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之外分别施加“靳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靳三针”治疗和康复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联合组在针刺30 min后再行康复训练30 min,每日1次.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记录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00%,“靳三针”组为87.50%,康复组为82.50%,“靳三针”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和联合组患者FCA、ND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各组患者CS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5或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14天后,各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 “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改善患者痉挛指数及神经缺损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颞三针+手足挛三针)82例,对照组(颞三针+手足三针)84例,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进行疗效评定,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功能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观察靳三针疗法在治疗中风后痉挛痉挛性瘫痪中的最佳穴位配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评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显著,且以颞三针+手足挛三针效果为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从建库起到2018年5月,收集有关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且依据Coehrane Handbook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总计698例,包括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348例,康复训练组3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DS评分:联合组显著低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FMA评分:联合组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ADL评分:联合组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FCA评分:联合组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CSI评分:联合组显著低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结论: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但纳入文献质量不高,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不同时期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发病在2周~3个月内的偏瘫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靳三针结合康复组和康复组各40例。治疗方法:(1)弛缓瘫:靳三针加康复组:取颞三针、手三针、足三针为主穴,配合康复训练方案;康复组:只用康复训练方案。(2)痉挛瘫:靳三针加康复组:取颞三针、上肢挛三针、下肢挛三针为主穴,配合康复训练方案;康复组:只用康复训练方案。疗程均为28天。结果两组上、下肢体功能活动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在治疗后14天两组之间的上、下肢肢体功能尚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治疗组的上、下肢活动评分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早期,针刺和康复的介入同等重要,靳三针具有更好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不同时期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符合标准患者,分为3组,其中靳三针加康复组40例、靳三针组40例和康复组40例。治疗方法:(1)弛缓瘫:靳三针组:取颞三针、手三针、足三针为主穴。康复组:康复训练方案依据《康复医学》第3版制定。靳三针加康复组:其治疗方案为靳三针治疗同时加康复治疗。(2)痉挛瘫:靳三针组:取颞三针、上肢挛三针、下肢挛三针为主穴。康复组:康复训练方案依据《康复医学》第3版制定。靳三针加康复组其治疗方案为靳三针治疗同时加康复治疗。疗程均为28天。结果:3组上、下肢体功能活动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在治疗后14天3组之间的上、下肢肢体功能尚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治疗组的上肢活动评分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在下肢则优于单纯康复和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早期,针刺和康复的介入同等重要,针刺与康复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介入时间及穴位配伍。方法: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靳三针疗法的针刺时机、选穴配伍这两个因素两个不同水平进行2×2析因设计:A组(中风后1~14天+颞三针、手足三针);B组(中风后1~14天+颞三针、手足挛三针);C组(中风后15~30天+颞三针、手足三针);D组(中风后15~30天+颞三针、手足挛三针);在治疗前后观察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等疗效评定,分别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对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的针刺干预时机、选穴配伍进行优化选择。结果:共纳入研究病例240例,脱落16例,A组57例,B组56例,C组56例,D组55例,在考察的因素与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提示B组(中风后1~14天+颞三针、手足挛三针)疗效最优。结论:1在内科及常规治疗同等的基础上,在中风后1~14天之内(急性期),采用靳三针疗法配合手足挛三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等疗效评定能起到最佳的改善效应。2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刺方案初步优选:中风后急性期内(1~14天),介入靳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得到最佳临床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对脑梗塞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54例脑梗塞后偏瘫患者随机分配到靳三针组83例、康复组84例、以及靳三针结合康复组(结合组)8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痉挛瘫和迟缓瘫的不同,靳三针组采用相应的靳三针疗法,康复组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结合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3组疗程均为28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后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4天和28天后,靳三针组和另外两组的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康复训练配合可能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靳三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靳三针"加康复组各45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分别应用"靳三针"针刺治疗、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治疗后28天用Fugl-Meyer法及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14天、28天后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后28天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14天提高(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组及"靳三针"加康复组Fugl-Meyer值分别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组Barthel指数积分与康复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靳三针"针刺疗法能促进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和靳三针加康复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康复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靳三针加康复组采用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患者综合功能的变化。结果:靳三针组、靳三针加康复组在治疗14天后、28天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康复组FCA评分在治疗28天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8天后3组间两两比较,靳三针加康复组FCA评分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治疗28天后靳三针加康复组FCA评分改善情况最好。结论:在脑梗死早期,针刺和康复训练的介入同等重要,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来源于7家医院的25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配为靳三针组83例、康复组84例、靳三针结合康复组(结合组)8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疗法,取穴以颞三针为主,根据痉挛瘫和弛缓瘫不同结合辨证配以曲池、外关、合谷及伏兔、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留针30 min;康复组根据痉挛瘫和弛缓瘫不同给予适宜的康复训练;结合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3组疗程均为28 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4、28 d后用四肢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28 d治疗后,靳三针组和结合组患者的显效率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14 d和28 d后,3组患者ND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结合组NDS评分较康复组下降明显(均P<0.05)。经28 d治疗后,结合组FMA评分高于其它两组(均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顺序编码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41例)和康复+靳三针组(42例)。康复组常规进行康复治疗;康复+靳三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应用靳三针疗法。比较临床效果。结果:康复+靳三针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康复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康复+靳三针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为(41.65±10.36)分、(63.64±8.86)分,与康复组(41.34±10.30)分和(63.02±8.1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靳三针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为(78.62±11.54)分、(89.21±10.64)分,与康复组(62.01±8.34)分和(72.46±10.10)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颖  韩为  郭铁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38-640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综合评定(FCA)量表的变化。方法收集80例合格受试患者,平均入选靳三针组和康复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及28d评定NDS、ADL、FCA评分。结果靳三针组治疗后14d及28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良好,远期疗效较近期疗效增加;靳三针治疗效果优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针康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组采用通经解痉针刺法针灸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采用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分法(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MAS分级、FMA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针康组治疗后MAS分级优于康复组(P0.05),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F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针康组FMA评分、FCA评分均高于其他2组(P均0.05),并且针刺组FMA评分、FCA评分显著高于康复组(P均0.05)。结论通经解痉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配合"颞三针"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风后构音障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各40例。联合组采用言语训练配合"颞三针";颞三针组采用"颞三针";言语训练组采用言语训练。观察比较3组治疗后言语功能、Frenchay构音评定、临床疗效、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言语功能均较颞三针组、言语训练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1.763,P=0.002);治疗后联合组Frenchay构音障碍程度明显较颞三针组、言语训练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1.635,P=0.002);治疗后,联合组显效率为47.50%优于颞三针组、言语训练组(20.0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χ~2=5.49,P0.05);联合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颞三针组、言语训练组(65.0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χ~2=12.62,P0.01);治疗后,3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等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四个领域评分升高的幅度较颞三针组、言语训练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言语训练配合"颞三针"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患者有助于促进患者构音障碍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沈巍  孙曌  庄礼兴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28-2230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瘫患者偏瘫肢体肌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7例分为康复组33例,靳三针加康复组34例,在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加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力、肌张力,以及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较前均有明显改善,靳三针加康复组对上肢肌力的改善优于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张力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Fugl-Meyer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靳三针加康复组及康复组均能改善痉挛瘫患者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靳三针能提高康复对上肢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颞三针配合言语康复在中风后失语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88例脑中风伴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言语康复治疗。实验组采取颞三针配合言语康复治疗。观察患者CRRCAE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RRCAE评分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RRCAE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三针配合言语康复可改善中风后失语症患者CRRCAE评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风诊断标准且具有吞咽困难症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比两组针刺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评分以及总体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障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01),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较常规针刺组为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靳三针刺法与综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2月到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混合组,针刺组31例采用单纯靳三针针刺治疗方案,康复组29例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混合组38例采用靳三针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对血压和血糖进行控制、调节血脂水平,并给予阿斯匹林和营养神经等药物常规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力、综合康复能力、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痉挛缓解状况。结果:在神经功能方面,混合组的疗效要好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1),在综合康复能力评分(FCA)上,混合组要好于其余两组(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在缓解痉挛程度方面,混合组要好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单用这两种方案,尤其是在缓解痉挛和恢复神经功能方面,临床可以作为治疗的一种参考样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5例中风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1例、常规组22例和康复组2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舌三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体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康复组仅行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和NIH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自发谈话、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听理解、复述、阅读、书写评分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复组相比,治疗组各项语言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优于常规组和康复组(P0.05)。临床疗效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7.27%,康复组总有效率为72.7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较好,优于常规体针和单一语言康复训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以及单独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靳三针加康复训练治疗)36例,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35例,两组疗程均为28 d。治疗前后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评定量表(ADL)、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功能综合评定(FCA)进行两组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痉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评分(P0.01)。治疗组在上肢FMA评分的改善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NDS及下肢FMA、ADL、FCA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