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三针结合缩胃开锁法与单纯体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差异。方法:1600例患者就诊先后顺序按照3:1比例分为三针结合治疗组(1200例)和单纯体针对照组(400例)。三针结合治疗组采用眼针、芒针、体针三针结合“缩胃开锁法”,选取眼针三焦区;芒针巨阙透肓俞;体针天枢、气海、太乙等穴位针刺。单纯体针组只采用体针法针刺,两组治疗均隔日一次,一周3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两组体质量、BMI、腰围、腹围及臀围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表明两组方法治疗肥胖均有显著性疗效。三针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5%,单纯体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针结合“缩胃开锁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优于单纯体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眼针浮针结合法与单纯眼针疗法、单纯浮针疗法治疗损伤痛证的疗效差异。方法102例损伤痛证患者随机分为眼针浮针结合组、单纯眼针组、单纯浮针组三组。眼针组采用辨证取穴和观眼识病取穴法为主选取双眼的肝、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内刺法为主,结合外刺法;浮针疗法采用一次性浮针,扫散手法增加镇痛效果;眼针浮针结合法先采用眼针疗法取得镇痛效果后留针,针对痛点再进行浮针治疗,彻底消除痛点。结果3组间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眼针浮针结合法与单纯眼针疗法比较、与单纯浮针疗法比较,疗效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单纯眼针疗法与单纯浮针疗法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眼针浮针结合法治疗损伤痛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祭以腹针为主结合俸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腹针为主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体针治疗。两组治疗均采用相同的疗程,即每天一次,治疗6天休息1天,2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患者坚持完成Ⅰ、Ⅱ疗程人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自愿接受腹针组与体针组人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针为主与普通体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均有良效,但腹针针刺的无痛性治疗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和长期坚持,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针刺结合游走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合并高脂血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游走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单纯性肥胖症并伴有不同程度血脂增高的患者分三组治疗,单纯针刺组、针刺加游走罐组和药物组。前两组治疗30次,药物组口服血脂康4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肥胖指标、化验的血脂指标及腰围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针罐组有效率96.67%,单纯针刺组80.00%,P<0.05;针罐组减腰腹部脂肪与单纯针刺组两组差值比较,P<0.01;针罐组治疗前后腰围值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针罐组降血脂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和药物组。结论:运用针刺和游走罐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察浅刺多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4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浅刺多针法治疗组20例,常规针刺法治疗组20例.治疗每日1次,20次为观察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重、标准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百分率、胸围、腰围、臀围,对所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20次治疗体重、腰围等均有明显改变,两组疗效比较,浅刺多针法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组(P<0.05).结论刺多针法对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6.
纳支法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SW  Wu J 《中国针灸》2011,31(2):125-128
目的:比较子午流注纳支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均为脾经穴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腹结、大横.观察组采用纳支法按时循经取穴治疗(即在每日脾经最旺的巳时进行治疗),对照组在除巳时之外的时间采用常规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25/29),对照组为75.9%(22/29),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降低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及肥胖度,减小患者腰围及腰/臀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纳支法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君  庄礼兴 《新中医》2008,40(11):67-68
目的:观察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患者分为2组,2组均以电针治疗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对照组单纯使用传统电针法,针刺为隔天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疼痛指数(PRI)积分差值比较,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颈三针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PPI颈三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颈三针组配合针刺治疗其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颈三针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体针组采用体针辨证治疗,按胃肠腑热型、脾虚湿阻型、脾肾阳虚型进行辨证;耳体结合组在体针辨证基础上配合耳穴贴压施治;观察组在耳体结合治疗基础上结合背俞穴推罐。观察治疗前后肥胖相关指标体重、体质指数、体脂百分率、血脂变化及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体针组总有效率69·6%,耳体结合组76·0%,观察组90·6%。观察组与体针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在临床主症、肥胖外部指标及血脂代谢方面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耳体结合组各项检查指标均优于体针组,但多数指标差别不显著。结论:耳穴贴压结合体针并配合背俞穴推罐对单纯性肥胖有显著疗效,为治疗单纯性肥胖较佳的疗法。  相似文献   

9.
浅刺多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浅刺多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基本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4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浅刺多针法治疗组20例,常规针刺法治疗组20例。治疗每日1次,20次为观察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重、标准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百分率、胸围、腰围、臀围,对所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20次治疗体重、腰围等均有明显改变,两组疗效比较,浅刺多针法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组(P<0.05)。结论浅刺多针法对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0.
芒针为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银萍  高彤 《四川中医》2006,24(4):99-100
目的:观察芒针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芒针为主深刺中脘穴的治疗组与口服吗丁啉的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芒针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围刺法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围刺结合体针辩证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局部围刺配合体针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VitC、VitE和中药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8%,对照组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围刺法结合体针辩证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王钲  易锦  郑庆山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555-556,567
目的观察推拿、温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推拿组施以腰骶部、腹部、下肢手法;温针灸组在气海、关元、中极、次髎、足三里等穴施以温针灸。均治疗30次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综合疗效相近,治疗前、后ICI-Q-SF分值、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推拿及温针灸治疗SUI具有无创、无痛苦、经济、易操作等特点,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特点。其起效机理及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选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2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2年)、PUBMED(1966~2012年)中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文献,分析总结穴位埋线对其治疗时的选穴规律。结果:纳入61篇文献中,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辨病结合辨证选穴占45.90%(28/61)、辨病选穴占44.26%(27/61)、辨证选穴占9.84%(6/61);出现频次较高的穴位有天枢(53/61,86.89%)、中脘(44/61,72.13%)、丰隆(31/61,50.82%)、大横(27/61,44.26%)、气海(26/61,42.62%)、关元(21/61,34.43%)、水分(20/61,32.79%)、足三里(16/61,26.23%)、三阴交(15/61,24.59%);文献中选穴涉及的经脉共有11条,从高到低依次为胃经、任脉、脾经、膀胱经、胆经、大肠经、肝经、三焦经、心包经、肾经、督脉,使用腧穴最广泛、频次最多的经脉有胃经、任脉、脾经、膀胱经。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以辨病结合辨证选穴、辨病选穴较为常见,其中以辨病结合辨证选穴稍多;常用穴位为天枢、中脘、丰隆、大横、气海、关元、水分、足三里,其中以天枢、中脘、丰隆尤为常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用穴多数集中在胃经、任脉、脾经、膀胱经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皮内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及普通针刺联合皮内针组(治疗组),两组按1∶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皮内针(心俞、脾俞)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以12次为1个疗程,采用失眠疗效评价标准[1]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2]观察,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以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PSQI评分在疗程结束时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可维持至疗程结束后1个月(P>0.05);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在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疗程结束后1个月在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疗程结束时(P<0.05)。结论:皮内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增效作用,并且可以较长时间地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康复等综合措施治疗尘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尘肺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康复组、综合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针刺组:取肺俞、膈俞、心俞、中府,加辨证取穴,肺燥津亏加太溪、太渊;痰浊壅肺加天突、膻中、尺泽;痰热郁肺加丰隆、合谷、列缺;肺肾气虚加肾俞、膏肓。中药组:1期尘肺用四君子汤,2期用四君子汤加二陈汤,3期在2期的基础上加水蛭、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康复组:以呼吸功能训炼和有氧训练为主。综合组:在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和康复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以上治疗除中药组每日2次,每次服用250 mL外,其他各组每日治疗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各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临床症状、血氧饱和度、6分钟步行测试及血清铜蓝蛋白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功能,综合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0)、1秒率(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中药组、康复组变化不大(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中药组、综合组高于康复组(P<0.05)。血氧饱和度、6分钟步行距离、血清铜蓝蛋白相对含量等指标综合组、针刺组、中药组均优于较对照组(P<0.05),康复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针刺、中药对尘肺病疗效肯定,但综合治疗疗效优于任何单纯治疗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通督泄毒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取肩髃、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每周5次,共治疗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叩刺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6周。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33.3%(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采用通督泄毒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治强 《光明中医》2010,25(9):1658-1660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头穴透刺组,两组患者分别治疗30天后,对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进行比较。结果头穴透刺组总有效率为89.3%,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1.4%(P0.05)。头穴透刺法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法(P0.05或P0.01)。结论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主要体现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从"补中益气法"论治顽固性面瘫的机理。方法:将5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补中益气法针灸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26例,实验组取风池、合谷、百会、足三里、眼四针、面六针,辅以温针灸和局部实按隔纸点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损伤为度。对照组取眼四针、面六针、合谷,不加艾灸。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中益气法"温针灸加局部隔纸实按点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联合中药熏眼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熏眼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0岁青少年单纯近视患儿共109例(218只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针刺攒竹、丝竹空、四白、风池、足三里、光明穴,并联合明目熏洗液外用熏眼治疗,对照组给予患眼点1%阿托品眼膏治疗,2组均治疗9个疗程,共观察3个月。2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检查。结果试验组:治愈28只眼,好转62只眼,未愈18只眼,有效率83.3%;对照组:治愈13只眼,好转32只眼,未愈65只眼,有效率40.9%。试验组好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51,P<0.05)。对不同年龄、近视程度患儿的疗效分析显示,年龄小、轻度近视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年龄较大、中度近视的患儿。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熏眼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短期及远期疗效均好于局部使用阿托品眼膏,加之患儿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