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光学比浊法(LTA)、血栓弹力图法(TEG)和Verify Now检测系统对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7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且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LTA法、TEG法和Verify Now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LTA组、TEG组和Verify Now组的高血小板反应性(HPR)检出率分别为56.64%(64例/113例),60.38%(32例/52例)和17.24%(15例/87例),LTA法和TEG法的HPR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rify Now法的HPR检出率与LTA和TEG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Verify Now法相比于LTA法和TEG法可能存在高估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问题,3种方法对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有待随访结果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 25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国产氯吡格雷组563例,进口氯吡格雷组695例。两组患者术前1 d分别服用泰嘉或波立维300 mg,阿司匹林300 mg作为负荷量,以后泰嘉或波立维75 mg.d-1及阿司匹林100 mg.d-1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泰嘉和波立维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9个月的MACE事件、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以及两药在PCI术后抗血小板作用的安全性。结果: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临床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反应性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ACS患者14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氯吡格雷相关基因型检测.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细胞色素P450 3A5(CYP3A5)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按服药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72例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128例。2组患者均予以氯吡格雷75 mg,q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qd,口服。用基因芯片法检测CYP3A5 6989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发生率,并对CYP3A5 6989与氯吡格雷抵抗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CR组和NCR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8.31±14.73)%和(88.45±20.45)%,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6.67%(12例/72例)和0.78%(1例/128例),CYP3A5 6989中AA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8.62%和7.03%,CYP3A56989中GG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9.44%和58.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组和NCR组的A等位基因分别为64.58%和24.22%,G等位基因分别为35.42%和75.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CYP3A5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徐林  金立军 《安徽医药》2017,21(4):687-691
目的 探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PCI)术后对P2Y12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反应性及影响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ACS行PCI术病人,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24例,无氯吡格雷抵抗(NCR)组62例.运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其CYP2C19*2,*3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病人CR与基因型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分析CR的影响因素,并对病人进行1年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卒中、呼吸困难、出血事件的随访.结果 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野生基因型(OR=0.15,P=0.011,95%CI=0.04~0.67)是CR的保护因素;而高血压病史(P=0.021,OR=8.136,95%CI=1.48~44.80)、空腹血糖值(P=0.012,OR=1.51,95%CI=1.10~2.06)、基础血小板聚集率(P=0.023,OR=1.06,95%CI=0.01~1.11)等3个因素是CR的危险影响因素;此外,术后1年随访,总MACE发生率CR组为29.2%,明显高于NCR的9.7%.结论 CYP2C19基因型与CR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有重要关联.CYP2C19野生型基因是高危ACS病人发生CR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病史、高空腹血糖值、血小板高反应性为CR的危险因素,CR组病人PCI术后MACE事件显著增高.CYP2C19*2,*3是C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CR作为独立危险因素,预示着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陈青  米树华 《中国医药》2011,6(11):1432-1434
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但再发缺血事件仍持续发生.研究发现临床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存在变异,血小板聚集率测量平均21%的患者属于低反应(95% CI:0.17~0.25)[1].这种低反应性即氯吡格雷抵抗( clopidogrel resistance,CR).若认识到引起这种低反应的不可纠正因素,寻找可以弥补这种低反应的可纠正因素,有助于确定有可能发生低反应的人群[2],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拟从患者个体因素、疾病因素及处理对策等方面对CR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2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进行分析,其经血栓弹力图检查确诊为氯吡格雷抵抗;随机抛掷硬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3、6、8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在下降且观察组术后各阶段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P <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替格瑞洛来替代氯吡格雷,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替格瑞洛片90 mg口服、2次/d, 连续服用1年)与氯吡格雷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 连续服用1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 术后血小板抑制率[阿司匹林抵抗(AA)、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抵抗(ADP)],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24例, 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62例, 2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术前[(50±9)%、(36±8)%、(29±6)...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4例确诊冠心病并行PCI术后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出现阿司匹林相关上消化道出血,其中32例患者改用西洛他唑加氯吡格雷,而另外32例患者出血治疗后继续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0.9±0.1)年,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西洛他唑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外周血PGE2的浓度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但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对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经过短期的临床观察,其血小板聚集率优于阿司匹林,升高外周血PGE2的浓度,且安全性与阿司匹林相当,可用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细胞色素P4502C19(cytochrome 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与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关系,并观察其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本科同时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及不伴有高血压的ACS患者。检测所有患者氯吡格雷服用前和服用后5~ 7 d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PAR),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所有患者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对患者住院期间严密观察,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3月,每月1~ 2次。结果:高血压合并ACS患者中氯吡格雷中、慢代谢组出现频率高于非高血压的ACS组。根据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分组比较观察对象CR,发现慢代谢型组及中等代谢型组均较快代谢型组发生CR的比例增高;根据高血压合并ACS组与ACS组两组观察对象CR比较,高血压合并ACS组CR的发生率高于ACS组。所有ACS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PAR及携带CYP2C19突变基因是C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高血压合并ACS组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CYP2C19突变基因是C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观察对象随访3个月,其中慢代谢型组和中等代谢型组较快代谢型组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血压合并ACS组较ACS组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高血压合并ACS患者血浆CYP2C19中等代谢与慢代谢组出现频率高于非高血压的ACS组,且血浆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CR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同时基因突变增加了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关系,评估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支架内血栓患者为观察组,连续入选100例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PLADP)。将PLAA>20%、PLADP>40%分别定义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对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者加倍剂量至150mg/d,随访PLADP及临床事件。结果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vs.27%)(P<0.01);观察组PLA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3)%vs.(31.9±14.0)%](P<0.01);观察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53.6±6.3)%vs.(37.0±10.9)%](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检出阿司匹林低反应患者。结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是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可显著降低残余血小板聚集率,可能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江苏医药》2012,38(12)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关系,评估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的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支架内血栓患者为观察组,连续入选100例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PLADP).将PLAA>20%、PLADP>40%分别定义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对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者加倍剂量至150 mg/d,随访PLADP及临床事件.结果 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 vs.27%)(P<0.01);观察组PLA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3)%vs.(31.9±14.0)%](P<0.01);观察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53.6±6.3)% vs.(37.0±10.9)%](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检出阿司匹林低反应患者.结论 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是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可显著降低残余血小板聚集率,可能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与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14例,用药后测定血小板功能。根据抗血小板抵抗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氯吡格雷抵抗组,阿司匹林敏感组与氯吡格雷敏感组。比较各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并分析抗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D-二聚体(D-D)、凝血酶凝结时间(TT)]的相关性。结果 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后患者组的PT、APTT、T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PDW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敏感组与抵抗组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敏感组和抵抗组在TT和PDW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  相似文献   

14.
刘波  郭靖涛  丁彦  周江  张树良 《中国医药》2012,7(9):1064-1065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同时给予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的不良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行PCI治疗后的24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组(n=192)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d,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组(n=57)口服氯吡格雷片75 mg/d,奥美拉唑胶囊40 mg/d,2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首要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次要指标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栓塞.结果 在3年随访期内,氯吡格雷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17.2% (33/192),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26.3%( 15/57),2组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病死率、靶病变血运重建及靶血管再栓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PPI应用于PCI术后患者具有较高的MACE风险,PPI可能会减弱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聚的优势,仍需要前瞻性随机研究提供两种药物相互作用的确切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低危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的情况,及早期干预治疗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973例诊断为高血压病中低危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连续14d,进行阿司匹林抵抗检测,选择其中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并愿意进入研究的患者183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干预组,所有患者都规范服用降血压药物及高血压2级预防,阿司匹林组仍然继续服用法阿司匹林100mg、qd,干预组改用氯吡格雷75mg、qd,6个月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MAR),随访患者2年,比较2组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973例患者中存在阿司匹林抵抗者247,发生率为25.3%,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血小板聚集率(MAR)下降较阿司匹林组明显(P<0.05),2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干预组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抵抗在高血压患者中确实存在,其发生率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基本类似,及时换用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氯吡格雷,可降低血小板凝聚力,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80例行PCI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PIC术后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计数、全血黏度高切值及低切值]与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支架内血栓、脑梗死)、并发症(轻度出血、重度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不良预后(复发、致残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年后,2组FIB,PLT,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值及PaCO2均较治疗前降低,PaO2、pH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降低/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加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其安伞性.方法 67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l例):对照组,支架置入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9~12个月;试验组,此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8~24个月.观察2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应用时间越长,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越少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无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氯吡格雷(clopidogrel)和阿司匹林(aspirin)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被证实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1]。替格瑞洛(ticagrelor)为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起效快速和作用可逆的特点,与氯吡格雷相比,均可显著降低ACS患者(不论接受PCI或接受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60岁以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根据抗血小板药物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阿司匹林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持续治疗1年。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超声评价斑块脂质含量、血小板聚集率(PA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早、晚期充盈波峰值速度之比(E/A)、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有效率97.14%(34/35)高于阿司匹林组77.14%(27/35,P<0.05);氯吡格雷组超声评价斑块脂质含量、PAG、FPG、2hPG低于阿司匹林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LVEF、E/A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6%(5/35)低于阿司匹林组37.14%(13/35,P<0.05);治疗6个月及1年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g...  相似文献   

20.
韦晓静  李刚  张茗 《河北医药》2011,33(21):3253-3254
目的评价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长期疗效及成本。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1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泰嘉组(n=60)和波立维组(n=58)。2组均于支架植入术后口服氯吡格雷每日75mg,共服用12个月(药物涂层支架DES)。评价术后12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12个月随访期内,2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泰嘉组成本4380元,波立维组成本7555.5元。结论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当,国产氯吡格雷经济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