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及进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共19例膜周部VSD患者,采用国产或进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VSD封堵术17例,术后即刻行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封堵疗效,术后24h和1、3、6个月行心电图、TTE、X线复查,观察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室间隔封堵器,其中选用国产封堵器14例、进口Amplatzer封堵器3例。17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及TTE检查显示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完全封堵率100%。术后24h及1、3、6个月随访时,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缓解,TTE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室间隔水平无分流,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封堵器对膜周部VSD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国产对称型封堵器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即刻及近期效果。 方法:纳入2003—08/2005—0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45例,经胸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明确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采取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再经股静脉沿导丝经输送鞘送入封堵器的介入方法实施封堵。术后即刻、72h及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复查。观察疗效。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①42例成功封堵,全组技术成功率93%,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②已行封堵的全部患者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术后72h及1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③1例术后5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阿-斯发作,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10例出现发热,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④1个月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三尖瓣返流量术后均小于术前[术后1个月:(3.23&;#177;0.32),(4.54&;#177;0.63),(3.04&;#177;037)mm,(20.53&;#177;5.6)mL;术前:(3.61&;#177;0.59),(5.12&;#177;0.54),(3.34&;#177;0.45)mm.(28.27&;#177;7.12)mL,P〈0.05]。 结论: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损伤小、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158例膜周部VSD患者实施经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镍钛合金双盘片封堵器,并行超声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53例患者成功实施了VSD封堵术,成功率为96.8%.未成功的5例中,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缺损处,2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而放弃封堵术.153例封堵成功的VSD超声定位准确,包括膜部VSD 35例,嵴下型VSD 72例,隔瓣后型VSD 46例.其中嵴下型VSD的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瓣环下缘最小距离为1.5 mm,隔瓣后型VSD缺损下缘距三尖瓣隔瓣最小距离为3 mm.121例患者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血流消失,术后1周超声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32例封堵术后即刻观察存在少量分流,术后1个月超声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28例残余分流消失,4例残余分流明显减少.4例术前存在三尖瓣口中量反流的患者,封堵术后2例反流消失,2例反流明显减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VSD介入治疗中对病例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即刻及近期效果。方法:纳入2003-08/2005-0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45例,经胸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明确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采取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再经股静脉沿导丝经输送鞘送入封堵器的介入方法实施封堵。术后即刻、72h及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复查。观察疗效。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①42例成功封堵,全组技术成功率93%,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②已行封堵的全部患者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术后72h及1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③1例术后5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阿-斯发作,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10例出现发热,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④1个月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三尖瓣返流量术后均小于术前[术后1个月:(3.23±0.32),(4.54±0.63),(3.04±0.37)mm,(20.53±5.6)mL;术前:(3.61±0.59),(5.12±0.54),(3.34±0.45)mm,(28.27±7.12)mL,P<0.05]。结论: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损伤小、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周陵  陈绍良  方五旺  马玉玲  叶飞 《临床荟萃》2005,20(13):765-766
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PMVSDs)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全部室间隔缺损的78%。既往曾先后运用多种介入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常需外科手术治愈。随着AGA 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封堵器(amplatzer asymmetric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AAVSDO)的临床运用,已有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我们运用AAVSDO关闭PMVSDs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62例 Amplatzer 封堵器进行 VSD 封堵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38例(占23.46%)。其中脑空气栓塞2例,血栓形成和栓塞3例,左前束支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停搏7例,机械性溶血2例,穿刺口出血5 例,臂丛神经损伤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残余分流3例。结论 VSD 封堵术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士应熟悉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诱因,掌握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分析9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结果98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98例患者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术后1例发生血肿及腓肠静脉血栓,2例发生传导阻滞,2例发生溶血,经治疗护理均痊愈。结论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郁美红 《上海护理》2005,5(4):39-40
膜部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需开胸行心脏手术修补,但近年来随着经皮导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堵闭材料的更新改良,尤其是Amplatzer膜部室间隔封堵器的问世,使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成为现实。2002年12月-2004年4月,我院对32例心脏膜部室间隔缺损患成功进行介科封堵,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i defect,VSD)是先天性VSD最常见的类型。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先后应用于临床以来,介入治疗膜周部VSD已广泛开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8年1月经导管介入治疗VSD患儿26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但术中、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现将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 分析9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结果 98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98例患者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术后1例发生血肿及腓肠静脉血栓,2例发生传导阻滞,2例发生溶血,经治疗护理均痊愈.结论 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膜部VSD患者,超声测量VSD直径3-10 mm,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3-11(7.6±1.9)mm,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和Terumo导丝,通过室间隔建立轨道,用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治疗。结果:23例封堵治疗成功,1例因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放弃治疗,2例术后有微量残余分流,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VSD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安全,远期疗效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1年Mills报道采用单个蝶形球囊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的动物实验,旨在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渡过危险期的临时措施,但未在临床实验。1988年Lock首先报道应用Rashkitld双伞闭合器关闭室间隔缺损成功,选择的病例是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外科手术后补片周边残余缺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以了解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对84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的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行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手术中予以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封堵成功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成功封堵83例(98.8%),1例因术中导引钢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建立轨道,放弃封堵。无死亡。封堵器直径为4~18 mm,1例手术后发生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结性心律,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好转,3例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为经导管封堵术筛选室间隔膜周部缺损 (VSD)病例的作用。方法2 6例室间隔膜周部缺损患者实施经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镍钛合金制成的双盘片结构封堵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获取图像。结果  2 4例成功放置封堵器。VSD的大小平均为 6.4mm ,最大为 10mm ,最小为 4mm。放置封堵器的型号较相应VSD大 2mm ,最大为 12mm。VSD具体分型包括单纯膜部 5例 ,嵴下型 6例 ,隔瓣后型 13例 ,其中嵴下型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环下缘最小距离为 2mm ;隔瓣后型缺损下缘距三尖瓣隔瓣最小距离为 3mm。单纯膜部缺损易于封堵。 2 1例患者封堵术后即刻观察 ,穿隔血流消失 ,术后 1周超声复查 ,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 3例隔瓣后VSD在封堵术后即刻存在少量分流。术后 1月超声复查 ,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 ,1例残余分流消失 ,2例残余分流减少。 2例VSD封堵术中因为引起主动脉反流而放弃封堵。结论 超声心动图选择合适的病例是保证VSD封堵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1].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2-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总结封堵器介入治疗心脏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86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术前、中、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86例患儿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率为97.7%,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8%,溶血发生率为2.3%,瓣膜返流发生率为1.2%,残余分流发生率1.2%,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3.6%,移位脱落发生率1.2%,所有患儿经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创伤小、成功率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患儿康复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对362例行介入治疗后的膜周部VS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封堵器大小为4~16mm(平均8.6mm),345例(96.2%)封堵成功。并发症发生情况: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交界区性心律4例,室性期前收缩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残余分流3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股动静脉瘘5例,股动脉血栓3例,溶血、血尿1例,交换导丝断裂1例,猪尾导管断裂1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VSD相对安全,但应进一步加强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心脏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护理效果。对5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监护。结果术中配合良好,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全程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方法是经胸行VSD修补术,但手术创伤大,康复和住院时间长。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对VSD行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本院胸外科采用Amplatzer伞片封堵VSD患儿13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