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加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疗效。方法:将排卵卵巢所致不 孕的62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中药加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采用剂量与治疗组相同的克罗米芬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雄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雌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周期排卵率达87%,总妊娠率为65.6%,未发生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LUFS).而对照组周期排卵数为66%,总妊娠率36.6%,有4例并发LUFS。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加克罗米芬治疗PCOS所致的不孕症疗效高于单纯克罗米芬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宁 《江西中医药》2008,39(10):22-24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祛痰中药配合B超引导下经阴道未成熟卵泡穿刺治疗耐克罗米芬(CC)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耐克罗米芬PCOS患者用CC/HMG促排卵后,当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2~14mm时,肌注HCG5000~10000U,32—36小时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治疗,同时口服中药,水煎服,日1剂,连用2—3个周期,检查穿刺后患者的内分泌、卵巢基础窦卵泡计数和排卵情况的变化,并随访其有无妊娠。结果:20例耐克罗米芬PCOS患者睾酮(T0)和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比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窦卵泡计数降到10个/卵巢以下。术后14例恢复排卵,其中6例自然排卵,8例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出现排卵。10例临床妊娠,无一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中药配合超声引导下经阴道未成熟卵泡穿刺技术可改善耐克米芬PCOS患者内分泌异常,减少基础窦卵泡计数,恢复排卵功能而妊娠。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痤疮、黑棘皮征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症候群。PCOS属中医“闭经”、“不孕”、“月经后期”、“瘕瘕”等范畴。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进展概述。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障碍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及多囊卵巢为基本特征,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PCOS不孕症临床多以激素促排卵治疗为主,但排卵率及妊娠率低且易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双胎妊娠、流产等并发症发生.中医药治疗PCOS不孕症具有一定的优势[1],全国名老中医蔡小...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的特征。PCOS属中医“不孕症”、“月经后期”、“闭经”、“崩漏”、“瘸瘕”等范畴心。。现将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与早卵泡期长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IVF–E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 PCOS 患者 180 例,对患者的临床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施早卵泡期长方案治疗的对照组(90 例)和拮抗剂方案治疗的观察 组(90 例),观察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Gn 使用天数、扳机日雌二醇(E2)水平、黄体生成素(LH)水平、 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获 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患者的 Gn 使用天数、Gn 用量更少,扳机日 E2 水平与 OHSS 发生率更低,LH 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临床上对 PCOS 患者实施 IVF–ET 治疗时,采用拮抗剂方案治疗的 Gn 用量更少,OHSS 发生也比较低,安全性和有 效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指青春期前后发病,卵巢泡膜细胞良性增生引起的雄激素生成过多造成月经紊乱、持续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等一系列表现。PCOS患病率在育龄期妇女中为5%~10%,占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30%-60%。PCOS属中医学“月经后期”、“闭经”、“崩漏”、“不孕”、“瘢瘕”等病症范畴。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PCOS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中医药治疗PCO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玉彬  韦炳华 《新中医》2011,(6):143-143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应用促性腺激素(Gn)诱发排卵的医源性并发症,是促超排卵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等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孕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中医学无OHSS的记载,结合本病临床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全身水肿、卵巢增大等基本特征,可归类于中医学子肿、臌胀、癞瘕等病症范畴。笔者用温肾健脾、活血化瘀安胎法治疗OHSS有较好疗效,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常,内源性激素不协调,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性腺激素(FSH)比值增大,雄激素分泌过多所产生的一种妇科内分泌失调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闭经、月经稀发或不规则子宫出血、不孕、多毛、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其确切病因尚无定论,也还没有单一的有效治疗方案。传统中医典籍中没有PCOS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可归属“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补肾活血化痰法是目前中医界治疗PCOS较满意的方法,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近5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与排卵性不孕密切相关,占排卵性不孕的50%~70%。PCOS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能肯定,其临床症状主要有月经紊乱、不孕、多毛、肥胖等。PCOS可分为两型:Ⅰ型是以LH值升高为主的内分泌疾病;Ⅱ型是以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西医药治疗PCOS致不孕患者主要是促排卵,临床上常用克罗米芬(CC)作为首选药物,虽排卵率高但妊娠率低,且有易发生多卵泡和卵巢过激综合征(OHSS)及黄体缺陷的风险[1]。中医药治疗PCOS致不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现就近年来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四期四型法”辨证论治对临床确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的影响。方法:观察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疗程3个月到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做妇科内分泌检查,测定各证型患者在治疗前、后内分泌值指标的变化,进行疗效观察。结果:30例脾肾阳虚型 PCOS 患者 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H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右归丸加减)有减低PCOS患者T、 LH的功效。35例痰湿瘀滞型PCOS患者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H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苍附导痰汤加减)有减低PCOS患者T、 LH的功效。16例肝郁化火型PCOS患者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有减低PCOS患者T的功效。19例气滞血瘀型PCOS患者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H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有减低PCOS患者T、 LH的功效。结论:中医药“四期四型法”辨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其内分泌值有显著改变,提示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肯定,且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文章通过检索近年针刺治疗PCOS的基础研究文献,总结其主要作用机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交感-迷走神经与β-内啡肽、糖脂代谢改善神经-内分泌紊乱、调控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缓解负面情绪。2)调控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及炎症相关因子抑制炎症状态。3)调节肠道菌群纠正代谢紊乱和控制全身炎症。4)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和卵巢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以上多角度阐述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旨在为临床上针刺干预PCO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天癸失序、痰壅胞宫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为女性育龄期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PCOS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中医对PCOS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从中医学藏象理论认识PCOS的病机,为“天癸失序、痰壅胞宫”。  相似文献   

14.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由于促性腺激素过度刺激导致卵巢形态改变的一种潜在的、可危及生命的医源性并发症。针灸作为中医学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治疗方式和手段,具有痛苦小、操作简便、见效快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OHSS的预防与治疗。其中普通针刺、电针、针刺联合灸法、穴位贴敷以及耳穴压豆等在防治OHSS方面收效良好,对近年来针灸防治OHSS的详细疗法、常用选穴以及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影响妇女一生的生殖障碍与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发病率高达5~10%,是育龄期女性不孕症最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中以促排卵为主,但单纯的西药促排卵治疗存在很多问题,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高,妊娠率低,妊娠期并发症等。中医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治疗中,在降低OHSS发生率和提高妊娠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内分泌失调病症,以月经稀发或闭经、慢性无排卯、不孕、肥胖、多毛、痤疮、黑棘皮征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育龄妇女发病率5%~10%,其中围初潮期发病者占62%。PCOS属中医“闭经”、“不孕”、“月经后期”、“瘕瘕”等范畴。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PCOS的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华苓  张巨明等 《北京中医》2002,21(6):323-326
目的 观察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疗效机理。方法 运用益肾健脾养血通利的方法,以固定的中药自拟经验方治疗32例中医证属脾肾阳虚闭经的PCOS患者,观察治疗临床疗效及多项实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所有临床症状获得改善或缓解,总有效率为91.6%,妊娠率为68.75%,治疗后实验室检查得到改善。结论 “经验方”治疗PCOS疗效良好,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生殖内分泌及代谢状态,进而改善卵巢局部异常的内分泌状态,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生殖生育机能。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脂代谢异常并存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影响8%~13%的育龄期妇女和3%~11%的青春期女性,其临床特征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治疗主要依赖于症状导向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是PCOS的核心发病机制之一。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的基础细胞,在调节全身炎症反应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巨噬细胞M1/M2极化失衡可通过激活促炎反应、破坏卵巢组织修复、刺激雄激素过度合成、促进胰岛素抵抗(IR)发生等途径参与PCOS慢性低度炎症过程。重塑巨噬细胞表型可能为PCOS的潜在治疗策略。中医学认为“脾虚痰湿”是导致PCOS发病的重要病机,“脾为之卫”功能在PCOS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保障脾主运化、卫外防御等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失衡与中医学“脾为之卫”向“脾失为卫”转化过程相似。因此该文首次从中医“脾为之卫”理论角度,探析巨噬细胞极化与PCOS慢性低度炎症发病机制的深层联系,为PCOS的治疗和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不育患者,采用补肾活血药方进行治疗。结果:32例患者中,23例经治疗后痊愈,痊愈率达71.88%,6例治疗后有效,有效率为18.75%,3例治疗后无效,无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90.63%。结论: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不育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生殖内分泌与代谢异常并存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肥胖型PCOS患者更易罹患并发症。刘雁峰教授从事中医妇科30余年,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多有独到见解。在肥胖型PCOS的治疗中,提倡以补肾调肝降浊为法,心身同治,给出中药、生活方式、心理疏导和行为学干预“四张处方”,多管齐下,临床中效如桴鼓。文章简要论述其诊治思路及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