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改善中医院校临床医学教育存在临床教师教学投入不足,临床资源应用不充分,基础-临床教学知识衔接不佳等问题,在医教协同和信息化技术促教的大背景下,文章探讨和思考如何采用“医教强联动,校院深融合”模式,借助智慧教学,促进和加强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来,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不断推进了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按学位类型分类培养,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渐将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再次得到广泛关注并迎来了良好发展契机,然而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培养、就业各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术学位作为培养医学高层次研究人才的一种重要学位类型,理应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并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将分析医教协同后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并就相应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医教协同是我国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思想.本研究在分析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剖析了温州医科大学校院深度融合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实践与成效,并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49-152
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医教协同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是当前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模式。本文分别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轮转安排和轮转质量,指导教师负责制,科研与临床协同情况分析了我校现状和存在问题;又在课程教学和科研能力,规范化培训等方面总结了培养模式发展的改革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医教协同背景下,下一步培养方向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并结合本校及相关教学医院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培养方式进行探索,为提高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合理的监控机制,进一步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利参考进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阐释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通过专业共商、课程共研、教学共担、效果共评和师资共培5个方面,探讨协同创新机制在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为临床医学相关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医教协同”教育理念,切实推进基础与临床融合,医德与医术交融,进一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中我们构建了“BOPPPS对分课堂+人文教育”教学模式,打破了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状,突出了以临床应用能力和医德教育为导向的教学,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本研究就此项教学改革进行总结,以期为医教协同背景下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全面改革“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实施校院合作、以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科理念、通科培养、三段三早、校院一体”模式。通过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开展“三段三早”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临床医学专科教育质量,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基层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8.
我校积极进行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贯穿到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通过医教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强化其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合格医师,提高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动态调研区域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将科学发展观引入临床护理教育与科研,深化校院合作,与临床护理工作者协同创新,探索临床护理科研与管理的组织构建,以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北医学教育》2016,(4):538-540
美国医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代表,本文从招生模式和生源质量,培养过程,职业准入门槛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四个方面对中美医学教育进行比较,并分析了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此外在医教协同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教协同背景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及其教师培养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164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82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研究组应用医教协同背景教学模式并展开教师培养。结果研究组学生对教师教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对课程安排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学生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为了确保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我校在学生、教师、相关课程、专业、学校等五大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深化医教协同,逐步构建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教育体系,形成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加大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将长远地影响医学教育的发展。适应深化医教协同新政,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确定专业培养标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持续改进教育质量,将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及现今我国"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下专硕培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下,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缩短了培养周期,培养整体水平提升,但同时存在着培养机制不完善,双重身份定位模糊,师生交流不深入,招录专业参差不齐,时间安排难以同步等问题,制约着临床医...  相似文献   

14.
校院企的协同创新,能把学校、医院、企业连结在一起,这种结合形式能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亦能进一步了解医院和企业的用人要求。成立为医院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产科高端技术应用协同创新基地,与协作各方共享创新中心基地,实现校院企互动、互利共赢、产教研合作、工学结合。本文通过产科高端服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基地的建设意义进行分析,并就基地创建实践方式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代学徒制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院合作,完善校院合作育人机制,深入推进医教协同培养,校院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标准、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师带徒"形式,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解决传统"师带徒"培养模式时间和空间受限制的问题,真正实现校院一体化育人,提高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教协同背景下江苏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及满意度情况,为后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33名江苏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差异性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医教协同培养模式的平均满意度为(3.46±0.70);其中9...  相似文献   

17.
沈昊  赵俊 《中国医院》2022,(1):51-53
目的:为推动临床教学基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通过研究省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分析探讨当前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结果:省域临床教学基地在"院校协同""人才培养""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深化医教协同、促进校院合作""优化基地标准、提高建设水平""规范基地管理、强化临床教学"和"加强师资队伍、提升综合能力"等对策建议。结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阶段性问题或困境正在通过医教协同深入开展和校院共同发力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朱小平  尹思源  杜一华  李祥 《重庆医学》2015,(18):2586-2587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2]。为了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达成共识开展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医教协同机制,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9.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是我国医学教育史上一件大事。但是,现阶段仍存在研究生待遇低下、硕士学位点与住培基地不匹配、导师指导力度减弱、部分二级学科未设立相应住培基地等问题与不足。我们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通过扩大住培经费覆盖范围、统一医疗机构住培基地与硕士学位点、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强化创新和科研能力培养等,多方位探讨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医教协同”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校院共建省级临床技能实训基地不仅实现了学校课堂教学与医院床边教学的有效对接,对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提供了有力支撑,还推动了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