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封林 《家庭医生》2011,(19):66-67
“我总是总是总是总是总堤总是总是总是像这样这样这样反复复复复复打同一个字,写字字字字字字字也是这样,…你们已经已经已经已经已经看到了,我活得太太太太太太累了!!!!!!!!!!!!!!!”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是指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锻炼、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1]。  相似文献   

3.
唐杰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5):760-762
自伤行为是全球青少年重要的疾病负担之一,也是成年期多种健康结局的风险因素。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预防分为一般人群预防和高危人群预防,但由于相关研究存在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预测和干预进展缓慢。应加强高质量的人群队列研究,结合高级统计学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和明确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准确性较高的风险预测模型,完善现有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从而降低青少年自伤行为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拖延行为的关系。方法2020年10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拖延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南京某高校1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9±0.48)分,应对方式得分为(1.59±0.39)分,拖延行为得分为(2.76±0.56)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6,P<0.0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拖延行为、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43、3.588、5.214,均P<0.05)。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之间呈负相关(r=-0.179,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53,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拖延行为呈正相关(r=0.300,P<0.01)。消极应对方式对拖延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36,F=7.352,P<0.01),预测量为13.7%;自我效能感对拖延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84,F=2.238,P<0.05),预测量为5.4%。结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能够负向作用于拖延行为,消极应对方式能够正向作用于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5.
肖峰 《健康》2010,(11):48-48
我恋爱两年多了,男朋友很爱我,平时对我也很体贴。但是有一点让我很苦恼,就是他总会伤害自己。比如我俩有时候吵架,他就会撞墙、向头上砸东西、用刀划自己的手、往地上横躺。最厉害的一次,他竟然用菜刀指着我脖子,然后把菜刀狠狠地砍在菜板上!我好害怕,吓死了!他的母亲有精神病,怀他时已经得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