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应对疲惫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简明疲惫评估量表对96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成疲惫组和非疲惫组,比较两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差别,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应对疲惫的影响。结果①96例截瘫患者中,63例处于应对疲惫状态,发病率为65.63%。②疲惫组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疲惫组,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非疲惫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0,-3.359,10.469,17.821,P〈0.05)。③应对疲惫与实际亲密度(r=-0.463,P=0.015)、实际适应性(r=-0.486,P=0.021)均显著负相关,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r-0.395,P=0.036)、适应性不满意程度(r=-0.524,P=0.020)均显著正相关。④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为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应对疲惫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下降是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应对疲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及家庭分型,并分析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 年4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08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定量表(FACESⅡ-CV)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根据SIOSS评分分为有自杀意念组(SIOSS≥12分)65例,无自杀意念组(SIOSS<12分)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及家庭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居住条件及工作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杀意念组患者FACESⅡ-CV家庭亲密度评分(58.1±13.3)分、家庭适应性评分(39.3±9.1)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组〔(69.6±9.7)分、(46.9±7.3)分,P<0.05〕。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家庭分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4,P=0.006)。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406,P<0.001),与经济状况、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8、-0.404和-0.3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家庭亲密度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更差,家庭分型多为极端型;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条件越差、家庭亲密度越低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越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182例CHF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自尊与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均呈正相关(r=-0.42、0.45,均P〈0.05);自尊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呈负相关(r=-0.35、-0.32,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HF患者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为自尊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HF患者自尊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均显著受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差是其自尊水平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其家庭关怀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家庭关怀度量表对20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分成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比较两组家庭关怀度量表各分量表评分的差别;随后进行焦虑抑郁评分与家庭关怀度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焦虑抑郁并存状态者约占39.42%.焦虑抑郁组家庭关怀度总分及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及亲密度等得分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均P< 0.05).焦虑评分与家庭关怀度中的适应度、情感度和亲密度等评分均显著负相关(r=-0.554、-0.448、-0.583,均P<0.05);抑郁评分与家庭关怀度中的适应度、情感度和亲密度等评分均显著负相关(r=-0.513、-0.427、-0.534,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适应度、情感度和亲密度均为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关怀度是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从提高家庭关怀度角度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石氏针灸的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24~48 h后开始康复与石氏针灸治疗,治疗30 d.采用改良的Bobath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改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P〈0.05,P〈0.05).结论早期石氏针灸与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和MBI.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康复护理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100例,在此基础上加以康复护理,3周后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3周后,干预前,实验组FMA评分23.85±10.9分,MBI评分44.13±20.05分;对照组FMA评分24.18±9.6分,MBI评分43.53±19.07分。干预后,FMA评分24.18±9.6分,MBI评分43.53±19.07分;对照组FMA评分31.22±10.9分, MBI评分59.18±18.81分。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康复,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MBI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父母在照顾脑瘫患儿时所感受的积极体验水平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脑瘫患儿的父母24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等调查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及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为(30.4±7.5)分,其中自我肯定维度得分为(16.3±4.4)分,生活展望维度得分为(14.2±4.3)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月均收入、家庭居住地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不同月龄、性别的脑瘫患儿的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不同医疗费用来源、治疗时间的脑瘫患儿的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与实际亲密度、理想家庭亲密度、实际家庭适应性、理想适应性呈正相关(r=0.453、0.280、0.477、0.426,P<0.001),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呈负相关(r=-0.209,P=0.001),与适应性不满意程度无直线相关性(r=-0.117,P=0.06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性别、患儿性别、理想适应性是影响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理想适应性得分越高,脑瘫患儿父母感受到的积极体验越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依恋特点及其相关性,为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Ⅱ-CV)和儿童依恋量表(Kems Security Scale)评定53名抽动障碍儿童和85名正常对照儿童.结果 病例组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评分[分别为(66.87 ±12.53)分,(44.19±9.70)分,(52.38±9.10)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14±11.05)分,(49.01±9.19)分,(57.10 ±8.60)分].家庭分型:病例组"松散型"(25.5%)高于对照组(5.9%),"僵硬型"(55.3%)高于对照组(25.9%),"灵活型"(12.8%)低于对照组(30.6%),"极端型"(40.4%)高于对照组(23.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父亲依赖度、母亲依赖度、母亲亲近度、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病例组父亲依赖度、母亲依赖度、母亲亲近度、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均与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均成正相关相关(0.291≤r亲密度≤0.445,0.301≤r适应性≤0.504);对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多元回归分析示母子依恋水平影响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抽动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安全性依恋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家庭,且家庭功能和安全性依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网瘾患者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网瘾患者按随机数表方法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临沂市精神卫生网络成瘾综合征(IAD)戒治中心常规的综合干预,试验组还进行萨提亚家庭治疗,对照组不进行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活动.采用网瘾自测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作干预前和干预后5个月情况的测查,比较两组得分的差异,同时给予pearson相关.结果 试验组萨提亚家庭治疗后IAD评分[(54.28±4.69)分]和家庭理想亲密度[(74.64±3.22)分]、现实亲密度[(70.42±3.66)分]、理想适应性[(54.08±5.78)分]、亲密度不满意度[(5.07±1.64)分]及适应性不满意度[(2.23±0.85)分]得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治疗前后的网瘾自测评分、理想亲密度、现实亲密度、理想适应性及现实适应性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较常规的综合干预,更能提高网络成瘾患者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有效改善亲子关系,对IAD的戒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育新 《中原医刊》2014,(22):35-36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关节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病区收治的97例符合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关节训练与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联合高压氧(HBO)治疗8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nheI指数(MBI)评价患者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治疗后FMA评分、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BI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联合关节训练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晚期女性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常规产检的327名孕晚期女性进行整体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受试者平均年龄(32.11±4.51)岁,通过PHQ-9抑郁筛查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考察其抑郁症状、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水平。结果:(1)样本人群的抑郁检出率为19.33%,孕妇的不良孕史(?字2=5.69,P=0.017)、家庭亲密度(F=4.71,P=0.003)、家庭适应性(F=3.83,P=0.029)在抑郁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2)孕妇的家庭亲密度(F=16.47~28.31,均P<0.001)、家庭适应性(F=18.14~24.17,均P<0.001)均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及三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总分、自主需要满足、归属需要满足与抑郁呈负相关(r=-0.31~-0.24,均P<0.01)。(4)分层回归显示,与家庭亲密度中的缠结型相比,分离型(β=-3.06,P=0.012)能正向预测抑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中自主需要满足(β=-3.15,P=0.002)能负向预测抑郁。(5)自主需要满足在家庭亲密度(联结型、缠结型)对产前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家庭亲密度与自主需要满足是预测产前抑郁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家庭亲密度会通过提高孕妇的自主需要满足水平来降低产前抑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庭功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100名,另选择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100名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家庭功能评定等进行调查。结果恶性肿瘤组(65.2±11.7)的亲密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4.9±10.6)分(P〈0.05),患者的年龄与总功能、沟通、角色、情感反应得分呈负相关(r=-0.201,-0.220,-0.241,-0.212,P〈0.05或0.01),结婚时间与行为控制和情感介入得分呈负相关(r=0.165,-0.164,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家庭功能较健康家庭差,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患者的年龄、婚龄、性格等均是影响其家庭功能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玉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68-1471
目的:探索吸毒青少年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密度以及适应性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对330例吸毒青少年进行评定。结果:在教养方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吸毒青少年的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低,父亲的惩罚严厉及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评分较高(P〈0.05)。在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吸毒青少年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亲密度和理想适应性均比对照组低(P〈0.01)。吸毒青少年的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控制性以及高矛盾性(P〈0.01)。结论:吸毒青少年家庭在教养方式、亲密度以及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翠海、八卦岭社区收集的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展开调查,并比较同期收集的对照组20例健康志愿者相应资料。结果FACES Ⅱ—CV评分观察组实际及理想亲密度,实际及理想适应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道德宗教观、知识性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矛盾性因子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性、亲密度、组织性、情感表达、娱乐性、成功性、独立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精神分裂患者家庭功能相对较弱,缺乏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需积极行家庭功能的干预,以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调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家庭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对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6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较低[(62.78±11.09)分vs(66.37±8.30)分,P<0.05)],适应性差[(42.12±8.31)分vs(53.67±7.20)分,P<0.01],缺少相应的灵活变通性,僵硬-松散型分别占27.47%和5%,(x2=12.64,P<0.01),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多种家庭变量相关,适应性(Beta=0.769)和年龄(Beta=-0.193)对家庭亲密度有预测作用;亲密度、娱乐性、性别(Beta值为0.628,0.184及0.142)对家庭适应性有预测作用.结论 精神分裂症家庭存在家庭功能失调,应针对其家庭特征进行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天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天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30天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 <0.05).结论 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研究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度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时间为临床病情稳定后1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价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评价患者家庭功能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对象的实际家庭亲密度评分与ITAQ评分的相关系数r=0.47,P〈0.05相关系数可信,呈显著正相关;而其与BPRS评分的相关系数r=-0.53,P〈0.05相关系数可信,呈显著负相关。研究对象的实际家庭适应性评分与ITAQ评分的相关系数r=0.44,P〈0.05相关系数可信,呈显著正相关;而其与BPRS评分的相关系数r=-0.48,P〈0.05相关系数可信,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缓解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状况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头针或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体针治疗),试验组同时采用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患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2组针灸和康复训练均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对2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的FMA评分、 MBI评分均显著提高, N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2组间FMA评分及NDS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BI评分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中文版,从某大学随机抽取350名大学生进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调查。结果:不同家庭亲密度类型出身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6.00,〈0.01);男生的实际家庭亲密度(=-2.07,〈0.05)、理想家庭亲密度(=-4.07,〈0.001)、实际家庭适应性(=-2.87,〈0.01)、理想家庭适应性(=-2.77,〈0.01)显著性低于女生;实际家庭亲密度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性弱正相关(=0.11,〈0.05);实际家庭亲密度与实际家庭适应性呈显著性正相关(=0.71,〈0.01);家庭亲密度不满意度与实际家庭适应性呈负相关(=-0.34,〈0.01),而与其家庭适应性不满意度呈正相关(=0.70,〈0.01)。结论:家庭亲密度越高的大学生越有可能表现出更高的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家庭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对13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首先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想亲密度、亲密度不满意程度、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性别组、家庭收入组、住院次数组、病程组及疾病分期组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次数、病程、疾病分期和家庭收入均为肝硬化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家庭功能下降,受年龄、家庭收入、住院次数、病程及疾病分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