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纳入某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100例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对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则对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选择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比两组卒中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卒中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的时间、凝血功能指标相比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有优势,P0.05。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2%)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卒中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采取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取达比加群酯,对照组采取华法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凝血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T、IN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栓塞发生率为4.65%,与对照组发生率的9.30%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达比加群酯安全性更高,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碧月 《临床医学》2022,(11):87-89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与华法林治疗房颤合并慢性肾病(CK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华法林治疗,研究组使用达比加群治疗,对比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指标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与华法林对房颤合并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无差异,但达比加群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方面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4.
张瑜  王红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02-1604
目的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渭南市第二医院内二科就诊的79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合并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使用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治疗后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对比研究。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抗凝药物后的栓塞或血栓形成、凝血指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出血性脑卒中以及死亡相关病例。两组出现轻微出血现象的患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高龄非瓣膜性AF合并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有效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其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12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出血事件、栓塞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TT、APTT、PT长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r、BUN、三酰甘油、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出血事件及栓塞事件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可调节患者凝血指标水平,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且不会增加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少,应用效果理想,可考虑推广。  相似文献   

6.
杜芮 《大医生》2024,(1):34-36
目的 研究达比加群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西安630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和对照组(45例,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PCI后随访半年,记录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APT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PCI后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MACE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后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对治疗费用、药物耐受性及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62例)予以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日,口服;对照组(48例)应用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服药后1个月和6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血栓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用药1、6个月时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 INR均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对照组仅 PT 和 INR 显著长于治疗前( P <0.05)。用药后观察组再发脑卒中、栓塞或血栓形成、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可显著改善非瓣膜性房颤伴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差、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个月后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APTT、PT、TT和INR、FIB、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疗效,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行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临床疗效优于华法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达比加群酯在房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房颤行PCI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两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Fib、TT、APTT、D-二聚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1年后TT、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5),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6.67%较对照组20.00%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应用于房颤PCI术后患者,抗凝效果与华法林相当,出血事件少,且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中心就诊的有意愿行导管消融术的80例心房颤动病人,根据病人的服药意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病人接受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照组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两组病人在用药前后均给予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抗凝达标时间、左心耳血栓的发生率、术后早期出血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达比加群酯组抗凝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华法林组,左心耳血栓发生率、术后早期出血率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与华法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应用可缩短病人术前准备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出血及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卒中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低剂量达比加群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0例脑卒中伴房颤患者进行房颤血栓栓塞危险评分以及抗凝出血风险评分,检测其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血液肌酐水平;将19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高龄卒中伴房颤患者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分析两组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高,肾脏代谢能力下降,接受抗凝治疗时出血风险大;达比加群酯组与华法林组比较,血栓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高龄卒中伴房颤患者使用低剂量达比加群酯抗凝对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采用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7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达比加群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以及黏膜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10.22%,观察组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6.82%,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过程中黏膜出血发生率1.14%,低于对照组的10.22%(P0.05)。结论与华法林相比,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采用达比加群酯的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胺碘酮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予以胺碘酮联合华法林,观察凝血指标变化,心电图、生化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均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明显降低(P0.05),其他心电图表现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反应9例(23.7%),高于对照组的5.3%(P0.05)。而治疗组栓塞或血栓以及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3种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比较3种口服抗凝药物分别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接受华法林(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达比加群酯组)、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腹部皮下注射LMWH,同时口服华法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年,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左心房血栓均消失,无一例出现周围血管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LMWH联合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疗效确切,精心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探讨破格救心汤加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PCI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51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较对照组73.81%高(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水平较对照组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破格救心汤加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PCI术后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26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3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163例予以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D、FIB水平均降低,APTT、PT均升高,且观察组D-D、FIB均低于对照组,APTT、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L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不同时点观察组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中使用达比加群酯效果较好,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血栓负荷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方法3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24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标准PCI组(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高于标准PCI组,而且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栓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高龄老年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依据抗栓策略将这些患者分为单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对照组,n=30)和单联抗血小板+华法林治疗组(研究组,n=30)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新发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部位动脉栓塞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牙龈/鼻出血、皮肤瘀斑、皮下血肿等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6. 7%(5/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 7%(8/30)(P 0. 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3. 3%(13/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 0%(3/30)(P0. 05)。结论高龄老年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单联抗血小板+华法林治疗较单联抗血小板治疗更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但是会增加患者的出血事件的发生,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