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回到老家,父亲和母亲照例兴致勃勃地张罗饭菜。父亲擅长做糖醋鱼,母亲就在一旁帮着打下手。两个人配合得极为默契,父亲一伸手,母亲就把油桶递过去。父亲再一伸手,母亲又把白糖传过去。整个过程,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但默契度简直让人称奇。我笑着对母亲说:"妈,我爸的一个手势你都能看懂啥意思吗?"母亲说:"那当然!他一皱眉,我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他一抬眼,我就知道  相似文献   

2.
爱她的最爱     
母亲去乡下大姐家了,临走时说要住上一段时间才回来。这样,父亲就一个人在家。母亲走了,我们白天也要上班,父亲好像很适应这种一个人的生活。自从母亲去乡下后,我见他从来没有给母亲打过电话,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难道他真的不想念他的老伴?倒是母亲经常打电话来,问长问短的。我有时也劝父亲打个电话过去,他淡淡一笑:"在你大姐家,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别糟蹋了电话费!"他既然这么想,我也不好多说,老人家自己的事情,他们总会处理的。母亲不在家的那段日子,父亲每天总要花上几个小时,伺弄阳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我知道,那是母亲的最爱。  相似文献   

3.
正我精心准备好了晚餐,看着一桌美味,我大喊一声:"大猪、小猪,来吃饭喽!"说完,忽然感觉这句话怎么这么熟悉呢?对了,是我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每当母亲高兴的时候,就会称呼我们的"昵称",她叫父亲"大猪",叫我和妹妹"小猪"。父亲是个幽默的人,他总说母亲是个快乐的"饲养员",母亲也乐得叫我们"大猪""小猪"。如今,我突然喊出的这句话,竟然和母亲的语调一模一样,我的表情一定也和母亲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4.
父亲     
刘玉梅 《长寿》2007,(6):49-49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他是一位既慈祥又严厉的父亲。说他慈祥,因为他在生活上给予了我们姐妹三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许多按理说是母亲管的事,父亲却总能想在母亲前面。尽可能地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我小时候的衣服、鞋袜有很多就是父亲买的,直到我长大参加工作,父亲还会给我买衣物。在生活上父亲是慈父,  相似文献   

5.
父亲与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懂母亲!父亲一生中从没对母亲说过谎,但这唯一的一次谎言里,却包藏着父亲对母亲所有的爱!母亲遛弯回来,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父亲问是什么?母亲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好东西,能治疗好些病呢……"原来,母亲在街上看到一个摊子前围了一大群人,母亲好奇地挤了进去,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倾情讲述:"我妈妈就是吃了这个叫人参果药材煮的水,治好了折磨她近30年的老哮喘。这不,我又赶过来买一些,让妈妈再喝上一段时间,把  相似文献   

6.
正父亲退休后,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家和菜市场又离得近,因而他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窝在家里。可是电视看久了,他的精神便很颓废,一整天无精打采。那天,朋友来我家串门,听到父亲唉声叹气,便跟我父亲拉起了家常。后来,朋友跟我建议:"你该想个法子,让你父亲的生活丰富多彩一些。"他告诉我,当初他的母亲刚退休时也是这样,后来在他的帮助下,母亲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现在的母亲,把自己安排得妥妥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再细问,他便神神秘秘地回答:"总之一  相似文献   

7.
韩美龄 《家庭健康》2011,(20):44-45
父亲和母亲同龄,结婚时,年方十四.父亲婚后上的中师,工作一年,之后又去读了大学.母亲总共生了八个孩子,我是他们夫妇的第七个孩子.我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多岁了.小时候,我睡着了,父亲才回来;我醒了,父亲已走了.母亲对于父亲一直是崇爱有加,有时她也抱怨父亲,比如:她说我给你爸做两件上衣穿,他送人一件,还是只有一件衣服,连个...  相似文献   

8.
正父亲是个要强的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即使日子过得再难,他都会笑呵呵地对我们说:"好日子就要来了,凭你爸这双大手,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说着,父亲还冲我们挥一挥他那双大手。母亲嗔道:"你呀,就是爱逞强!"每年麦收、秋收时,家里的重活就都落到父亲肩上。我们姐弟还小,帮不上忙。母亲干  相似文献   

9.
心理问答     
爱,就是与父亲分享快乐李老师:您好!母亲去年过世,为了照顾我父亲的生活起居,作为儿子,我遵从他老人家的愿望,同意他和一位多年相识的阿姨结婚,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能理解老来伴的重要性。但是有一点我想不通,父亲娶了新妻,生活得到照顾,顺心如意之余,好像就忘记了我的母亲——那个和他共同生活了多半生的人。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我说不清楚,是父亲的忘性大,还是我太计较、过于小心眼儿了,您能给我一个解释吗?山东孟先生  相似文献   

10.
相思两个字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没有情爱的男人,至少他从没有在我和哥哥面前表现过对母亲的亲密。有时候我给他们拍照,父亲总是催促着我们赶紧照,他没闲工夫陪着我们。说完了又偷偷把身子朝前移一移,结果,几乎所有的照片里,都是父亲很伟岸地占据了"大半个江山";而母亲,则温顺地站在他的身后,像是他的贴身丫头。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退休后,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家和菜市场又离得近,因而他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窝在家里。可是电视看久了,他的精神便很颓废,一整天无精打采。那天,朋友来我家串门,听到父亲唉声叹气,便跟我父亲拉起了家常。后来,他跟我建议:"你该想个法子,让你父亲的生活丰富多彩一些。"他告诉我,当初她母亲刚退休时也是这样,后来在他的帮助下,母亲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现在他的母亲,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妥妥的,每一天都过得充  相似文献   

12.
"爸,让我也倒着读您一回吧!"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在心底暗暗喊道. 两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养儿育女的重任落在了父亲的肩上.看到父亲如此劳累,邻居们纷纷劝父亲把我送人,或是放到福利院……父亲虽没文化,但听着邻居们的劝说,他坚定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13.
接到电话。说父亲被人打了,让我赶紧过去。我急忙赶到医院,见父亲头上包着纱布,好住伤得较轻。一问缘由,竟然是邻居的儿子说父亲“勾引”他母亲,争执中失手推倒了父亲……  相似文献   

14.
父亲是个粗枝大叶的人,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他连感情也是粗糙的.这个印象直到前不久才彻底被颠覆. 那天,我在老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落满灰尘的小木箱.母亲说:"那里面是你爸收藏的宝贝呢!"好奇心瞬间爆棚,我求着母亲把木箱打开了. 一摞书信,用细绳捆扎着,放在木箱的最上层.打开来看,全都是我上大学时写的家书.大学期间,我经常写信给父母.母亲不会写信,都是父亲给我回信.父亲给我的回信早已不知所终,却没想到我的信却被父亲一封不落地珍藏着.看到这些信,我心中的震动着实不小.  相似文献   

15.
我父母的婚姻可以说是幸福的。虽然父亲脾气暴躁,但是他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他们修补婚姻的过程,更像是一出出闹剧。记得我7岁那年的一天,父母不知为了什么事吵架,母亲一边哭一边悲愤地整理行李,要离家出走。父亲坐在客厅里,佯装镇静地看书。幼小的我很紧张,在房间与客厅之间来来回回地跑着,一边跟父亲报告:"妈妈要离开我们了!"一边跟母亲哀求:"妈,你不要丢下我!"可是,他们两个人看起来都不为所动。  相似文献   

16.
<正>父亲觉少,加之生意上操心重,总是很晚才入睡,夜里时常觉醒;早晨则昏昏沉沉,常常蒙头睡到七八点,待母亲叫他吃饭才起床。入秋以来,父亲的睡眠变得更糟糕,每天早上五六点钟总会听到他慌慌张张起床上厕所的大动静。而且父亲胃口明显更不好,人也不是很精神。母亲说,父亲的手脚常常都是冰凉的。我上网查了一下父亲的症状,感觉可能是"五更泻",半哄半劝带他中医院门诊。医生的诊断和  相似文献   

17.
父亲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而且还是重症监护室.我在病房外偷偷对母亲说:"我爸这次病得不轻,七天内都是危险期,要躺在床上不能动.咱们得监督他,别让他乱动."母亲听了我的话,神情恍惚,她显然没有预料到父亲的病如此严重.  相似文献   

18.
唯不说相思     
安宁  老侯 《健康文摘》2008,(4):17-17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没有情爱的男人,至少,他从没有在我和哥哥面前表现过对母亲的亲呢。甚至,连关爱都很少有。他总是粗声大嗓,口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和强硬。我因此常常很奇怪母亲怎么会看上了父亲——两个人从小就在一个小镇上,彼此看着对方长大,却从没有说过一句话。即便是后来他们结了婚,父亲都惜字如金,极少对母亲说一些温柔的言语。  相似文献   

19.
心语信箱     
山西太原读者张先生:我父亲是位性格非常内向的人,除了工作以外几乎不和任何人交往。我母亲去逝得早,这些年父亲一直是孤身一人。两年前,父亲退休后和人接触更加少了,他自己也觉得很孤独。这两年父亲身体很差,经常得病,不知他健康状况不佳是否和性格孤僻有关。我应...  相似文献   

20.
父亲·母亲     
在我们兄妹的心目中,父亲是位爱儿女胜过一切的好父亲,母亲也是和蔼可亲的好母亲。只是不知道岁月何时在父亲和母亲的感情生活里划下了一条深深的沟痕:父亲对母亲常常发脾气,母亲则对父亲左挑右剔,唠唠叨叨。起先两个人是因一点小事吵架,后来发展到连话也懒得说了。我们作为儿女,为此事很是烦心。就在为父母关系无可奈何时,我们几个也纷纷离开父母,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了。记得离家走的前几天,我曾试探着问母亲:“你们之间是不是感情上有什么障碍?”母亲极肯定地摇了摇头:“不是,我只是受不了他的倔脾气。”也是这次,我知道了,父母之间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