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下肢骨折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下肢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完全消失时间和临床护理服务计划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61-16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深静脉血栓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功能优良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积极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7,(26)
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患者施以护理干预后,观察在预防术后并发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6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期间分别施以传统护理以及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概率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出现深静脉血检概率同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比较,降低幅度尤为显著(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施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出现深静脉血栓概率,进而为下肢骨折术的顺利实施以及预后质量的提高做出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本科收治的202例下肢骨折患者中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总结预防该并发症的方法.结果:202例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2.47%),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症状均得以好转,下肢肿胀明显消退,无1例肺... 相似文献
6.
吴婷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5):227-22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80例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骨折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预防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340例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两组均术中操作轻巧,最大限度地减轻手术创伤,入院开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及七叶皂苷等,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下列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支持、体位护理、观察患肢反应、保护下肢静脉、早期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少(P<0.05)。结论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采取护理预防措施是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7,(1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护理满意度95.56%及住院时间(13.36±2.25)d等方面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对护理满意度82.22%及住院时间(19.12±2.97)d,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2.8±1.0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3.02±1.07)%均好于对照组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4.9±1.2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5.36±1.38)%,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临床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狄亚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118-119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实施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共93例,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93例患者中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明确诊断,确诊后给予抗凝处理及溶栓治疗,同时抬高患侧肢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在治疗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均在出院后3个月内扶拐行走,且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结论 做好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7,(2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6月进行的下肢骨折术患者84例,依照盲选法,分成观察组42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共6例(14.29%)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为18例(42.86%),经比较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38/42),对照组为66.67%(28/42),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4±0.14)h,对照组为(19.21±1.02)h,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骨折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病发率,促进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3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3例髋部骨折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3.0%,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在15 d之内均痊愈,无任何后遗症。结论在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中,必须要首先彻底了解患者病情,然后评估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才能够确保患者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8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后常规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采用术后体位和下肢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0 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组产妇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25、5.40,均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2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采用术后体位和下肢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保燕;谢晓君;吴志群;杨海兰;杨镛 《云南医药》2013,(6):547-548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妇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产妇产后的恢复[1]。据报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产后是产前的2倍[2]。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产褥期尤其是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病增加,常导致病人患肢部分功能丧失,发生致命性的肺栓塞,危及病人生命。因此,精心的护理及有 相似文献
14.
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报道,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1]。我们通过总结和吸取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教训,对2007年1月到2007年8月158例下肢骨折术后病人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体会。方法: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sis.DVT)逐渐增多。国外一组资料报告: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DVT发生率12%-33%。由于DVT治疗不当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下肢的功能,严重者可以形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开封市妇产科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38例妇科肿瘤术后DVT的患者实施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宋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39(7):695-696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下肢骨折患者562例,其中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21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改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DVT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总有效溶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DVT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有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溶栓溶解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外伤性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7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及下肢肿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下肢肿痛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结论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