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引种紫锥菊中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方法:分别采用HPLC和比色法测定紫锥菊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菊苣酸和总多酚含量。结果:一年生紫锥菊中总多酚含量变化不大,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菊苣酸含量存在差异,各部位菊苣酸含量在盛花期达最大值。结论:紫锥菊采收期取决于菊苣酸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山东引种紫锥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引种紫锥菊有效成分菊苣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窦德明  崔树玉  曹永智  严亚娟  帅绯 《中草药》2001,32(11):987-989
目的 研究引种紫锥菊中菊苣酸的含量,为开发利用紫锥菊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对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紫锥菊提取物进行HPLC测定。结果 盛花期前后的地上部分菊苣酸含量最高(1.108%),产物的得率亦高(23.0%)。结论 引种栽培在北京地区的紫锥菊中菊苣酸含量优于原生长在北美洲的紫锥菊。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收期紫锥菊产量及菊苣酸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荣  杨跃生  吴鸿 《中草药》2012,43(6):1186-1190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紫锥菊质量和产量的变化。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收期的紫锥菊进行产量测定和物候期观察,并采用HPLC法对紫锥菊中的菊苣酸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一年生紫锥菊地上部分的产量以11月2日(果熟期)采收的最高,比盛花期产量高38.3%,地下部分产量以9月15日(盛花期)采收的最高,从9月15日到11月2日地下部分产量有少量的降低,但变化不大;地上部分菊苣酸量从7月10日(蕾前期)到9月27日(盛花期)变化不大,但从9月27日到10月20日(果期)有一个降低的过程,从10月20日到11月2日又有所回升,地下部分菊苣酸量变化趋势与地上相似;两年生紫锥菊产量及菊苣酸量变化与一年生相似,但地下部分产量在果熟期最高,其全株产量是一年生植株的2.7倍。结论广州产紫锥菊以果熟期为最佳采收期,栽种两年比栽种一年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紫锥菊中菊苣酸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紫锥菊药材地上部分的提取工艺,建立菊苣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择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以有效成分菊苣酸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工艺参数。结果:紫锥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菊苣酸线性范围在0.011~1.100 mg,r=0.999 8,平均回收率99.51%(RSD=1.01%,n=6)。结论: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紫锥菊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羊耳菊的产地初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采挖的鲜羊耳菊根据部位分成全草、地上部分和根,将各部位药材随机分成5组,分别采用晒干、阴干、40~80℃干燥等干燥方法进行干燥;采用恒温干燥法测定含水量、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结果羊耳菊全草浸出物在晒干和40℃条件下含量较高,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晒干条件下含量最高;羊耳菊根和地上部分的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阴干条件下最高。结论晒干较适合羊耳菊全草的干燥处理,而阴干则较适宜地上部分和根的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紫锥菊鲜花提取时绿原酸、菊苣酸的含量保留。方法:采用不同加热方式对鲜花进行预处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绿原酸、菊苣酸含量,并对预处理后样品的多酚氧化酶(PPO)酶活进行检测。结果:二年生盛花期鲜花经过100℃蒸汽预处理15 min后,用70%乙醇提取的绿原酸、菊苣酸含量分别是鲜花直接提取时2.25和2.75倍;而对一年生留茬期鲜花而言,蒸汽预处理则可使其含量分别提高7.85和46.29倍,达到1.02 mg/g和3.24 mg/g(鲜重)。蒸汽或漂烫热处理均可使鲜花中PPO酶活钝化至12.74%~42.18%;50℃干燥处理可进一步降低蒸汽预处理后PPO酶活,但也引起菊苣酸含量下降15.74%。结论:对新鲜紫锥菊花蒸汽钝酶处理后进行提取可有效保留药材中的绿原酸、菊苣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松果菊中有效成分菊苣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测定松果菊中菊苣酸的含量、分析松果菊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结果 :松果菊根的菊苣酸含量是 5月的幼苗期最高 ,花的菊苣酸含量是 7月中旬的盛花期最高 ,茎的菊苣酸含量普遍偏低 ;地上部分药材的菊苣酸含量是 7月中旬的盛花期最高。结论 :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菊苣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松果菊中菊苣酸的含量变化规律对于确定药材的药用部位及最佳采收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寅珠  刘勇  黄必胜  刘艳菊  刘启  雷咪  刘大会 《中草药》2021,52(19):5845-5853
目的为探究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热风干燥)对半夏Pinelliae Rhizoma药材块茎外观性状、内在结构及品质的影响规律,筛选适宜的半夏药材产地干燥加工方法。方法通过比较晒干、阴干、热风干燥(40、55、70℃)方法下潜江新鲜半夏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半夏药材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浸出物、淀粉以及核苷类成分(鸟苷、尿苷、腺苷、肌苷、尿嘧啶、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对药材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鲜半夏采用传统阴干耗时最长,约179 h,药材表面变为黑褐色,品相差,切面呈絮状,粉性不足;晒干较阴干耗时缩短40.8%,药材外观性状好,密度高,质坚实,直链淀粉含量最高,核苷类成分含量整体较高;鲜半夏采用热风干燥处理速率加快,耗时较阴干法缩短59.8%~89.9%,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药材内部出现开裂甚至空心的现象,角质样严重,支链淀粉含量高,粉性降低,55℃烘干处理品相较好,浸出物含量随温度升高较阴干法降低7.8%~24.6%,尿苷、尿嘧啶、腺苷70℃烘干时含量最高,次黄嘌呤与肌苷含量40℃与55℃烘干处理最高,鸟苷含量阴干处理最高。结论从外观性状、药效成分含量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半夏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以晒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较大,半夏药材产地加工可以采用日光温室大棚多层晾晒技术和开发低温仿日晒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应用不同干燥方法保证饮片干燥 1.晒干:在院内地上将一般的根、茎、皮及子实类药材饮片曝晒法进行干燥。 2.阴干:利用通风,室内设木架若干层,将一些不宜晒的花、叶及芳香性药材饮片用阴干法干燥。 3.烘干:采用电热干燥箱,将贵重细料及少量饮片进行干燥。 二、按药物的不同性质分类存放保管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燥方法对大黄9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切片阴干、切片晒干、个子阴干、个子熏干和4种温度(50℃、60℃、70℃、80℃)烘干对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为大黄产地加工选用合理的干燥方式、提高药材质量和经济效益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采用HPLC分别测定酚酸类、二蒽酮苷类及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并以方差分析比较评价。结果:总游离蒽醌含量,只有个子阴干、个子熏干、切片晒干、切片阴干和80℃烘干处理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0.20%;番泻苷A含量,以个子阴干处理最高,切片阴干方式次之,60℃烘干最低,但均高于16版《日本药局方》规定的0.25%。结论:个子阴干所需时间过长,切片晒干是目前适宜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射干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干燥方式,为建立射干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对采收期的射干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55℃、85℃、105℃烘干5种干燥方式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射干最佳初加工工艺。结果:晒干、阴干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鲜药材有所下降,晒干样品含量降低了27%,阴干样品含量降低了9%;三种烘干方式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的影响较小,其中以105℃烘干2h效果为最佳,85℃次之。结论:研究表明105℃烘干2h为射干最佳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式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有较大影响,为最大程度保留鲜药材有效成分及进一步探讨药材指标成分在不同初加工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快速制备液相色谱高效、快速分离制备紫锥菊中的主要成分咖啡酰基酒石酸、菊苣酸和松果菊苷的工艺。方法通过调节紫锥菊浸膏水溶液的pH,分别以乙酸乙酯萃取,得中性乙酸乙酯层1(F1)和酸性乙酸乙酯层2(F2),然后,采用快速制备液相色谱分别对两个乙酸乙酯层进行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结果 %经UV、IR、MS和NMR鉴定,HPLC测定纯度,3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酰基酒石酸(99.51%)、菊苣酸(98.02%)和松果菊苷(96.30%)。结论通过调节pH预处理和采用快速制备液相色谱从紫锥菊中分离纯化咖啡酰基酒石酸、菊苣酸和松果菊苷的方法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纯度较高,可用于对照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蟾酥不同干燥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蟾酥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水分含量和三种蟾毒配基类成分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的含量为指标,检测室内避光阴干、室内晾晒、室外晒干、45℃烘干、80℃烘干五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蟾酥质量的影响。结果:室内阴干、室内晾晒、室外晒干5 d后,水分达到《中国药典》要求,45℃烘干、80℃烘干干燥的样品分别于48 h、12 h达到要求;不同干燥方法的蟾酥中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总量都大于6.0%,且室内阴干室内晾晒阳光晾晒恒温45℃恒温80℃。结论:综合考虑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成本及操作难易度等因素,蟾酥的干燥宜采用室内避光阴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双  李瑶  钟晓红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2):1078-1082
目的:本文以夏天无药材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夏天无鲜药材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及延胡索乙素3种生物碱的影响,确定夏天无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夏天无中三种生物碱的含量,对采收期内的夏天无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等干燥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3种生物碱的影响,确定夏天无的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结果:不同干燥处理方式的对夏天无中3种生物碱指标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在30气晒干条件下3种指标成分含量最高。结论:夏天无的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流程:春季或初夏出苗后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清洗或擦净→30℃晒干。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为指标,比较自然晒干、自然阴干、60℃烘干、真空干燥、远红外干燥及微波干燥6种方法处理黄芩药材的优劣.结果:采用远红外干燥方法时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的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14.43%;从成本和成分含量及实用性综合分析黄芩应采用自然晒干方法.结论:优选的干燥方法稳定,可控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桂枝药材中苯丙素类(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桂枝适宜干燥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晒干、阴干及3种现代加工干燥方法后桂枝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后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微波干燥使有效成分损失最多,阴干、晒干、低温热风干燥有利于桂枝有效成分的保留。结论:以干燥时间、化学成分含量、外观性状、气味等为评价指标,确定热风干燥50℃为桂枝药材较为适宜的现代干燥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博落回根、叶、果的最佳采收期及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各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实验数据表明博落回根、叶、果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从综合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可在采集叶、果后再采收根。除博落回根外,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博落回叶、果中各指标成分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博落回根、叶、果的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流程:最佳或适宜采收期采摘→净选→清洗或擦净→根、果荚45℃~65℃烘干、晒干,叶45℃烘干、阴干、晒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