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与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骨质疏松的策略。方法:采用了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表,对155例年龄50—79岁离退休绝经后女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测定其骨密度(BMD),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二分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各年龄段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均有下降趋势;②155例绝经后女性中,骨质疏松患者为66例(42.58%),50—79岁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31.58%,41.79%,64.52%;③体重指数(OR=0.467,P=0.000),规律运动(OR=0.124,P=0.000),青少年时爱好运动(OR=0.246,P=0.012),生育个数(OR=2.416,P=0.000),绝经年限(OR=1.174,P=0.001)为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④体重指数、规律运动、青少年时爱好活动与骨质疏松的发病呈负相关(P<0.05),而生育个数、绝经年限与骨质疏松的发病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是否规律运动、青少年时是否爱好运动、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及生育个数均是影响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绝经后女性进行规律运动,防治低体重指数可阻止骨质疏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小RNA结合位点基因的5个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女性乳腺癌病例及健康对照各400例。用Mass ARRAY时间飞行质谱技术分析5个多态性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5个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P均0.05),而在绝经前的女性中,rs11097457 TC/CC(OR调整后=0.63,95%CI:0.41~0.98)、rs1434536 TC(OR调整后=0.61,95%CI:0.39~0.96)及TC/TT(OR调整后=0.64,95%CI:0.42~0.98)、rs1970801 GT(OR调整后=0.62,95%CI:0.39~0.98)及GT/TT(OR调整后=0.62,95%CI:0.40~0.95)基因型与乳腺癌的低风险相关。5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rs11097457、rs1434536、rs1970801与绝经前女性的乳腺癌的低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MHT)对绝经女性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女性322例,按绝经时间分为≤5年组、5年且11年组和≥11年组;按照MHT使用与否分为使用MHT组(n=104)与未使用MHT组(n=218);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检测,比较各组阴道微生态的数据。结果细菌性阴道病在不同绝经时间组中的发病率最高,在≤5年组为21.1%、5年且11年组为19.3%、≥11年组为16.0%;使用MHT组菌群/功能异常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未使用MHT组(P0.05);使用MHT组菌群正常率显著高于未使用MHT组(P0.01)。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是绝经女性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MHT有助于阴道微生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不宁腿综合征(RLS)现状,为透析病人RLS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35例进行RLS现状调查。RLS诊断标准是按照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小组(IRL-SSG)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RLS的患病率为18.5%(n=25);单因素分析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RLS病人与非RLS病人在性别、高血压、皮肤瘙痒、透析时间、血清镁、血清铁、甲状旁腺素、血清磷等人口学和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4个独立影响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的发生显著相关,分别为每日饮酒(OR=2.832,95%CI=2.023~3.378),血清铁(OR=1.560,95%CI=1.274~1.740),血清镁(OR=1.927,95%CI=1.792~2.219),女性(OR=1.307,95%CI=1.187~1.534)。[结论]每日饮酒、血清镁、血清铁、女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工作者应针对相关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发生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杨新宇  鲍百丽 《临床荟萃》2020,35(7):599-603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疑诊冠心病于我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绝经后女性患者233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71)和对照组(n=62)。比较两组间AIP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AIP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AI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AIP水平、低雌二醇(E2)、高血压可作为评估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8.784,P=0.002,95%CI:2.170~35.558;OR=0.813,P=0.000,95%CI:0.764~0.865;OR=2.151,P=0.037,95%CI:1.046~4.422)。ROC曲线分析校正AIP预测冠心病的最佳临界值是2.02 ,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4.5%。结论 高AIP水平、低E2可作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IP可用于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当校正AIP>2.02时,可认为存在冠心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李汭傧  崔炜  耿雪 《临床荟萃》2014,29(2):125-133
目的 客观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和肌钙蛋白(troponin)升高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CC、Highwire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策略为:(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OR PCI) AND (statin OR statins OR hydroxymethylglutaryl-CoA) AND (randomized trial).入选试验满足条件:随机对照试验,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试验组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对照组为服用安慰剂、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或者服用非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以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或者CK-MB、肌钙蛋白升高发生率为研究结局.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 作为结果分析的统计量.应用RevMan 5.0以及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与未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比:与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比较,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OR=0.44,95%CI=0.34~0.57,P<0.01),术后CK-MB升高的发生率(OR=0.50,95%CI=0.40~0.62,P<0.01)以及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OR=0.65,95%CI=0.49~0.86,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PCI术前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才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OR=0.41,95%CI=0.30~0.55,P<0.01),术后CK-MB升高(OR=0.43,95%CI=0.33~0.56,P<0.01)以及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OR=0.57,95%CI=0.46~0.70,P<0.01);而非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不能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OR=0.58,95%CI=0.34~0.99,P=0.05)、术后CK-MB升高(OR=0.75,95%CI=0.49~1.14,P>0.05)以及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OR=0.91,95%CI=0.66~1.26,P>0.05).②术前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与应用非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比:与应用非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比,PCI术前应用大剂量他汀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OR=0.40,95%CI=0.20~0.79,P<0.01),术后CK-MB升高的发生率(OR=0.46,95%CI=0.27~0.76,P<0.01)以及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OR=0.58,95%CI=0.38~0.88,P=0.01).结论 PCI术前只有给予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才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以及术后CK-MB和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关联强度,为临床预防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截至时间到2018年12月31日关于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2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PICC感染率为5.91%。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穿刺次数≥2次(OR=23.71,95%CI:6.28~89.48)、穿刺时间>30 min(OR=23.65,95%CI:6.09~91.83)、导管堵管(OR=71.72,95%CI:17.05~301.64)、导管插入场所(OR=3.63,95%CI:2.17~6.08)、非计划拔管(OR=42.17,95%CI:23.36~76.11)、胎龄<37周(OR=4.17,95%CI:1.55~11.21)、置管时间>10 d(OR=1.53,95%CI:1.21~1.94),各危险因素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穿刺次数≥2次、穿刺时间>30 min、导管堵管、导管插入场所(新生儿ICU)、非计划拔管、胎龄<37周、置管时间>10 d是新生儿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对以上高危因素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产妇再次妊娠期间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经产妇90例,再次妊娠后自孕10周起随访至孕40周或分娩,记录不同孕周SUI发生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经产妇再次妊娠期间SUI发生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经产妇再次妊娠期间SU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经产妇再次妊娠期间SUI发生率为35.55%,且孕>30~40周SUI发生率(24.44%)高于孕>20~30周(10.00%)和孕10~20周(1.11%),且孕>20~30周高于孕10~20周(P<0.05);初次分娩方式为阴道助产、初次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 g、流产次数>2次、再次妊娠时年龄>35~40岁的经产妇再次妊娠期间SUI发生率(72.73%、65.52%、73.33%、60.00%)高于初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和阴道顺产(25.71%、34.09%)、初次分娩新生儿体质量<3500 g和3500~4000 g(35.71%、17.00%)、流产次数0次和1~2次(23.40%、35.71%)、再次妊娠时年龄24~30岁和>30~35岁者(26.92%、29.55%)(P<0.05),孕20周不同体质量指数者SU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次分娩方式为阴道助产(HR=1.894,95%CI:1.092~3.288,P=0.023)、初次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 g(HR=1.830,95%CI:1.063~3.151,P=0.029)、流产次数>2次(HR=1.779,95%CI:1.144~2.766,P=0.011)、再次妊娠时年龄>35~40岁(HR=1.675,95%CI:1.016~2.763,P=0.043)是经产妇再次妊娠期间SU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经产妇再次妊娠期间SUI发生率较高,阴道助产、初次分娩新生儿体质量、流产次数及再次妊娠时年龄与经产妇再次妊娠期间SUI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Nomgram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骨科收治的31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腹胀将其分为发生组(n=64)和未发生组(n=254),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gram预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共纳入318例脊柱骨折患者,经相关检测确认术后发生腹胀有64例,其发生率为20.13%;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抗菌药物、肠道菌群药、胃肠动力药、麻醉方式、低蛋白、低钾、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每天下床活动次数等资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抗菌药物(OR=2.509,95%CI:1.321~4.766,P<0.05)、未应用肠道菌群药(OR=0.399,95%CI:0.210~0.760,P<0.05)、未应用胃肠动力药(OR=0.355,95%CI:0.185~0.685,P<0.05)、全身麻醉(O...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国9省市35~70岁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5706例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2.08%(标化后11.57%),其中男性为14.59%(标化后14.84%),女性为10.21%(标化后9.21%);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在女性人群中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趋势卡方检验P<0.05),而在男性人群未见明显趋势(趋势卡方检验P>0.05)。高尿酸血症伴发疾病中以高脂血症最为常见(80.40%),其次为超重和肥胖(74.61%)、高血压(58.32%)、腹型肥胖(45.47%)、糖尿病(11.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OR=1.01,95%CI:1.01~1.02)、男性(OR=1.36,95%CI:1.21~1.53)、高甘油三酯血症(OR=4.28,95%CI:3.84~4.76)、高胆固醇血症(OR=1.19,95%CI:1.06~1.33)、高血压(OR=1.17,95%CI:1.05~1.30)、肥胖(OR=1.69,95%CI:1.52~1.88)、饮酒(OR=1.36,95%CI:1.19~1.56)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年龄、男性、高血压、肥胖可能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的增加以及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病的密切关系,积极控制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疾病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并发心动过速的原因、类型、风险因素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完成先天性心脏病一期根治手术、符合临床研究指标且有记录值的21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合计1322例,房间隔缺损421例,法洛四联症、完全大动脉转位或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等共计194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完全性房室通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共计189例。手术方法是胸骨正中皮肤切口或右侧腋下皮肤小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观察与监测患儿年龄、体质量、疾病类型、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心电图监测等指标。结果21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并发的心动过速425例,发生率20.0%。窦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14.8%(314/2126)、4.5%(96/2126)、0.8%(17/2126)、0.5%(10/212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出现心动过速与患儿低龄(OR=1.98,95%CI:1.25~2.65,P<0.01)、低体质量(OR=2.35,95%CI:1.86~2.75,P<0.01)、大型室间隔缺损(OR=1.56,95%CI:1.09~2.06,P=0.02)、复杂先天性心脏病(OR=2.03,95%CI:1.57~2.52,P<0.01)、较长体外循环时间(OR=1.77,95%CI:1.23~2.28,P<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OR=1.89,95%CI:1.20~2.55,P<0.01)、酸中毒(OR=1.63,95%CI:1.11~2.14,P<0.01)、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及肾上腺素联合使用(OR=1.86,95%CI:1.23~2.48,P<0.01)密切相关。结论预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出现的心动过速,明确其原因及类型并及时处理,从而提高术后患儿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NAC)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verse、CNKI、VIP及万方数据库,收集NAC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MIB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RCTs,共2 164例患者。结果提示,NAC联合根治性手术能够提高MIBC患者5年生存率(OR=1.77;96%CI:1.05~2.97;P=0.03),尤其对于T2期肿瘤患者(OR=2.02;95%CI:1.37~2.96,P=0.000 4);能够提高T0期患者比例(OR=3.64;95%CI:2.25~5.88;P<0.000 01),降低T4期比例(OR=0.45;95%CI:0.25~0.81;P=0.007);NAC联合根治性手术仅提高术后2年无疾病生存率(OR=1.64;95%CI:1.03~2.64;P=0.04);对肿瘤转移发生率无影响(OR=0.39;95%CI:0.08~1.94;P=0.25)。结论 NAC联合根治性手术能够提高MIBC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T4期比例;而GC方案并不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健康对照女性年龄、生活环境相匹配。应用1∶m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特点,明确其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16例乳腺癌患者及1156例健康对照女性。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OR=4.07,95%CI:2.98~5.55),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OR=1.68,95%CI:1.19~2.38),初潮年龄≥14岁(OR=1.41,95%CI:1.07~1.87),生存压力大(1~4级,OR=2.15,95%CI:1.26~3.66;5~9级,OR=3.48,95%CI:2.03~5.95),绝经(OR=2.22,95%CI:1.50~3.28)(P〈0.05),乳腺癌家族史(OR=1.72,95%CI:1.15~2.58),肿瘤家族史(乳腺癌除外)(OR=1.55,95%CI:1.22~1.98)。口服避孕药(OR=1.59,95%CI:0.83~3.05)亦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24、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14岁、生存压力大、绝经、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肿瘤家族史。本研究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性及广泛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危险因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与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儿科RRTIs的儿童174例,为RRTIs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儿童,按照病例对照原则进行1∶1匹配,最终选取17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一般人口学资料、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2 h(OR=0.244,95%CI:0.116~0.514)、维生素A适宜(OR=0.098,95%CI:0.047~0.206)、维生素D适宜(OR=0.360,95%CI:0.143~0.903)、维生素E适宜(OR=0.390,95%CI:0.191~0.797)是儿童RRTIs的保护因素(P<0.05);滥用抗生素(OR=4.533,95%CI:2.385~8.615)是儿童RRTI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RTIs患儿可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每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2 h以上,避免滥用抗生素,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宫腔镜检查的具有剖宫产史的420例患者,对比分析了151例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患者及150例瘢痕无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发现导致剖宫产术后瘢痕缺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经宫腔镜检查的检出率约64.29%;(2)同瘢痕正常组的患者相比,瘢痕缺损组年龄更小(P<0.05)、距离最后一次剖宫产的时间短(P<0.05)、选择性剖宫产更多(P<0.05)、剖宫产次数及总流产次数更多(P<0.05)。但是子宫位置、人流次数、瘢痕部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其中年龄(OR=0.951,95%CI 0.910~0.993,P<0.05)、剖宫产次数(OR=1.908,95%CI 1.009 6~3.609,P<0.05)、剖宫产手术类型(OR=0.364,95%CI 0.202~0.657,P<0.05)及距离最后一次剖宫产手术的时间(OR=0.855,95%CI 0.797~0.918,P<0.05)是发生剖宫产瘢痕缺损的高危因素。结论多次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均是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 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需要肾替代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7月~2015年12月所有进行心脏手术排除己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疾病以及用药情况,术中红细胞输注、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各项临床指标、使用的药物等。结果剔除资料不全者后共2810例患者入选,发生急性肾损伤者(acute kidney injury,AKI)982例(34.95%),需要肾替代治疗者为33例(1.17%),医院内死亡25例(0.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术后需要肾替代与女性(OR=0.323,95%CI 0.142~0.734,P=0.007)、更低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0.902,95%CI=0.813~1.001,P=0.053)、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OR=7.597,95%CI=1.868~30.902,P=0.005)、慢性肾脏病病史(OR=7.782,95%CI=2.551~23.735,P0.001)、射血分数降低(OR=0.961,95%CI=0.930~0.994,P=0.019)、术中输注更多的红细胞(OR=1.121,95%CI=1.075~1.170,P0.001)、术后体温超过38℃(OR=3.345,95%CI=1.449~7.723,P=0.005)等有关。结论心脏手术后需要肾替代治疗与围手术期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行病例对照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等,研究该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使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间水果摄入(P<0.01)、妊娠/产褥期(P<0.05)、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浓度(P<0.05)、蛋白C(PC)浓度(P<0.05)、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P<0.05)及叶酸浓度(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筛选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体重指数(BMI)(OR=1.082,95%CI=1.014~1.154)、妊娠/产褥期(OR=5.038,95%CI=1.752~14.490)、血浆AT-Ⅲ浓度降低(OR=0.937,95%CI=0.920~0.953)及Hcy浓度增高(OR=1.084,95%CI=1.047~1.122)可能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AT-Ⅲ浓度及Hcy浓度与DVT密切相关,前者的浓度降低及后者的浓度增高可能增加DVT患病的风险;妊娠/产褥期及血清叶酸浓度降低是DV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炎性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250例,均接受320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计算总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calcification score,CCS),其中CCS=0者45例为对照组,CCS0者按CCS均值(CCS=87.8)分为低CCS组(CCS87.8)105例与高CCS组(CCS≥87.8)100例,检测3组患者血清E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低CCS组和高CCS组血清E2水平与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加重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CCS组患者血清E2水平[(9.02±1.68)ng/L]明显低于对照组[(11.38±1.92)ng/L]和低CCS组[(9.82±1.78)ng/L],血清IL-6[(135.92±10.75)μg/L]、TNF-α[(84.49±3.99)μg/L]、hs-CRP[(3.92±1.04)mg/L]水平高于对照组[(105.73±9.77)μg/L、(79.30±5.45)μg/L、(2.68±0.56)mg/L]和低CCS组[(126.66±11.09)μg/L、(82.48±4.69)μg/L、(3.05±0.96)mg/L](P0.05);低CCS组患者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低CCS组和高CCS组患者血清E2水平与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507,P=0.015;r=-0.482,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血清E2水平降低、IL-6增高、TNF-α水平增高是加重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6,95%CI:1.441~4.208,P=0.009;OR=4.730,95%CI:2.513~6.948,P=0.008;OR=3.208,95%CI:1.755~5.226,P=0.006;OR=2.338,95%CI:1.656~4.512,P=0.011)。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E_2水平降低是促进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E_2水平降低导致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增强可能是影响冠状动脉钙化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干眼病的危险因素,为干眼的科学预防及其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556例干眼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1∶1匹配,选取同期门诊或病房非干眼患者556例对照研究,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获取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丙型肝炎(OR=5.956,95%CI:2.028~17.497)、结缔组织病(OR=2.284,95%CI:1.631~3.197)、创伤后应激障碍(OR=1.750,95%CI:1.144~2.678)、绝经后雌激素治疗(OR=1.945,95%CI:1.022~3.700)、头颈部的放射治疗(OR=6.829,95%CI:1.394~33.448)、抗组胺药(OR=2.133,95%CI:1.452~3.134)、角膜接触镜(OR=6.380,95%CI:2.071~19.657)、视频终端使用超过6h(OR=2.695,95%CI:1.399~5.192)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常食用Ω-3脂肪酸类食物(OR=0.486,95%CI:0.283~0.835)可能为干眼的保护因素.结论 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丙型肝炎史、结缔组织病史、头颈部的放射治疗、绝经后雌激素治疗、抗组胺药、角膜接触镜、视频终端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常食用含Ω-3脂肪酸类食物是干眼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临床预防与治疗,对降低干眼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REACTION研究所建立的数据库中6250例女性的相关资料,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母乳喂养组(n=5786)与非母乳喂养组(n=464),母乳喂养组又进一步分为≤6个月组(n=243)、>6~12个月组(n=4612)、>12~<18个月组(n=691)和≥18个月组(n=240)。分析母乳喂养与MS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对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包括年龄、MS既往史、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怀孕次数、流产次数、存活胎儿个数、胎儿性别、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与非母乳喂养女性相比,母乳喂养女性患MS的风险降低(OR=0.69,95%CI为0.59~0.98)。与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的女性相比,母乳喂养时间>6~12个月(OR=0.81,95%CI为0.76~1.09)、>12~<18个月(OR=0.75,95%CI为0.68~1.00)和≥18个月(OR=0.78,95%CI为0.65~0.97)的女性患MS的风险均降低。结论母乳喂养在降低产妇产后罹患MS风险中起保护性作用,母乳喂养时间1.0~1.5年即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发生MS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