别分析两组间差异有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其中,GDM组:高胆红素血症(2.8% vs 0.6%),新生儿低血糖(2.2% vs o.3%),子痫前期(1.9% vs 0.0%)及胎膜早破率(2.2% vs 0.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4.5-7.5,P值均<0.05),新生儿呼吸窘迫(2.2% vs 0.6%),羊水过多(1.5% vs 0.3%)和巨大儿(3.1%vs 1.2%)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9,P值均>0.05);A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vs 2.7%),新生儿低血糖(2.3% vs 2.0%),新生儿呼吸窘迫(2.3%vs 2.0%),痫前期(2.3%vs 1.3%),胎膜早破(1.7%vs 0.7%),羊水过多(1.7%vs 1.3%)及巨大儿(3.4%vs 2.7%)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0.01-0.80,P值均>0.05).结论 IADPSG诊断标准的敏感度比NDDG标准高,将达不到NDDG标准的轻型GDM患者纳入妊娠期血糖管理中,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0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给予糖尿病规范化治疗,依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和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妊高症、羊水过多和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孕妇感染、产后出血、剖宫产及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对GDM患者妊娠结局有着积极有利的影响,应重视GDM的早期治疗和血糖的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危孕妇妊娠晚期血糖再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妊娠24~28周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lucose challenge test,GCT)阴性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600例,于妊娠32~34周再行50 g GCT筛查,阳性者再作100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根据检查结果,将600例孕妇分为4组,并对这4组孕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首次GCT阴性的600例孕妇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的患病率分别为2.3%和5.2%.GDM组的年龄、分娩前体质量指数、合并羊水过多者、巨大儿发生率与G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组、GIGT组及GCT(+)组孕妇的孕前体质量、妊娠高血压发生率、手术分娩率、新生儿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能增加孕产期并发症和围产儿的患病率.因此,对首次GCT阴性者在妊娠晚期再次血糖筛查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与不良母婴结局的关系,探讨HbAlc在血糖监测及预判母婴结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593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前HbAlc水平将其分为3组:229例孕妇HbAlc<5.5%为A组,284例孕妇HbAlc 5.5%~6.0%为B组,80例HbAlc>6.0%为C组。比较3组母婴结局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母婴结局的高危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bAlc水平预测不良母婴结局的价值。结果:1)C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A组、B组(均P<0.05),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发生率最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产发生率最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胎死宫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新生儿BMI与HbAlc水平呈正相关(r=0.167,P<0.05)。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lc水平升高是不良母婴结局的危险因素(B组OR=1.477,95%CI:1.011~2.158,P<0.05;C组OR=1.848,95%CI:1.022~3.344,P<0.05)。HbAlc水平有预测不良母婴结局的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01(P<0.001)。结论:分娩前HbAlc水平可作为GDM孕妇孕期血糖监测及预测不良母婴结局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变化。方法选择1996~2007年糖代谢异常孕妇718例与糖代谢正常孕妇11239例进行比较,第一阶段1996~2001年糖代谢异常孕妇122例为观察组1,糖代谢正常孕妇5967例为对照组1;第二阶段2002~2007年糖代谢异常孕妇596例为观察组2,糖代谢正常孕妇5272例为对照组2。第一阶段未开展葡萄糖筛查,产检生化空腹血糖≥5.6mmol/L,则进行餐后2h血糖检查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第二阶段对产检孕妇均在妊娠24~28周行50g葡萄糖筛查,对筛查值≥7.8mmol/L者进行OGTT,并实行妊娠期糖尿病(GDM)管理。结果第一阶段妊娠期糖代谢异常122例,发病率为2.00%,其中糖尿病合并妊娠0.84%,GDM为0.84%,GIGT为0.32%;第二阶段妊娠期糖代谢异常596例,发病率为10.16%,其中糖尿病合并妊娠0.78%,GDM为4.29%,GIGT为5.08%,第一阶段观察组1早产、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12.30%、13.93%、4.10%及3.28%,明显高于对照组1的5.33%、3.62%、0.96%及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FGR)、死胎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02%、0.82%、2.46%、8.20%,对照组1分别为6.37%、2.26%、0.99%、13.09%,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观察组2早产的发病率11.24%,高于对照组2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胎儿、羊水过多、胎儿畸形、FGR、死胎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05%、5.37%、2.68%、1.34%、1.34%、0.67%、6.04%,对照组2分别为5.46%、4.36%、1.99%、2.12%、1.35%、1.23%、5.16%,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可减少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