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风险管理前(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风险管理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护理干预组则根据经验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风险种类而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风险管理前后皮肤损伤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皮肤损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明显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能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实施皮肤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2008年6月起,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以往皮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风险管理:成立皮肤护理质控小组,建立完善的皮肤护理安全制度;分析皮肤损伤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注重护理技巧,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并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其中,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皮肤损伤的防范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共同维护患者的皮肤护理安全;加强护理法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实施风险管理前(2006年6月-2008年5月)收治2 401例患者,发生42例皮肤损伤事件,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75%,其中5例转化为护理纠纷.实施风险管理后(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2 415例患者,发生16例皮肤损伤事件,皮肤损伤发生率为0.66%,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皮肤损伤得到及时修复,无护理纠纷发生.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实施皮肤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从而降低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对策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收治的1 044例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 089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探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误吸、坠床、皮肤损伤、医院感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医院的医疗管理体制,提高护士的专科素质,提高医护工作者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及对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阶段约束干预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给予分阶段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约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镇静-躁动评分(SAS)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分阶段约束干预的实施可有效缓解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症状,镇静效果良好,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约束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将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皮肤受损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及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分别为5.0%、3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及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增加数分别为(2.7±0.6)d、(6.1±1.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5%、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及对照组患者发生皮肤受损例数分别为5例、27例.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受损的状况,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并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之前32例神经外科住院昏迷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3~9月32例神经外科住院昏迷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FMEA风险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RPN值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昏迷天数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FMEA模式可降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90例,将2015年10月-2016年9月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4. 96±5. 06)分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 22%)均较低,FMA评分(68. 45±10. 51)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179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1例(风险管理护理组)和对照组88例(常规护理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因护理人员因素、家属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皮肤损伤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因护理人员因素、家属因素以及 环境因素所产生的皮肤损伤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方法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皮肤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皮肤的损伤率,建议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62例大于60岁的高龄患者,其中2008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只有4例,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共有12例,发生率为14.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减少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并降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减少投诉和纠纷。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设为A组,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风险管理干预后设为B组,投诉与纠纷的风险(差错与事故的风险)在医生环节、药房环节、收费环节、护士环节、病人或陪人环节、环境因素A组与B组比较研究。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10028例患者中发生5例纠纷,与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9365例患者中发生33例纠纷相比,有显著差异(χ^2=22.661,P〈0.01)。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降低,投诉与纠纷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于个案分析的针对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基于个案分析的肺部感染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实施前(2014年3-9月)和实施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各49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病例组设为对照组,接受一般肺部感染预防护理;实施后病例组设为观察组,接受护理人员提供的基于个案分析的针对性肺部感染预防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肺部感染风险管理能力及干预后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基于个案分析的肺部感染针对性预防护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肺部感染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评价分值均显著高于实施前,观察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干预后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感染预防护理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个案分析的针对性肺部感染预防护理引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护理实践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肺部感染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护理对象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对象对感染预防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于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7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投诉率、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3. 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 32%(P 0. 05),投诉率为1. 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 50%(P 0. 05),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 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 77%(P 0. 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降低投诉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4年7月临床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需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84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4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50 d,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48.8%,观察组为3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PVT的患者5例,发病率为11.6%;观察组发生PVT的患者2例,发病率为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接受常规PICC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3月—2019年6月接受PICC风险管理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PICC置管操作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2组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但研究组静脉炎、渗血、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开展基于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操作质量,有效预防静脉炎、渗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578例神经外科患者设为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模式护理;将2008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46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各维度(除病房环境、护士美感维度外)得分及总分、护理质量各项目得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模式能有效提高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各个科室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在本院精神科封闭病区住院接受治疗护理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将往年同期在院同一科室接受治疗护理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进行意外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的比较。结果研究组在进行风险管理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室封闭病区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颅脑外伤患者接受保守疗法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8例,根据是否给予护理干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并发症发生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病死率26.67%,干预组2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7,P >0.05);常规组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3.02±0.75)分,干预组(3.06±0.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P>0.05);干预组发生癫痫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2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364,6.158,4.003;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癫痫发作、下肢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 5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 4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腔Power 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风险预防管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外科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ower PICC患者15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5例,干预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预防皮肤损伤;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评估、风险防护及风险管理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比较2组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总发生率为31%,干预组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总发生率为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风险评估、风险防护及风险管理等一系列风险预防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双腔Power 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函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传统护理,观察组添加疼痛护理,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和睡眠质量差异。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且其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中采用疼痛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同时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