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54-2055
通过观察使用健脾合剂的脾虚型UC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治疗前后的变化,发现患者治疗后血液中CD+4、CD+3、CD+8绝对计数显著下降(P<0.001)。由此认为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平衡是健脾合剂治疗脾虚型UC患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治疗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1、IL-6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治疗尿毒症患者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消瘤合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门诊与住院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中西医保肝抑瘤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加用健脾消瘤合剂,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瘤体变化,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肝功能ALT、AST、Tbil、AFP,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健脾消瘤合剂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生活质量评分(KPS)治疗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AST、TBil、AFP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功能治疗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脾消瘤合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肝功能,抑制肿瘤标志物指标,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65例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每周3次血透治疗,治疗组予口服健脾益肾方,对照组予口服安慰剂.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6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应用于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抑木汤对肝脾不和型D-IBS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治疗组患者使用抑木汤,1剂煎3袋,各150 mL。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治疗3周为1疗程。间隔1周后,继服第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思密达5 mg,3次/d,餐后服用。两组同上法服两个疗程。同时,选取了20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复查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在两次疗程结束后均对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亚群进行测定。判定疗效。结果:外周血CD+3细胞无异常,抑木汤治疗组及思密达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D-IBS患者CD+4水平显著降低,CD+8水平显著升高,导致CD+4/CD+8比值下降(P<0.05);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抑木汤治疗组及思密达治疗组CD+4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CD+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木汤治疗组有着与思密达对照组相同的免疫改善作用,且改善幅度更为明显。抑木汤对DIBS的治疗作用部分是通过调整IBS异常的细胞免疫功能,并最终纠正胃肠的异常节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该法对溃疡性结肠炎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32例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解毒化瘀中药方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综合疗效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水平呈上升趋势,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呈下降趋势,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水平呈下降趋势,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化瘀方具有益气健脾,化瘀止血,凉血解毒之功效,可以抗菌消炎,清除肠道毒素,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肠道黏膜的再生和修复以及溃疡的愈合。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体固本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共90例。查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体固本合剂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hl7细胞表达率、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6.67%),最终纳入分析病例42例。对照组脱落2例(4.44%),最终纳入分析病例43例。两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提高,CD8+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体固本合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可抑制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对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兼肺脾气虚证)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干预,疗程均为4个月,随访期12个月。观察中医证侯评分、CD4~+、CD8~+及西医疗效等指标。结果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D4~+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比较明显(P0.05);CD8~+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通过下调CD4、CD8表达,促进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CD4~+、CD8~+细胞凋亡,可有效改善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9.
王涛  丁泳 《新中医》2019,51(5):244-246
目的:探讨并分析三七健脾益气汤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76例气阴两虚型CITP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标准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七健脾益气汤进行联合治疗,治疗后观察并比较对2组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间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空白对照组CD4~+、CD8~+、CD4~+/CD8~+与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D4~+、CD8~+、CD4~+/CD8~+均改善(P 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三七健脾益气汤对气阴两虚型CITP患者T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忠卓  路越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189-2190
目的:研究健脾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和机理。方法:将10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健脾合剂(党参、白术、山楂、陈皮、麦芽)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对LPO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合剂对脾虚型UC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治疗6周后,称重脾脏并计算脾脏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脾脏CD+4、CD+8T细胞亚群的表达,计算CD+4/CD+8比值。结果:黄连解毒汤治疗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脾脏指数明显升高,脾脏CD+4、CD+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优于二甲双胍对照组(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对2型糖尿病引起的T细胞亚群异常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合剂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干预机制影响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1004例住院患者使用健脾合剂,150mL/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20d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血T细胞亚群、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20例,显效50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5.00%。CD3+、CD8+、CD4+/CD8+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结论]健脾合剂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提高Ts细胞,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导致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加味玉屏风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红细胞免疫指标(C3b、ICR、RFER及RFI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值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在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标准随机抽取脾胃实热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蛔虫上扰型4组,每组8人,共32人,检测4种证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4种证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①与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组CD3、CD8降低,CD4+/CD8+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实热组外周血CD3、CD8降低,CD4+/CD8+值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CD4明显降低,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气滞组,蛔虫上扰组值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脾胃实热组比较,脾胃湿热组CD3、CD4、CD8及CD4+/CD8+值的升高变化有显著(P<0.05);肝郁气滞组与蛔虫上扰组的CD4+、CD4+/CD8+较之差异显著(P<0.05),CD3、CD8值的变化极显著(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有关,CD3、CD8、CD4+/CD8+可作为AP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76例HIV/AIDS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1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入选患者参考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六种常见证型,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中CD+4、CD+8、CD4/CD95、CD8/CD95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证型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较,CD+4、CD4/CD95均低于健康人,而CD8/CD95均高于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均高于健康人,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比较,痰湿内蕴组CD+4低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气血两虚组,痰湿内蕴组CD8/CD95高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阴虚火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AIDS患者不同证型间T淋巴细胞凋亡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证型发生转化时,其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发生变化。个别指标在辨证两种证型时具有辅助辨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脉饮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脉饮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3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CD3^+、CD3^+CD8^+、NK、NKT和Treg水平均显著升高,CD3^+CD4^+水平显著降低;对照组治疗后CD3^+水平升高,CD3^+CD4^+、CD3^+CD8^+、NK、NKT和Treg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IFN-γ、TNF-α、IL-2水平升高,对照组治疗后IFN-γ、TNF-α、IL-2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48.53%,对照组38.2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47.06%,低于对照组的7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生脉饮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补肾健脾消症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消症方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各30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化疗前后NK细胞活性、CD3^+、CD4^+、CD8^+、CD4^+/CD8^+比值,以及生存质量评分(Karnofky评分)情况。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癌术后患者NK细胞活性、CD3^+和CD4^+显著降低(P〈0.05),而CD8^+明显升高(P〈0.05),致CD4^+/CD8^+比值降低(P〈0.01);2、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单纯化疗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CD3^+降低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化疗组NK细胞活性、CD8^+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在CD3^+、CD4^+、CD4^+/CD8^+比较上差异更为明显(P〈0.01);3、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联合化疗组治疗后Karnofky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化疗组Karnofky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结论:补肾健脾消症方可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参附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治,参附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和7d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16+56)的百分率。同期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治疗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参附组外周血CD3+、CD4+、CD8+和NK细胞计数在治疗后7d明显回升(CD3+:498±248比663±291,CD4+:302±197比378±284,CD8+:208±103比278±120,NK:170±75比275±50,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D3+:663±291比579±302,CD4+:378±284比320±233,CD8+:278±120比230±138,NK:275±50比25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附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5%(9/36)和37.5%(12/3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0.5±3.2)d和(12.2±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12)。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早期使用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免疫抑制,有助于维持免疫炎症调节功能的平衡,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抑木汤对肝脾不和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结肠黏膜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符合标准的肝脾不和型的D-IBS患者使用抑木汤(炒白芍15 g,炒白术15 g,防风15 g,陈皮10 g,黄芪20 g,党参15 g,茯苓20 g,山药20 g,延胡索15 g,滑石粉15 g,补骨脂15 g,炙甘草10 g)。一剂煎3袋,各150 mL。治疗组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治疗3周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继服第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思密达5 mg,3次/d,餐后服用。同上法服2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抑木汤治疗组在治疗后VIP及SP均下降,NPY含量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IP及SP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PY含量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思密达对照组在治疗后VIP及SP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NPY含量增高,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木汤治疗肝脾不和型的D-IBS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两组均采用 CH OP 方案化疗,21 d 为1 周期。治疗组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15 d 为1 疗程,2 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升高稳定率分别为83.3% 、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 T 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 CD4^+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 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 CD^8+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恶性淋巴瘤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