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部”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的研究却鲜有开展.从“皮部”理论的理论渊源、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皮部”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指明了“皮部”理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皮部是络脉之气散布所在,通过研究皮部络脉的字解、定位及结构,分析挖掘皮部络脉二者之间的表里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皮部络脉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望诊.望面部皮部络脉而诊疗,十二经脉的气血皆上注于面部;望小儿指纹皮部络脉,通过皮部络脉色泽的变化可以判断内在脏腑的病变及疾病的寒热虚实属性.同时阐述以皮部络脉理论为指导的中医外用药的转输途径,构建中医药外治疗法中经皮给药传输机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皮部是中医经络腧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卫外固表、抵御外邪”的作用。文章从皮部的概念、分布、功能的出处渊源着手,寻找皮部“固表”理论的中医理论依据。并结合现代医学皮肤功能研究的方法与成果,比较皮部“固表”理论与皮肤免疫功能的异同,介绍皮部“固表”理论的免疫学研究成果。最后总结皮部“固表”理论在推拿疗法中的指导作用、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以及不足之处、未来研究思路,并提出后疫情时代,皮部“固表”理论应该在推拿等中医外治方法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皮部浅刺法是通过浅刺的方法作用于十二经皮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针灸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中医的发展,很多医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十四正经"的研究上,对"皮部"理论的研究较少。付于主任根据多年经验将十二经皮部理论与现代解剖、组织功能学说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皮部浅刺"理论。该疗法主要通过针刺"皮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本文章将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角度对"皮部浅刺"理论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5.
皮部理论作为经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理论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往往忽视了皮部的理论研究而侧重于临床针刺应用,事实上,从中医学发展史来看,尤其就经脉理论的建构而言,皮部理论对于中医诊断理论体系有着补充和完善意义,也是如今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司外揣内”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皮部络脉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放射治疗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近70%的癌症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疗,但是放射治疗可引起正常组织的损伤,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医疗界关注的问题。它既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制约了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完成。以皮部络脉理论为指导,阐述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为进一步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循证护理理论作理论平台,总结传统中医护理引入循证护理的必要性,论述循证护理对传统中医护理的积极促进作用。指出循证护理方法已成为中国临床护理实践由"传统中医护理模式"转化为"以实证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的重要方法。融合循证护理思想的现代中医护理理念是能够促使传统中医护理从以往的主观化、模糊化、宏观化转向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实证化、标准化的有效良策。  相似文献   

8.
中风偏瘫既往常规推拿方法多以中医经络理论为依据,对患侧肢体的经络与腧穴进行推拿操作。文章从传统中医及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出发,认为改进后的中风偏瘫推拿方法应增加对健侧的操作,重视对皮部与经筋的操作,并按软瘫期与硬瘫期来运用不同的推拿手法、选用不同的操作部位。改进后的推拿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中风偏瘫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综合运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对中医传统历史文献中有关肝纤维化的记载和论述进行了系统研究。经研究得出结论,中医传统历史文献中的"肝积"病名与肝纤维化最为接近。深入挖掘中医传统历史文献中有关"肝积"的研究和成果,对中医临床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心病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心主神明"是中医的传统认识,文章从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医学及临床联系等方面探讨"心主神明"理论是中医心病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皮部理论是经络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内经〉.〈素问·皮部论〉中说:"皮有分部"、"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说明皮部是依据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范围而划定的体表分区.由于皮肤一络脉-经脉一脏腑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治疗皮部可从皮部影响到相应的经络和脏腑,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进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皮部理论为外治疗法提供了中医学理论基础[1].推拿按摩是重要的中医外治方法,要想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必要重视皮部理论在其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思维体现在整个辨证施治过程中,中医临床思维建立直接影响了对疾病的诊疗水平,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对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思维中的一些最为基本的内容和特质,与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精髓之一是"整体观念"。而整体观念,运用的是系统思维,中医临床思维中处处体现着系统学思想。研究系统学理论在中医临床思维中的应用,将在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穴位贴敷疗法临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皮部作为经络系统的最外层,直接决定了药物的渗透浓度及不同层次刺激与反应后的效应。文章从传统皮部理论与贴敷疗法的关系、皮部对药物的吸收浓度、皮部与药物的交互作用、皮部刺激对神经、体液的影响、不同经穴皮部的特异作用等方面对皮部理论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深化其研究,不仅可以优选贴敷部位,提高疗效,理解其机制,对于体表、经穴、脏腑相关性的认识也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皮部”(即十二皮部)理论是中医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皮部”是指经络系统在皮肤的分布。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与内脏有密切的联系,根据祖国医学的观点,皮肤和内脏一样,都是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的。《素问》有“皮部以十二经脉为纪”和“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的记载,说明了皮肤和十二经脉的关系。皮部理论在中医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观察皮肤色泽的变化进行辨证的方法中医叫做“皮部色诊”;观察皮肤上的丘疹(主要在背部),检查皮下的硬结以及皮肤的异常感觉和导电量的变化也是作为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治疗外感表证使病邪通过皮部而汗解的方法,中医称为“发汗解表法”,这些都是皮部理论在临床的应用。此外,在针灸临床上经常应用的还有按“分经辨证”的“外病内治”法和按脏  相似文献   

15.
中医气质学说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不同于西方心理学的"人格"、"气质",在本土化心理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认为中医气质理论的形成不仅有坚实的医学基础,还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传统文化基础。由于这样的独特背景,中医气质理论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通过对中医气质理论与科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医气质理论的优势和不足,认为以中国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加深中医气质理论合理内涵研究,扩展应用范围,是未来个性化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本土心理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传统中医运动养生的理论基础及独特风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传统中医运动养生对于强身健体以及防病治病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闻诊是传统中医诊疗方法的特色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是历代中医医家临床经验的传承。它在中医诊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疾病和证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传统中医闻诊理论出发,阐述其地位和作用,从而展望未来中医闻诊的现代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揭示"免煎中药饮片"与传统中医相违背的方面,提出将中医传统配伍理论应用到其中,同时结合现代实验研究,将这种现代化的中药免煎饮片推向合理化,普遍化。  相似文献   

19.
王维轩 《环球中医药》2012,5(6):465-468
王氏中医踩跷遵循传统中医"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思想,施术讲究自然,符合人体是天然对称性的这个突出特点,尊重人体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社会的有机的整体。王氏中医踩跷包含三个部分:(1)王氏中医踩跷床;(2)王氏中医踩跷法;(3)王氏中医踩跷正骨整脊法。王氏中医踩跷法核心特点是对称、产热,有力、持久,技法讲究对称均匀、细腻和顺,在"吸附力"的作用下,产生"安全"的"强渗透力和热感"。施展技法点、线、面俱到,发力可以对称均匀地"点"到穴位,"线"循经络,"面"盖皮部(经络的组成部分)、力透筋经。踩跷20分钟相当于徒手推拿40分钟,且具有持续稳定的疗效和力道。只要患者可以安全地、无功能障碍,趴在王氏中医踩跷床上,基本上不分年龄段都可以踩跷。根据人体的对称性和患病时人体代偿性地对称出现症状,医生在患处"均匀对称发力",脊柱两侧均匀对称地受力,可标本兼治,也更易适合外国人体型高大厚壮者。针灸、踩跷、推拿、整脊、理疗可以在专属的王氏中医踩跷多功能床上共同使用,方便和解决社会就业。是一项绿色环保的实用疗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历史悠久,其理论衍生于传统文化,拥有浓郁的哲学内涵,内容博大精深而又纷繁复杂,而"藏象理论"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更加应该注重系统化总结及形象化记忆。Flash动画利用动画演示、图片文字、声音等元素打破了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创新后的教学手段使得抽象、晦涩的中医"藏象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且更加准确系统。目前我国西医动画资源库的构建已基本完成,但是针对中医部分的动画资源库的构建还在起步阶段。因此,尝试建立中医"藏象理论"系统化的Flash动画将有利于中医教学的多元化、可视化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